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武松杀嫂”

最近书荒,于是把水浒翻出来重新读了一遍。字里行间英雄气概,依旧令人既感且佩。

人们说,随着年纪渐长,温故常能知新。这一次我就有点这种感觉。

这一篇就谈一谈“武松杀嫂”的情节。


武松杀嫂

在阳谷县这个三线小城镇,有这么一户人家,男的叫武大郎,女的叫潘金莲。

绰号 “三寸丁,谷树皮”的武大郎,生的又黑又矮,长相丑陋,又没家产,从小没少被旁人欺负,吃尽苦头。长大之后为了生计,武大郎就挑个扁担每天上街卖炊饼,哪知道天不作美,没过几年,武大郎老婆就病死了,武大郎自知条件太差,就再也没敢再有什么非分之想。

武大郎虽然诸般不济,但贵有自知之明,为人忠厚老实,待人和善。俗话说傻人有傻福,武大郎家隔壁的张大户家,因为大老婆和小妾争宠,大老婆为了整治小妾,就做主把小妾送给了隔壁这位武大郎,这小妾便是潘金莲了。

潘金莲可不是一般人,从小就长的漂亮,长大后更是伶俐可人,打扮起来有7,8分的容貌,更兼心思细腻,弹琴唱曲无所不能。只可惜她身世不好,从小孤苦伶仃,给张大户做丫鬟,被主家任意驱使,最后竟被嫁给了武大郎这样一个“猪不啃狗不叼”的男人。

武大郎得了潘金莲这样才貌双全的老婆,自然是受宠若惊。他自知配不上潘金莲,于是处处对老婆陪着小心,事事顺着老婆的意思,不敢有丝毫的违逆。而潘金莲心里对武大郎却从没有丝毫的好感,嫁给他只是为了摆脱张大户家那个虎狼窝,从而过上一个普通人的生活。

谁知富家大户的西门庆看上了美貌的潘金莲,便花钱买通了武大郎家隔壁开茶馆的王婆,让她帮忙挖墙脚。王婆是个老江湖,知道潘金莲这么个美貌女子不愿意死心塌地地跟着武大郎过日子,于是设计让潘金莲和西门庆在自家茶楼里见面。潘金莲早就听王婆吹过西门大官人家境殷实,手段高明,这次见到西门庆本人,是个高大健硕,面目俊秀的男子,很是喜欢。等到两人互相试探后发现都有意思,于是就将封建礼教的束缚撇在一边,尽情享乐了。

偷情这种事,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第三次,次数多了,难免就让武大郎发现了。他起初不愿相信,后来渐生疑心,最后狠下心来去王婆家捉奸,直接撞见潘金莲和西门庆正行床笫之事。武大郎气得在原地直跺脚,西门庆见丑事暴露,怒火中烧,发起狠来一脚踢在武大郎胸口上,把武大郎踢成重伤。

可怜的武大郎从此卧床不起,事事要潘金莲照顾。潘金莲和王婆害怕武松回来知晓此事,于是一不做二不休,下毒害死武大郎,连赶带催地办完了丧事,试图封锁消息,掩人耳目。

然而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武松从外地公干回来,凭着老道的江湖经验,最终还是知晓了个中原委。告官无果的情况下,武松凭着打虎的力气,刀劈潘金莲,斗杀西门庆,割了两人的人头去祭奠兄长,然后投案自首,此事才算告一段落。


书生说:

这个故事在民间流传已久,其原因在于“太过真实”。

如果撇开“武松”这个集正直和勇猛于一身的英雄形象不谈,整个故事里的每个人物都是那么的真实,整件事情的发展行云流水,宛如隔壁邻居家刚发生的一般,其结果又是那么令人愤慨而无可奈何。

武大郎:

矮穷挫,但老实踏实,没什么花花肠子。一心一意想要跟潘金莲过踏实日子。发现潘出轨也是忍气吞声,用现在的话讲,叫做“当然是选择原谅她”。然而这样一个人得到了什么结果呢?他被潘金莲更加残忍地背叛了,不仅背叛了婚姻,还害了他的性命。武大郎的结局不可谓不凄惨,不可谓不让人叹息痛恨。


潘金莲:

