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16

三国通

第一部分

1曹丕逼自己的妻子——原袁熙的妻子——甄洛自杀。

2

关羽死后,在刘备的复仇大军压力下,孙权向曹丕称臣。奏章恭谨卑微。曹丕的大臣刘晔曾建议夹攻孙权,因为孙权近,刘备远。

3曹魏帝国钦差大臣邢贞抵达吴国.吴国官员认为孙权不应该接受曹魏帝国的封爵.孙权说:"各位不必认为我接受别人封爵是一种羞耻,从前刘邦也曾接受项羽封号当汉王(参考前二○六年二月).做人行事,要有勇气面对现实.一个虚名,对我有什么损失?"邢贞乘车直入大门,没有下车,张昭对邢贞说:"既讲礼仪,则不能没有敬意;既讲法令,则不能没有实践.阁下妄自尊大,岂不是认为江南人少力弱,连一寸兵刃都没有?"邢贞遂即下车.皇家警卫指挥官(中郎将)琅邪郡(山东省临沂市)人徐盛,怒不可遏,对他的左右同列说:"我们不能奋斗牺牲,为国家夺取许县、洛阳,吞并巴蜀(蜀汉帝国),竟使君王跟邢贞这样的人盟誓,岂不羞辱?"忍不住痛哭流涕.邢贞听到,对他的随从人员说:"江东(江苏省南部太湖流域)有这样的文武官员,不可能久居别人之下!"

4

曹操轻率的谋害高级知识分子,天下人一致抨击。

5

刘备弘毅宽厚,明于知人,恩加部下,有刘邦的胸襟风度和英雄气宇,后来把国家大事以孤儿托付给诸葛亮,心神都出至诚。

6孙权认为对张昭而言,国家事多,官位高时,责任也跟着重大,不是优待大臣的办法。而且孙权也不愿意与有脾气的张昭产生矛盾,所以孙权不用张昭。于是仍用顾雍任宰相,他常去民间访问,遇到对政治有益的事情,就秘密向孙权报告,如果孙权采纳,就把这项主动发掘问题的功劳,归美于孙权;如果不采纳,则一字也不泄露。

7

诸葛亮七擒孟获使其臣服后任命蛮夷首长担任郡县政府首长,他说:一如果中央委派官员,就要有军队,粮草供应成问题。二蛮夷中有人父亲兄弟死亡,怨恨仍在。三蛮夷这么多年来,斩杀和驱逐的官员太多,自己知道罪名太重,由中央任首长,他们会担心受到报复。诸葛亮于是网罗蛮夷中所有有才干有影响力的豪杰和孟获等,全部委派他们充当官员。

8

曹丕妻子之一郭女士的弟弟犯法有罪,鲍勋依法处理,曹丕向他说情,鲍勋拒绝,因此怨恨鲍勋,曹丕当皇帝后,鲍勋又不断直言规劝,曹丕更是愤怒,决心杀他。后来找到一个罪状,司法部依法判处5年有期徒刑,司法三官认为太重,改为罚黄金2斤,曹丕暴跳如雷,说:鲍勋必死不可。钟繇、陈群、高柔、辛毗、华音(还有欠字旁)、卫臻等一同反对,因为鲍勋的父亲对曹操贡献很大。但是曹丕还是把他杀了。

9

曹丕也想杀曹洪,因为吝啬的原因,曹洪当年没有借给太子曹丕100匹绸缎,文武百官一起拯救,不能挽回,后来通过卞太后斥责曹丕以及威胁废黜郭女士后郭女士求情才饶曹洪一命,但任免除官职,剥夺爵位采邑。

10

诸葛亮前出师表:益州民穷财尽,百业萧条,这正是危急存亡的关头,然而,负责捍卫国家的官员,在内部勤劳奋发,毫不懈怠;忠义的志士,在疆场杀敌,舍生忘死;都只因身受先帝特别恩遇,而全部回报给陛下。

