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占叶|目的与手段之相互转化

李克富‖精神空虚还是充实

今天没有命题,觉得好像没有了方向,一时不知道怎么写了。

充实的反面即为空虚,何为空虚?无所事事,无精打采,百无聊赖,漫无边际……很奇怪,基本都是带“无”的词语,对了,空虚就是跟“没有”相关。没有什么呢?没有目的。做事没有目的性,力量都分散到各处,事情做成功的几率就大大下降。

目的也分为内目的和外目的,这是许又新教授的分类,搜索网页根本就没找到相关的信息。重新学习许教授的《心理治疗基础》和《神经症》,我找到了关于目的的短文,文章并不长,去年读的时候,就一直想问李老师是什么意思,可我愣是没好意思开口,因为心中有一句话在萦绕“看不懂就看一百遍”。今天多读了两遍,果然稍微读懂了些。不是理论多么高深,是因为我根本分不清何为目的何为手段。

目的可以看成是一个方向,而为了达成目的所要采取的措施就是手段。这是我的浅显理解。举例说明。

厨师甲做饭很好吃,目的是将饭店经营的更红火。厨师乙也很喜欢做饭,目的是为了让顾客吃到美味。前者的目的是外目的,后者的目的就是内目的(我感觉这个目的是否也可以理解成动机,比如外目的可以说成外动机,内目的说成内动机)。

现实生活中,我们的活动经常既有内目的也有外目的。外目的强烈,内目的可能消失。比如,为了假期能够出去玩,本来喜欢学习的孩子纯粹是为了完成作业而写作业,学习不再是一件有趣的事。内目的太强烈时,外目的也可能消失。比如逢酒必醉之人,本来想借着酒局达成合作协议,结果看到酒就想喝,早忘了还有商讨合作一事。

现实是,我们常常把目的和手段互相转化。

内目的和外目的不会是同时出现,总有先后。外目的先出现,内目的后出现,这就是手段目的化。比如,孩子学习不努力,我们当家长的想让孩子喜欢上学习,为了鼓励孩子,我们采用成绩前进五名就奖励五百块零花钱的方式,孩子本来是不喜欢学习的,结果最后为了得到零花钱而喜欢上了学习,这就是把外目的转化成了内目的,称之为手段目的化。

还有李老师经常举的例子,父亲让其去摊煎饼、打猪草,而他为了躲避干活,努力读书学习,结果到最后爱上了读书。这就是手段目的化。

内目的先出现,外目的后出现,这就是目的手段化。比如说,我很喜欢做手工,这是自己的爱好,是内目的。如果有人出银子让我帮他们做手工活,做手工成了挣银子的手段,目的就手段化了。此时,再做手工就不是一件乐事,可能会有心理负担,如果人家不喜欢该怎么办,做手工时也是心不在焉,不能再享受到做手工的乐趣。其实这也是外目的太强烈,内目的消失的例子。

这对博士夫妻参加相声大赛,是目的呢还是手段呢

通过分析内目的和外目的,家有学龄期孩子的家长肯定知道怎么操作了,那就是手段目的化。口头上少说努力学习、认真读书啊,说多了孩子听够了可能正好走到反方向去。多说一些让孩子干活的话,毕竟趋利避害是人性的弱点,孩子会选择对ta有利的去做。当然,最推崇的方法就是家长以身作则努力学习,成为孩子身边的榜样。

自文章视角训练营开始,我已经写了64篇文章,这是第65篇,突然在想我写的目的是什么呢。思考了一下,应该是既有内目的也有外目的。

内目的是把学习到的知识以文字的形式呈现,给将来老了的时候留一份回忆,可能的话,还可以留给儿子孙子。外目的就是通过写给孩子做个榜样,人到中年的我尚且在努力,处于青春年少、大好年华的他是不是也可以做点什么。

每天写完,朋友们经常给我鼓励支持,我也经常收到被加入专题的消息,这让我感到很愉悦。写是不是又成了我想得到鼓励和被肯定的一种手段?

目的与手段,把我绕晕也还没搞明白的话题,期待时间给我答案。

你可能感兴趣的:(穆占叶|目的与手段之相互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