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22 我来学习习课堂:10个教学常识

江苏省常熟市凯文小学  王 佳

常识1: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新晋奥运跳水冠军全红婵爆红,人们感概于她小小年纪,竟通过艰苦的努力取得了惊人的成绩。钢琴家郎朗求学时,一天练习7个小时,甚至到凌晨,如今已成家喻户晓的大师。我们可以大胆地推测,“第一名”的取得,肯定不是因为他们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了听教练讲,而是靠自己不断地练。我们都知道能力的获得是靠自己练出来的。只可惜,很多语文老师知道却做不到。老师们喜欢不停地讲讲讲、问问问,不断地铺陈、衔接、总结……生怕学生听不懂学不会。有机构调查统计,老师在课堂上平均提问是80个,这还是有听课老师的公开课,没人听的家常课,教师的提问至少在100个以上。不信,你听课时拿着笔记录一下。随便翻开老师的备课,2000字左右算少的,要知道,这么多字,光上课说一遍,就花不少时间啊。老师在课堂上占用这么多话语时间,学生练的时间呢?学生哪还是主人?习课堂要求,把70%的时间留给每一个学生,学生在老师的主导下完成任务单上的学习任务,学生真成了主人。

常识2:老师认真地讲,学生就专心地开小差。

老师把大量的精力放在“讲”上,常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讲”。可是,哪怕是讲过很多遍的题目,学生还是错。于是,我们责怪学生:“你怎么上课不听好的啦!”别说孩子,成人能做到认真听讲吗?你开会的时候,认真听讲了吗?你刷了几次手机?想了几次心事?有人说,那是因为开会实在太无聊了,实在提不起认真听讲的兴趣。那么每年的春节联欢晚会呢,你不能不说它的节目无聊吧?你又能坚持看多久?又会多少次拿起手机?上过千节公开课的管建刚老师曾不无感慨地说:“哪怕这节公开课设计得再精彩,哪怕有再多的老师来听课,我都不止一次地看见,在我的课堂上打哈欠的学生。”无事可做,必然无事生非,“你的课堂,80%的学生在开小差”不是一句玩笑话。“时时有事做,事事有时做。”这句话用在习课堂上,再合适不过了。习课堂,老师把讲的时间都还给学生习了,学生有事可做,没有时间开小差。


常识3:基础是好成绩的根本.

一家长买了价格不菲的学区房,独栋的,还临河。不料,刚买不久,半栋房子陷进河里了。一查,地基不稳,豆腐渣工程。基础不牢的房子,越漂亮越灾难。后进生之所以后进,也是基础不牢:1.字词不会写。默写10个词语,错一半的很正常。2.课文读不通。你让它读课文你听,会听到你怀疑人生。3.课文背不出。课文都读不通了,更别提背了。读、背、默,语文学习的基础,基础不牢固,考试成绩可想而知。习课堂,面向全体学生,优等生不再是表演者,后进生不再是旁观者。课堂上,学生当堂把词语读熟,把课文读熟,把课文背出来,当堂抄写词语、默写词语,并且完成课后的作业以及相应的练习题。后进生在课堂上有事干了,他们在实打实地读背写,完成了刚需作业。老师们看到了后进生的进步。


常识4:抓得住作业,抓得牢成绩。

报社约请作家参与高考作文的写作,匿名后给高三老师批阅。结果作家的成绩,还不如中等生。作者巩高峰的文章作为考试的阅读理解考学生,网上有人让巩高峰自己做,巩高峰很“狡猾”:“标准答案没出来,我怎么知道自己想要表达什么啊。”管建刚老师戏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到了中国要改成‘一千个读者只有一个哈姆雷特’,这个‘哈姆雷特’就叫标准答案。”一次两次作文写得好,不一定考场作文写得好;语文素养高,语文考试成绩不一定高。语文能力不等于语文考试能力。决定考试成绩的是什么?是语文考试能力。语文考试能力就是语文答题能力。语文答题能力,等于语文作业能力。习课堂,读的时间是专项的,背的时间是专项的,做题的时间是专项的,讲评的时间是专项的,订正又是在老师的眼皮子底下的。学生抓住了作业,就一定抓得住成绩。作业习惯好了,作业质量高了,学生就有时间、有心思大量阅读。几乎所有的优等生都是作业习惯好,作业速度快,赢得了时间,赢得了大量阅读。