11

最初,孙策命吕范负责财务,但是孙权还小,往往私下向吕范借贷或索取,吕范一定报告孙策,不敢独断专行,孙权对他大为怨恨。后来孙权代理阳羡县长,有些私人开支,有时候孙策下令严格审查,人事官周谷为他制造假账,使他不受责备,孙权十分感谢。但是等到孙权主持全局,认为吕范忠臣,特别信任,认为周谷伪造文书,摒弃不再录用。

12东吴的部队深入大海士兵因为患病或者传染瘟疫死去十之八九,出发一万人,八九千人丧生。日本没有找到,只找到琉球群岛。率领者卫温、诸葛直被控徒劳无功,诛杀。

13张昭就总是顶撞孙权。比如张昭对孙权拒绝听信他的劝告,十分恼怒,宣称有病,不再朝见,孙权深恨他骄傲不驯,下令用泥土把张昭家的大门塞住;张昭也大发脾气,在内部又加上一道土墙,表示誓死不出门。公孙渊果然杀了使者,知道张昭是对的后,孙权屡次派人安慰张昭,向他道歉,张昭仍然坚称确实患病,不能起床。很久以后张昭儿子把张昭从床上扶起来出门相见,孙权深切责备自己。

14

开始时,魏延打算诛杀杨仪,希望大家公推他接替诸葛亮辅政,所以并不向曹魏帝国投降,根本没有反叛的意思。杀魏延,也不是诸葛亮的主意。杨仪后来因居于蒋琬之下而不断发牢骚,并告诉费纬当初如果投降曹军该多好,费纬告诉刘禅,贬其为平民,后来又上书攻击诋毁,刘禅逮捕了杨仪,他自杀。

15

丞相府的秘书长称赞诸葛亮说:丞相奖赏时,再疏远的人,都不会遗漏;处罚时,再亲近的人,都不会因私心宽恕;没有功劳的人得不到官爵,权势再大的人也不能逃避刑责。这就是使贤能的人和愚劣的都忘身报国的原因。

第二部分

1当人的臣属,看到领袖有过失,就全力批评他的过失,而且传播他的过失。这种人,只能说是直臣,却不能说是忠臣。已亡故的最高检察长陈群却不如此,从早谈论到晚,没有一句话是谈到领袖的错误,规劝的建议却提出过数十次,而外面的人却不知道,正人君子们一致肯定:陈群才是长者。

2

刘邦是用了逃兵韩信,周文王是用了渔夫姜子牙,但是这都是在乱世,在和平的时代,喜爱出乎常规的举动,鼓励奇特的才能,天下恐怕就要大乱。

3

按照知名度选拔,固然不一定能够得到奇异人才,但可以得到正常人才。

4

任用人才要用听到的毁谤和赞誉作为标准。不能让喜爱和憎恶来主宰判断。当然法治要重于人治。

5公孙渊叛变建燕国,被司马懿击败斩杀,诛杀燕国三公、部长级以下官员,以及士兵、小民等7000余人。其哥公孙晃无罪,司法部长高柔劝阻,但是曹叡仍用毒酒毒死公孙晃和他妻子。

6

一般来说,高级官员权力太大,宝座一定危险;左右助理关系太过亲密,耳目一定被蒙蔽。

7

工作必须有人分担,不过绝不可以托付给一个人,除非他有周公旦的忠心,管仲的正直无私。否则,就必然会玩法弄权,败坏国家。栋梁之才虽然很少,但是有能力负责一个单位或一个州,尽忠职守的人,还是有很多9有很多提拔是名升实降。比如曹爽请皇帝下诏提升司马懿为皇家师傅。

8

蜀国的汉中是其重要屏障,诸葛亮苦苦经营,已经成为一个强大的、可以独立作战的前进基地。后来蒋琬一泻千里,南撤到培县,进取之志以及出击之力,全部消失。而以后姜维虽然不断出击,只因基地太远,终于劳而无功。

