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行知看着媒婆把一身朱红色新娘装的玉梅牵了进来。玉梅惨白的脸色使得她脸上的妆容看起来很不服帖,仿佛是脸皮和妆容隔了一层空气。
玉梅在媒人的指引下,与一张纸拜了天地,结成了夫妻。来看这新鲜婚事的人实在太多,行知渐渐被人挤到了最外围。
行知以为玉梅会偷偷看他一眼,带着怨恨或者委屈的眼神。但玉梅从下了轿子,到被送入新房,谁都没有看。她的眼神没有了焦点,看什么都一样,还不如什么都别看。
行知的爹卓老二用烟斗捅了捅行知的背,喉咙带着痰的声音传出来:“回去!这时候你在这瞧有什么用?以后有事直接跟老子说。分清楚了,谁才是你正经老子!”
行知再次往里面看了一眼,透过人群中的隙缝,他似乎看到玉梅也正在看他。再看仔细了,玉梅像是在看所有人,又像是谁都没看。
行知感觉有人在他胸口栓了个千斤重的秤砣,这秤砣扯得他呼吸都困难。
行知跟玉梅是在集市上认识的。每到赶集日,玉梅娘会做几样糕点,让玉梅拿到集市上去卖。行知读过几年书,每到赶集日就到集市上摆摊,给人写信、借条、地契等。行知通常会自己带干粮去,但看着在集市上一边吆喝一边来回穿梭的玉梅,他总忍不住买上一两块糕点。
玉梅拿糕点给行知的神情总是与对他人不同,她从不敢正眼对视行知。
有一次,行知从玉梅手上接过最后两块糕点,说:“我们有一段路相同呢。你等我收拾东西,我们一起走。”一向看似扭捏的玉梅却说道:“那我们走小路吧。走大路被人撞见,要嚼舌根。”
02
这条小路,他们二人一走就是两年。在这条小路上,他们嬉笑怒骂,还偷偷亲过吻,悄悄私定了终身。
玉梅是家中大姐,下面还有六个弟妹,她娘亲的肚子似乎又大了起来。玉梅爹托人给玉梅说媒,言明谁家给的礼金最高,就让玉梅嫁到谁家。玉梅长得清秀,勤劳孝顺,活又干得好。早有媒人到家中来说亲,只是玉梅爹想留玉梅干多几年活,一直没同意。
眼下,家里快要揭不开锅了。玉梅爹想把她嫁出去,换点粮食给下面的弟妹和玉梅娘。
玉梅把这事跟行知说了。行知家中兄弟姐妹也多,他排老三,按理,还没轮到他娶亲。行知把这事跟娘亲商量,把玉梅的百般好处说了三遍。行知娘亲说,一旦开了高礼金的头,行知其他兄弟娶妻就也得按照这个标准了。行知娘让行知自己想办法筹钱,这样其他兄弟也就无话。
行知的大伯卓老大,一生无儿无女,跟卓大娘两人相依为命。行知猜测卓老大应该攒了点钱,于是动了跟卓老大借钱的心思。行知想,只要成了家,以后跟玉梅两人做多点活,把钱还给大伯也不需要很长时间。
卓老大一听玉梅的家中情况,连声说:“好好好,娶媳妇就是要娶这样的。”
行知以为,卓老大这是同意了借钱给他娶亲的事了。他万万没料到,卓老大亲自到玉梅家提亲,承诺给出的彩礼钱比其他人高出两倍。玉梅爹想,女儿始终是要嫁出去的,嫁给谁不是嫁,当即就同意了卓老大提出的亲事。
卓老大无儿无女,也不是他自己要娶玉梅,他有他自己的如意算盘。
卓老大让玉梅嫁给自己虚无的儿子,成为自己的儿媳妇,然后在亲房中找年轻男人“借*种”。玉梅是卓老大的媳妇,生出来的孩子自然就是卓老大的后代。这种婚姻虽然稀少,但也不是卓老大自己发明的。
03
卓老大还有个心思:既然行知心中有玉梅,那么他自然愿意“借*种”给玉梅,这样,玉梅生的孩子还是卓家的血脉。
行知被安排进玉梅房间的时候,玉梅正在煤油灯下做布鞋。行知搓着双手,尴尬道:“见你还能这样为生活操劳,我也安心不少。”玉梅无奈道:“伤心的期限到了。说到底,我也没有嫁给别人。”
行知抚着玉梅的双手,把布鞋放在一边,然后把她抱到了床上。玉梅释然的速度快到让行知吃惊,他也因此心情好起来,尽可能给玉梅更多的温柔。行知穿好衣服,承诺道:“以后有了孩子,我跟你一起养。”他走到门口,拨弄着门插,又道:“他们总有老去的一天。你说是不是?”
