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与生活》|心理学的研究方法3

昨天我们谈论了实验过程中的观察者偏见和补救措施,今天我们就一个例子讨论一下

这个问题来自一个宏大的哲学问题:人是否拥有自由意志,或者他们的行为是由遗传因素和他们无法控制的环境来决定的吗?

对于这个问题,这项研究没有尝试去解答这个问题,研究者认为不同的个体回答这个问题的方式(他们对自由意志和决定论的信念),影响了他们的行为。

于是,研究者们推断,持决定论世界观的人对恶劣行为的个人责任感更弱,因为他们觉得这是他们控制不了的。

因此,为了研究这个假设,研究者给与学生们一个作弊的机会,他们是这样进行的:

研究者招募了大约120名大学本科生来作为参与者。这个研究的自变量是参与者对自由意志和决定论的相对信念。为了操纵这一自变量,研究者向学生提供一系列的15段陈述,要求他们思考每段陈述一分钟。当然,这些陈述在自由意志和决定论条件下是不同的。

为了验证他们的假设,研究者提供给学生作弊的机会:学生们尝试回答来自美国i研究生入学考试(GRE)练习测试的15道题目,每答对一道题可以得到一美元。

参与者在实验者不在的情况下给自己计分,实验者也不知道参与者计分是否真实,所以实验的因变量是参与者所得的金额。

为了确定普通学生在15道GRE题目重点的真实得分,研究者还设置了另外的一个条件,他们自己给参与者计分看看学生真实的能挣的钱。

图显示了实验的结果,你可以看出,自变量对因变量有影响,这也是研究者预期的。你可以看到,与专注于自由意志的学生相比,那些被诱发持决定论立场的学生给自己多记了4美元,而实验者的计分基线显示自由意志的学生与实验者计分的学生水平相当,所以我么可以判断出持决定论的学生在作弊。

你也可以花点时间来想想如何设计自变量来通过其他的方式来验证相同的假设。例如,为了证明实验结果可以推广道其他的生活情景中,你也可以想到以其他的方式来测量作弊。

自变量和因变量

接下来,我们讲一讲实验中可以用的的两种方法:实验法和相关法。今天先谈论其中一种。

实验法

对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个行为,心理学家可以提出很多解释,那那些解释真的能都影响行为呢?他们之间的因果关系有多强烈呢?心理学家需要操纵自变量来观察其在因变量上产生的效果,其在于确定一种强烈的因果关系,即一种变量对另一种变量有影响,这与后面相对法的目的是有很大区别的。

当心理学家检验一个假设时,他们经常在头脑中对为什么自变量的变化会以一种特定的方式影响因变量有一个解释。例如,你可以预期并且实验性地论证,电视中暴力镜头可以提高导致攻击性,但是,你怎么知道恰好时电视中的暴力镜头诱发了攻击呢?为了使这一假设得到强有力的支持,心理学家必须对可能存在的备选解释非常敏感。什么是备选解释呢?是解释之外还有可能的其他解释,举个例子,我们给公鸡打鸣给了一个解释:褪黑素的减少,那是否还有其解释呢?比如光照的影响、雄性激素的影响?这些解释之外的其他解释即使备选解释。其他可以导致同样结果的解释越多,初始假设的可信度就越低。

并不是实验者有意引入实验情景的一些因素,确实影响到了参与者的行为,并混淆了数据的解释时,我们则称这些因素为混淆变量

当一些观察到的行为结果的真正原因被混淆时,实验者对数据的解释就会犯错。例如,假设暴力的电视场景比大多数非暴力的场景更引人注目或者包含更多的动作时,人们往往只注意到了“暴力场景”,“暴力”就和场景中的表面现象相混淆了,研究者就无法确定究竟是哪一个独特的因素导致了攻击行为。

每天两分钟,带你了解心理学。

你可能感兴趣的:(《心理学与生活》|心理学的研究方法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