9

太依仗亲戚朋友,实力可能减弱;太依仗没有感情纽带的能人,权力可能被削弱,甚至夺取,但是还是靠父母朋友们一起努力,一起管理更好些。

10

孙权立太子孙和,但是却对鲁王孙霸宠爱有加。孙霸的摇尾系统一批人不断在孙权面前抨击太子孙和。孙权身受他们谗言的影响。陆逊劝诫,说皇太子才是国家的正统,地位应该稳固,鲁王不过是亲王,所赐予他的宠爱,应该有所差别,彼此都得到适当的位置,上下才能够平安。孙权不喜。(既然发现孙权不喜欢,就应该缄默,孙权在位太久,必然会昏庸的)

陆逊的外甥顾谭,也说权力太大,即使血缘再亲,一定叛逆。权力较小,关系虽然疏远,也会保全。孙霸遂把顾谭记恨在心。

11

董允居心公正,宦官黄皓,奸猾而绝顶聪明,刘禅对他十分宠爱,董允时常严肃的规劝刘禅,也时常责备黄皓。黄皓畏惧董允,不敢为非作歹。所以直到董允逝世,黄皓的官位不过禁宫副侍从官。但是后来黄皓逐渐掌握了权柄,操纵国政,最后断送蜀汉帝国。

12

国家的法令制度,只有世界上智慧最高的人才,才能建立,永垂后世。一群中等低等才智的普通官员,怎么有能力改变。不但对治理国家没有贡献,而且恰恰足以伤害人民。(所以才有萧规曹随。)

13

司马懿搞政变,意在依靠郭太后,关闭首都洛阳所有城门,请自己人当重要官职。分发武器给所统军队。然后一方面弹劾曹爽,一方面派人游说曹爽,让其投降。但是其实皇帝曹芳仍在曹爽这里,可以调动四方军队勤王。而且许昌粮食不足,坚持不了许多时间。这只有恒范想到。司马懿心中恨透了曹爽何晏等人。

14

最初曹爽出城时,鲁芝听闻政变,率骑兵部队砍开津门,投奔曹爽。后来曹爽免职,解下印信,要出门时,杨综阻止说:你手中有天子,又有军权,为什么全部抛掉,前往刑场。现在有关单位奏请逮捕鲁芝,杨综治罪。司马懿说:人各为其主,赦免他们。不久又让他们当了官。

15

当局势不能改变的时候,不能太倔。比如司马懿当权,重用贤臣,并且掌握军政大权的时候,再想令立新帝,摆脱司马懿的控制是不现实的。再比如孙权想废掉太子孙和,主意已定,再劝说也没有用,反而遭来杀身之祸。孙权为了这个诛杀了很多大臣。所以要看看苗头,不能太固执,太讲道理。道理上当然不应该废太子。应该讲手段。

16

司马懿是一个不讲诚信的人。王淩(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太尉)想另立太子,司马懿知道后,一面出兵讨伐,一面用皇帝的名义,下诏赦免王淩的一时的错误。又私人写信给他,解释安慰,十分恳切。但是当抓到他后,司马懿还是毒死了他。所以司马懿的话千万不能够相信。

17

司马懿又是一个很残酷的人,王淩的同党自首后,司马懿茕茕追究,深入调查,凡是口供中牵连到的人,全部都屠灭三族。挖掘王凌、令狐愚坟墓,暴尸三天。

18

曹操用人只看才干,不看品德。(曹操自己也是这样的人)遇到这种人,高级知识分子是吃亏的。刘备就不同。孙权也好些。在曹操司马懿的时代,不能信奉儒家思想,只能借老庄来逃避现实,宁可言论不知所云,也要小心触犯当权者。