这个可怜的女子,她有着俊俏的相貌,撩人的身段,细腻的心思及一颗风流的心。然而她贫贱的出身使她沦为大户人家的玩物,随后又只能嫁给最糟糕的男人-----“武大郎”。如果没有武松和西门庆的出现,她大概会继续在命运中随波逐流吧。然而打虎英雄武松的突然出现,使她心里那颗风流的种子发了芽,武松高大威武,长相英俊,实在是个做丈夫的好人选。然而武松生性正直,不为苟且。潘金莲勾搭武松不成,只好按下了性子,在这当口又有一个“潘驴邓小闲”齐聚的西门大官人来勾搭她,她便顺势遂了心愿。

如果用现在的道德观来看,潘金莲偷情不过是追随了自己的内心,她从一开始就不喜欢武大郎,那么她为什么不能随心地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呢?她唯一不该做的,就是杀害武大郎罢了。

不过,回到当时的社会环境,女子偷情已然是大事,为避免事情败露,她只好选择谋害亲夫来掩盖,最后篓子越痛越大,再也不能回头,只能在绝路上走到底了。

回头看时,潘金莲的一生终是令人慨然,小姐的身子丫鬟命,一辈子只有一次地为了自己的内心不顾封建礼教地约束,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然后被现实无情地拍打在地面上,结束了可怜的一生。

这个薄命的女人,悲剧的种子究竟埋在何处?

是她那副令人垂涎的外表吗?

可一个人的皮囊是爹娘给的,不是她能决定的,她有什么错呢?

是她那颗风流的心吗?

正如美国人说的“一个人生而拥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权利”,她喜欢有激情的生活并努力追求它,她有什么错呢?

是她杀伤人命的行为吗?

前面已经说过,她杀武大郎已然是箭在弦上 不得不发,即使不杀武大郎,她一样不会有好结果。

看来悲剧的源头应该是她对封建礼教的僭越了。

然而凡事不以规矩难成方圆,少了这套儒家思想体系,中国的社会道德便会崩塌,人们会各说各话,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最终难免使社会被撕裂。可见在宋代,这套道德体系不可或缺。

这么说来,潘金莲的悲惨命运,似乎从她一生下来就注定了。生在那样的时代,除非她泯灭掉自己那颗敏感的心,浑浑噩噩地过一辈子,否则等待她的只有各种各样的悲惨结局。这对于一个美貌而生性风流的女子来说是多么残酷啊。

潘金莲的身上固然有可恨之处,但也有可怜可叹的东西存在吧。


西门庆:

他是一个为富不仁之人的代表。他横行乡里,为所欲为。串通官府,鱼肉百姓。看上别人的妻子,便用尽手段要夺之而后快。他将社会的潜规则玩的轻车熟路,千百年来,中国的普通百姓面对这样的恶霸是无能为力的。这样的恶霸,只有武松才能治的了,因为武松报仇不必求助于司法机关,不比别人帮忙,完全凭自己的本事。西门庆再通达的社会关系,面对武松的复仇一样无能为力,只能被“一刀剁下人头”。

武松的行为,可以说是底层人民进行反抗唯一有效的方式了。

武松与西门庆的斗争,就是底层人民面对一部分道德败坏的社会“精英”的斗争。武松的胜利,也即是广大无权无势无关系的劳苦大众的胜利。人们歌颂武松,实际上就是在寄托一种“正义得彰显”的期望,这也就是武松杀嫂的故事广为流传的原因了。


王婆:

这个隔壁的老太太,是中国社会中市井小民的写照。她趋炎附势,嚼舌头,爱管别人家的闲事。作为市井小民,她没有什么高大上的道德观念,对她来说“西门大官人”的十两赏银要比对门武大郎家的平淡生活重要的多。

这样的人在中国社会中是大把存在的。他们的行为只受利益驱使,他们可以牺牲别人来成就自己,他们经验老道而又圆滑世故,他们有能力办很多事情,但他们从不顾及道德评价和别人的眼光。

施耐庵是鄙视这样的人的,但我觉得,在任何一个社会里,这样的人都是会存在的,就那现在来说,所谓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就是这样一帮人了。“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说的就是他们。

远离他们但容忍他们的存在,必要时与他们进行利益上的合作,才是聪明人的做法。


结语:

“武松杀嫂”的故事,不仅映射出了彼时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更让人联想到当代社会的林林总总。

技术再怎么进步,时代再怎么发展,人性当中对男欢女爱的追求,对社会公平的向往,对土豪恶霸的憎恶,对英雄行为的崇拜都不会有丝毫的更改。我想,这个交织着人性光辉与阴暗的故事大概会一直传颂下去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谈谈“武松杀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