行知和玉梅过起了“光明正大”的夜间夫妻的生活,倒也不觉得跟真正的夫妻有很大差别。
直到那场饥荒到来。连续半个月的大雨,将几十个村落即将收成的农作物冲得无影无踪,还有部分没及时避到高处的人被大水冲走了。再过一个月,村中开始陆续有人背着行李、拖家带口地往外走。
行知一家也打点了行李,准备往东边走。行知小声跟他娘亲道:“我去把大伯一家也叫上,路上有个照应。”
行知娘拦住了他,道:“你还真当她是你娶回来的?虽然你大伯来求我们,我们也同意你晚上去,但该有的界线还是要有。你这样光明正大地带着她,以后还娶不娶老婆了?大家都往一个方向走,你大伯他们自然会跟上,不需要你来操心。”
行知跟着家人逃荒去了。渐渐地,不到半个月,村里的人走走光了。
玉梅摸了摸稍稍隆起的肚子,跟着公婆留了下来。玉梅公婆说,只要不是泥沙石,都能吃。他们先吃,确定没毒,再给玉梅吃。
04
玉梅生下一个女儿,卓老大夫妇有些失望,但想着玉梅还年轻,也没说出这失望来。
两年后,有人带着种子回来了,见到带着孩子的玉梅,大吃一惊:“你们一家没走?”玉梅笑着点点头。那人又道:“那你们吃什么?”玉梅又笑了笑,道:“除了泥沙石,什么都吃。”
那人得知玉梅公婆已经病故,怜惜玉梅和那个孩子,分了一点种子给玉梅种,他说:“这是命,你得好好经营。”玉梅谢过他,并没有打听其他人的下落,每每听到村里有新的动静,她都以为是行知一家回来了。
部分人饿死或者病死在逃荒的路上,活着的,都陆续回来了。行知的几个兄弟也回来了,但玉梅不敢向他们打听行知。
逃出去四年后,行知终于回来了,带着他的妻儿。看起来,行知并不像是被饥饿折磨已久的人。玉梅后来才知道,行知跟家人走散,独自走到一个渔村。他在渔村停了下来,娶了渔村里的姑娘。直到行知听说村中大部分人已回归,他才携带妻儿往家里赶。
行知走在玉梅家的田埂上,道:“他们说,你们往海边走去了,我没告诉我爹娘,偷偷往那边去。后来,又有人说,你们一家都不在了。我,没想到,你一直在这里。”
玉梅看着在一旁玩泥巴的女儿,道:“他们不在了。都是为了我和她。”
行知道:“我知道。我爹娘也不在了。可以为我们做主的人都不在了。我以为你也不在了。”
玉梅道:“经历这样一场灾难,很多人都不在了。我和她,还能活着,已经很好。”行知悠悠地走在田埂上,看着被洪水冲得面目全非的田地,又恢复了洪水前那一块一块的模样,就连那些不规整的角度都恢复得一样。
05
行知的妻子习惯了打鱼为生,不会种田,粮食也吃不习惯,时常感慨后悔嫁给行知了。行知听了也不恼,安慰她:“等孩子大了,你就带着他们回去住个一年半载。”行知妻子听了,冷笑道:“反正你有两头家,走了一头,还有一头,是吧?”