19

曹操早就说过,他绝不放弃权柄,为的是怕被谋害。恒范警告曹爽说:像你们这种权势地位,相当一个平民,怎么能够。

20

得到君王的信任很重要,吴国各家族都有私人军队。诸葛格刚刚接管政府,在中央没有获得重要官员的支持,而他又不知道珍惜部下,建立根基;却对外挑战,浪费民力。所以注定失败。诸葛格死后,被诛灭三族。天下没有愚人,只有把别人当成白痴的聪明人。上层建筑的人就更厉害了。

21

司马师杀了李丰,并且阴谋谋害了李韬(李丰的儿子),夏侯玄和他们的亲信朋友,并且屠灭三族。夏侯玄是一代名士,节操高尚。就因为和曹爽有亲戚关系,不能为司马家族所容。司马师时候,与夏侯玄友善的文钦起兵反抗他,司马师害怕的不得了,文钦失败后投奔吴国。(魏国内部也发生过战争)吴国也发生过,吕据,腾胤起兵,失败后滕胤被屠灭三族,吕据不愿投奔魏国做叛徒,自杀。魏国在司马昭时候,与夏侯玄友善的诸葛诞也担心被牵连,后来果然起兵几万反抗司马昭,并且派人联系吴国。但是被司马昭击败了。

22姜维想起兵伐魏,但是张翼确认为蜀国国小且弱,应该固守更好。我同意张翼的观点。姜维并没有三国演义中的本领。

23权柄握在司马家族之手,为时已久,无论中央及地方,都愿意为司马家效死。所以根本不可能铲除。

24

体会:三国时期其实是乱世,西汉6000万人口,东汉4000万人口,到了三国时期1000万都不到。而且魏国最黑暗,动不动就有屠杀全族的事情。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都干过。蜀国就没有看到过一个例子。

25

司马昭控制了魏国的权势后,魏国多次晋封司马昭爵位,都被司马昭拒绝。(我猜是控制权势即可,不必太招摇。)

26

中常侍黄皓正受刘禅宠信,董厥(辅国大将军)、诸葛瞻(首都卫戌司令)(两人共同处理政务机要)都没有能力阻止。高级知识分子及在职官员和退休士绅,大多数都巴结黄皓,唯黄皓之命是从,只有尚书令(政务署长)樊建不跟黄皓来往。秘书令(相当于皇家图书馆馆长)郤正长久在皇宫之内供职,跟黄皓比邻而居,接触三十余年。他性情淡泊,不求官爵,读书是唯一娱乐。黄皓对他既不喜爱,也不憎恨。官位虽低,但也不受黄皓祸事牵连。刘禅的弟弟刘永讨厌黄皓,黄皓便从中挑拨,使刘永十年不能朝见。

27

蜀国最高统帅姜维打算再度出兵攻击魏国,廖化说:智谋不高过敌人,力量又小于敌人,而永无止境的攻击,怎么能使自己生存呢?

28姜维发现黄皓的势力网已经完成,到处都是党羽心腹。而自己说出了不该说的话(说黄皓是小人,应该诛杀),势将难逃报复。马上婉言道歉。刘禅又命黄皓亲自晋见姜维,感谢他的宽恕。姜维更加惊恐,伐魏失利后,便请求在外武装屯垦,种植小麦,不敢返回首都成都。

29

竹林七贤是指三国魏时七位名人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的合称。何增因阮籍在为娘守丧期间仍花天酒地,认为他纵情任性,背叛礼教,伤风败俗,希望把他放逐到蛮荒地区。但司马昭喜爱阮籍的文学才华,常常给他保护。(《晋书.阮籍传》载:司马昭曾替儿子司马炎向阮籍求亲,阮籍不愿,但不敢拒绝,于是酩酊大醉六十日,使司马昭无法开口。后来,司马昭辞让“九锡”,由阮籍执笔,文情并茂,受到世人敬重。)

