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两位会写作的朋友

工作的原因接触到两位搞文学创作的朋友,一位是在职教师,业余时间写小说和剧本卖给导演拍电影;一位是在校大学生,擅长古诗词和评书,也能写武侠小说,在我的鼓励下做起了个人公众号。

得知他们有这些本领我兴奋不已,这种感觉就好像遇见了很久之前就想认识的朋友。我从来不把他们当作客户,除了例行工作上的沟通,我更喜欢和他们探讨阅读和写作,还试图把他们变成我的知己。我一般不会让通讯录里的朋友看到我写的东西,但我会主动和他们分享我的拙作,迫切希望得到他们的点评。

我实在羡慕他们所拥有的才华,因为他们的创作已经相当成熟,任谁看来都不会觉得差点儿东西,也难怪作为商品也是绰绰有余。只可惜我们相隔甚远,不能面对面进行交流。此刻,我坐在电脑屏幕前写他们的故事,我想他们也一定在灯光下构思自己的作品。这也不失为一种交流吧。

当然可以羡慕的人太多了,但他们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所有发光的人身后都有一个厚积薄发的故事。

就单说这位写古诗词的朋友,他出生在偏远荒凉的农村,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都差得很。他是班里最喜欢读书的孩子,但可以读的书非常有限。他对文学典故、历史人物事件的了解都是从村里老一辈讲评书听来的,再加上条件越匮乏对知识的渴望越强烈,他有样学样,除了自己能讲得一口好评书,还把古诗词练得出口成章。看他写的词,很难不怀疑他的年龄,小小年纪竟能做到满腹经纶。

更让人惊喜的是,这位朋友还是一个习武之人,他习的是少北拳,虽然看不懂他的拳法和腿法,但能看得出来它出自于民间,而且有强身健体的功效。他最近常常分享练拳的视频,视频的制作和他这个人一样简单。视线所及都是一个原始得不能再原始的农家院子,他穿的都是有些年头的旧衣裳,没有任何装饰和特效,在镜头里单纯地打着拳法。

这又是一个朴实无华的孩子,他告诉我说去年才开始用上手机,之前的作品都是留的手稿。我听完感到无比惭愧。我早就可以通过电脑、手机、书店等多种渠道获取知识,但我好像从来都没有珍惜这些学习的机会,近来需要写东西的时候便发觉自身知识的匮乏。而诸如他那样的人,总是能把有限的资源变成自己的财富。更卑劣的是,我甚至会想若是我的条件和他一样,那么我就自然能成为现在的他。我们总是默认成功只是既定的条件下既定的结果,而选择忽略其艰辛的过程。

虽然这位朋友目前还没取得成功,甚至离成功还有一段距离,但我相信他迟早会成功。因为他已经具备最核心的东西,只是差一些外在的推动。每次看到他全副简装的样子,我都发自内心地希望他能在未来的日子里,得到更多的力量助推他朝梦想前进。

他每次在公众号发布文章也在敲打着我:不能安于现状,不能止步不前。实际上我们能学的、该学的知识真的太多了,谁说大学毕业就完成了所有的学习呢。如果谁有这样的想法,那不妨走进图书馆看一看,那里有永远都看不完的书和比石油矿藏都丰富的知识海洋。宇宙的浩瀚无垠限制了人类的大小,知识的无穷无尽同样丈量了人生的厚度。不是说非要从事图书管理的工作才有大把时间阅读,真正学习的人总是一方面应对忙碌的工作和琐碎的生活,一方面在大家都休息娱乐的时间潜心学习。

包括这位写剧本的老师,他平日里也得给学生上课,但他多年笔耕不辍,并且成功把自己的爱好发展成副业。每次看到他对自己完成的作品的那种自豪和喜爱,我都觉得文字的世界是温暖且可以依靠的。它既可以大肆渲染青葱岁月的豪放恣意,也可以微笑成全知命之年的诗和远方。怎能不喜欢它呢?

我想我是幸运的,可以认识他们两位,并且可以和他们做一些精神上的交流。但昨天的我,差点放弃写作这件事,因为我突然觉得自己再也写不出灵动的句子,也没有超然于贫瘠的内心之上的对世界万物的感知。有个大我一轮的朋友给我说,他的世界一直都是灰色的,没有任何事物能让他兴奋,我最近好像也看到了他所描绘的灰色世界。我笔下所写的无非是囿于内心的独白,再也没有会笑会闹的花鸟鱼虫,倒是像个刚剪断青丝的尼姑在佛前不停地念叨着重复的经文。

我迫切地想知道我从何而写,以及为何而写,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和阅人无数这三件事我一样都没做到。现在的我,只能告诉自己已知做不到的事情就不必庸人自扰了。只是写东写西帮我在无情的世界里找到归属感,那就暂且写着吧!

感谢文字又陪我度过一个温暖于心的夜晚,感谢这两位会写作的朋友。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两位会写作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