行知顿时哑言,他不知道村里的妇人是怎么跟妻子说的。行知妻子见了行知的反应,越爱拿这事来说。到后来,行知就连要经过玉梅家门口都特地绕道而行,两人再也没有谈过半句话。
玉梅对生活早已没有了期盼,倒是把日子过得热腾腾的。你看,刚嫁过来时,觉得生活不是所期盼的,才会那般绝望至不给生活一个回响。后来,觉得活着便是最好,日子过得有温度多了,随便叹口气,都能听到积极的回响。
这样过了许多年,又有媒人踏进玉梅的家门口了。这回,媒人是为玉梅的女儿说亲事。
玉梅的女儿小萍没见过什么人,心中无主。玉梅便替她做了主,选了一户地主家做姨娘。玉梅说:“名声不是很好,但你今后都衣食无忧了。你以后有儿有女了,自然能分田地。至于男人,性情好的,你也要好好对待,若是性情不好,你躲开就是了。”
小萍问玉梅:“我要是被人骑在头上,娘家是不是也没力量帮我?”玉梅却笑道:“你自己有力量就够了。有人打骂,你就避开。有人占你的东西,你就拼死捏着。”
小萍绕来绕去,不过是想问行知能不能作为她的娘家力量。玉梅知道她的意思,也知道她想在出嫁的时候跪拜双亲,把行知也叫上跪拜。但玉梅假装不知道。
小萍出嫁那天,跪拜双亲,玉梅在旁边放了一张纸,就是那张跟她拜堂成亲的纸。屋内又是围了一圈又一圈的人看热闹,好几个人年轻人走前来,想看清楚那张纸上写了什么。行知告诉过她,那张纸上写着:卓家第十三世卓行怀。
玉梅把纸叠好,收进口袋里,然后看着媒人把小萍牵出家门。行知就在人群外圈,看着里面热闹的一切。就像当初玉梅嫁过来,他也在外圈看着。
06
玉梅的女儿出嫁两年后,行知的妻子染病不治,去世了。又两年,行知提着一块腊肉和一块红布,踏进了多年未到的玉梅的家门。
行知还没开口,玉梅说道:“小萍生了两个孩子,现在又怀上了。他们家当然不缺佣人,但小萍这孩子说,趁这机会,让我有个借口过去住。这孩子有孝心,我已经答应过去照顾她和孩子了。”
行知问:“你辛苦了大半辈子,小萍有孝心,你也有福了。你这一去,不回来了吧?”玉梅淡淡笑道:“家里就这两间破屋子,又不住,也懒得回来收拾了。清明节回来吧,还得去看两个老人家。”行知听了,不住地点头,然后默默走出了玉梅家。
玉梅每年清明节都回来,收拾屋子一天,祭拜公婆一天,忙进忙出的。第三天,再也没有理由留下,就回去小萍那了。行知差孩子去给玉梅帮忙,又差孩子去给玉梅送吃的,自己坐在房间里听着外面的动静。
小萍的孩子渐渐大了,玉梅提出想回老家住。小萍说,你回去也是一个人,在这还能有个家,回去图什么呢?玉梅说:“哪有女儿带着娘亲嫁人的。落叶归根。我老了,就该在我该老去的地方待着。”
小萍争不过玉梅,差了一辆牛车,送玉梅回来。邻里都跑过来看,问玉梅:“有好日子不过,还回来这里做什么?”别人问再多,玉梅只是一句话:“那到底是女儿的家,不是我的家。”她也等着行知过来问她为什么回来,或者再提着腊肉和红布来,问她能不能做个老来伴。
玉梅再见到行知时,行知瘦骨如柴地躺在床上。行知毫不避讳后辈们在场,拉着玉梅的手说:“他们都瞒着我,但我知道,我横竖也就这几个月的事了。”
玉梅根本不记得自己嫁过来卓家后,什么时候哭过,这一刻,听到行知的话,眼泪却止不住地掉下来。她以前从来不哭,是因为心里念叨一句话:“只要活着,什么都不怕。”但此刻,她眼前的这个人干枯如柴,死神随时就候在他旁边。
哭了一阵,玉梅却又强笑起来,自嘲道:“我都要忘了怎么哭了。倒是你,提醒了我。他们做后辈的,也不懂得侍候人,你要是不嫌弃,后面我来侍候你吧。”
07
后辈们见状,纷纷退了出去,只剩玉梅和行知在房中。行知感慨道:“每次都差一点。怪我,怪我。”玉梅却道:“如果不差这一点呢?我们大概也会跟他们一样。”玉梅说着笑着指了指窗外。
“看一头牛都看不住!我怎么娶了你这样的婆娘。还不快出去找,在这哭有什么用?”
“我又看孩子又锄地,哪知它就跑了!呜呜呜···”
“别哭了!全村的霉运都被你哭到我们家了。他娘的!”
外面是行知的二哥和二嫂在吵架,为了一头牛,吵得不可开交。行知的二哥和二嫂吵着吵着声音就远了,估计是出去找牛了,留下两个孙子在外面大声啼哭。
行知听着外面的吵闹声,却觉得好笑,笑得一张皮包骨的脸撕扯着。玉梅也跟着笑。
错过,可能是爱情最好的保鲜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