共同的文化语境有助于达成共识

认知就像一座“冰山”。海面之下的部分,看不见的部分,才是真正的根基——它决定了海面之上的部分。

共识非常重要的特征:不仅是“我们都知道”,而且是“我们都知道对方知道”。

前者只能叫做“常识”(Common sense),后者才叫做“共识”(Common knowledge)。

这一点非常重要。举一个经典的故事:

一个岛上有100个人,其中3个人是红眼睛,其他人都是蓝眼睛。

每个人都不知道自己眼睛的颜色,也不可以照镜子。

每个人可以看到别人眼睛的颜色,但不可以告诉他。

如果一个人知道了自己是红眼睛,他就必须在当晚离开这座岛。

突然有一天,一个外来的游客到了这座岛上,当着所有人的面说了一句话:你们当中有红眼睛的人。

假设每个岛民都足够聪明,也遵守规则。那么请问,这个岛上会发生什么?

假设岛上只有1个人是红眼睛,把他称为A。那么,在游客说这句话之前,A什么都不会做——因为他看不到自己,不知道自己是红眼睛。

但现在,A听到了这句话,又根据他的观察,其他99个人都是蓝眼睛。那么得出结论:自己必然是红眼睛。所以,他会在当晚离开这座岛。

这是1个人的情况。现在考虑岛上有2个红眼睛,A和B。

对A来说,他看到的情况就是98个蓝眼睛,1个红眼睛(B)。他会作出上述推理。因此,在他的视角里,他认为B会在当晚离开。

但到了第二天,A会惊讶地发现,B还在岛上。于是A会立刻思考:B没有走,说明B看到了另一个红眼睛。但我看到的其他98个人都是蓝眼睛,所以我自己必定是红眼睛。所以,结果就是:A和B两个人,会在第二天晚上离开。

那么,当红眼睛为3时,答案也很简单:这3个红眼睛的人,会在第三天晚上离开。

在这个例子里,游客到来前后发生了什么呢?为什么原本相安无事的岛民,会发生这样的改变呢?原因就在于,游客的这句话,使得“岛上有红眼睛”从一个“常识”变成了“共识”。

大家不但知道了“岛上有红眼睛”,并且都知道“每个人都知道这一点”。

从系统的角度来说,这就是一个新的信息。正是这个新信息,降低了系统的不确定性,改变了系统的状态。

对什么样的人,使用什么样的话语体系,唤起他们什么样的共识,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思维方式。

比如,B站视频的弹幕里充斥着各种令人不明所以的缩写、字母、文字……推而广之,几乎每个圈子都会有一些暗号般的语言体系。

这种语言体系有两个作用:一是传达给那些“能看懂的人”,来表达“我们是同一类人”“我是你们的一员”;二是为了跟那些“看不懂的人”做切割,来区分“我们”和“他们”。

实际上,所有的圈子都会有自己的一套语言体系,职业、技能、爱好、价值观、立场……以此来加强圈子内部的紧密性。

基于特定圈子的共识,在小群体里,就叫做“梗”。在更大的范围里——比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文明,就叫做“文化语境”。

英国人有一种习惯,叫做“轻描淡写”(understatement)。

有一个非常经典的例子:朝鲜战争中,有一支650人的英军队伍被一万名志愿军战士包围。美国指挥官问英军队长:“你们的情况怎么样?”

队长轻描淡写地回答:“这边有一点棘手”。

在美国人听来,这句话的意思是“有点麻烦,但我们能解决”,于是命令他们坚守阵地。

结果,这支英军队伍几乎被全歼,只有极少数人逃生。

任何一种文化语境,其实都是基于“这里有些潜规则,我们都知道它们,并且我们都知道对方知道它们”。

在这种情况下,才能实现有效的沟通。

你可能感兴趣的:(共同的文化语境有助于达成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