30

钟会憎恨嵇康,遂抓住吕安之兄诬告吕安(嵇康为吕安作证)的机会打小报告,希望司马昭乘机铲除他们。说他曾打算帮助毋丘俭(魏国的叛军),并且说吕安、嵇康在社会上有很大的人望,言论却不检点,批评政府,毁坏礼教,应该把他们铲除。司马昭本来就因为其政见与他不和而恼怒(据说嵇康偏向于皇室一边),遂下令诛杀吕安、嵇康。(据说当时太学生三千人请求赦免嵇康,愿以康为师,司马昭不许。)(竹林七贤的不合作态度为司马朝廷所不容,最后分崩离析:阮籍、刘伶、嵇康对司马朝廷不合作,嵇康被杀害。向秀在嵇康被害后被迫出仕。阮咸入晋曾为散骑侍郎﹐但不为司马炎所重。王戎、山涛则投靠司马朝廷,竹林七贤最后各散西东。)。

31

魏舒小时候动作迟钝,乡里亲友对他都不太重视。四十岁时,郡政府呈报每年度工作报告的时候,推荐他当“孝廉”,乡里亲友认为他平时没有读过什么书,劝他推辞,而且还可以表示不愿意做官的高尚气节。魏舒说:如果考试不及格,责任在我。怎么可以假冒拒绝考试的虚名,自认清高,去博取荣耀?于是埋头苦读,后来步步上升。担任后将军钟毓的秘书长。

32

吴国君主孙皓是个暴君。后来更是凶暴日盛,杀人如麻,都用酷刑。

33

晋王朝司马炎接收的是一个人情淡薄、生活奢侈的社会,所以竭力提倡仁爱和节俭,希望矫正过去的偏差风气。

34

孙皓不仅是一个暴君,而且那时东吴帝国到处浪费。有人上书说:现在,工程太多,差役太重,人民十分穷苦,可是风俗却非常奢侈。所有工匠都在制造对人民没有用处的器物,妇女们一个个身穿绫罗绸缎,头戴珠宝首饰,互相炫耀,如果不能胜过别人,就认为是一种羞耻。广大的名间和士卒之家也染上这种习气。家里连一小罐米都没有,出门却服装华丽。这样极其损耗人民的财富。

35

陆抗上书规劝孙皓说:恩德相同时,人口多的国家战胜人口少的国家;力量相等时,内部安定的国家战胜内部混乱的国家。现在我国既没有可以援救的盟邦,内没有西楚的强大。而且政治腐败,人心不安。

36

最初,晋王朝政府为了向东吴帝和国发动政治号召,对归降的人,都特别优待,比如孙秀、孙凯,都受到殊荣。等到东吴帝国亡了后,便把两人降了级。

37

司马炎曾经问散骑常侍薛莹,孙皓所以覆亡的原因。薛莹回答说:孙皓亲近小人,刑罚太滥,大臣和将军没有安全的保障,覆亡原因在此。又问吾彦,吾彦说:孙皓英俊,宰相圣明。司马炎说:如果是这样,怎么会覆亡?吾彦说:上天的眷顾,到此为止。天道运转,已另有托付,所以被陛下擒获。司马炎欣赏他的回答。

38龙骧将军王睿进入建业之后,第二天,安东将军王浑才过长江,对王睿不等待他而竟敢先行接受孙皓投降,惭愧悔恨,化成无名怒火,就要攻击王睿。王睿的总务官何攀,全王睿把孙皓送给王浑,王浑才打消念头。其实两将争功,互相负气,白白伤了感情。扬州州长周浚知道后,即行劝阻王浑。(王睿抓住时机,攻陷心脏,应该有首功。但是可能程序上礼节上需要两人到齐才能接受投降)王浑不准,决心报复,他儿子王济娶司马炎的女儿。高贵的亲属和当权的朋友,以及部署党羽等,遍布政府。主管官员立即奏请:用囚车把王睿押解回京,接受军法审判。司马炎不准,仅下诏责备王睿。

39

最初司马炎跟司马攸,兄弟至为亲爱;但受到一些人的挑拨,使司马炎考虑到身死之后太子的安全,才决定放逐老弟。司马攸死后,司马炎哀恸不已。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