常识5:没有学习兴趣的原因可能是没有好成绩。

喜欢音乐的孩子,凭着兴趣去学习钢琴,坚持学下来的却不多,毕竟练习的过程是累的,很容易懈怠,一懈怠就弹不好琴,弹不好琴就越来越没兴趣弹琴。我的高中数学老师,称自己不喜欢数学,阴差阳错地做了数学老师,干着干着,才慢慢地发现做数学老师也不错,现在,已成了一把手校长。为什么呢?慢慢干出成绩来了。巴菲特说自己是每天跳着踢踏舞去上班的。我暗想,若是我也每天日进斗金,我肯定也是跳着踢踏舞的。学生喜欢体育课,因为家长和老师不在意体育成绩,学生没有压力,蹦蹦跳跳的体育课满足了孩子爱玩的天性,多好。同样有考试压力,学生喜欢数学课甚于语文课,为什么?因为小学阶段数学的成绩普遍要比语文高。班里几个后进的男生,一到语文课就死气沉沉的,到了数学,却很有精神。一打听,语文考六七十的,数学常常九十多。习课堂,学生一课一课地习下去,抓住了基础,抓牢了成绩,学生渐渐看到了成绩,看到了进步,也就来兴趣了。


常识6:刻意练习才是有效的练习。

学生做的作业不少,花的时间不少,可是考试成绩未必就好,为什么?因为没有“刻意练习”。畅销书《刻意练习》的作者埃里克森认为,成功与练习时间并不完全成正比,反之,有目的的刻意练习才是。传统的课堂,老师的讲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学生作业的时间哪来?速度快的学生能利用课堂上仅有的时间完成,很多学生是在课间完成的。课间易受干扰,同伴都在玩,你怎么可能专注写作业?回家作业的质量也很堪忧。很多家长和孩子的作息并非同步,孩子的作业缺少有效的监督,家里的干扰因素也多,零食、电子产品、甚至二胎娃的干扰,这样的作业环境肯定不是好的环境。习课堂,刚需作业不出校园。课堂模拟真实的考试环境,计时作业,老师喊口令:“时间动。”学生喊:“我也动。”瞬时,学生争分夺秒地读背写。时间到,一律停笔,没完成全算错。学生练习时,老师不停脚步,不断地在一旁指导、激励。一课下来,绝大部分完成了刚需作业。管建刚老师总结有效作业的4个特点:(1)真实情境。(2)教练在场。(3)同伴伴随。(4)激励在旁。习课堂,在做刻意练习的事。


常识7: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

哪一类家庭的孩子,学习成绩会普遍高一些。有一个不争的现实,大概率来说,是公务员和教师家庭的孩子。这类家庭的作息规律,孩子放学回家,家长也下班了,尤其是教师家庭,家长和孩子的节假日同步,时间都用来辅导孩子了。这样的家庭毕竟少数。大部分的家庭,家长忙碌了一天之后,好不容易回到家想休息,他们没有时间精力,更没有方法辅导孩子。语文老师让家长给孩子默写,可能家长加班,刚到家孩子已经睡了;预习签名,家长躺在沙发上玩手机,可能听都没听就签上名字了;有的甚至连自己的孩子有没有做好作业都不知道,后进生的家庭不都是这样的吗?传统的课堂,老师抢占了大量的课堂时间,学生没有时间完成抄写、默写、练习册,没有时间读背,怎么办?只能当回家作业。家长感慨,回家作业怎么这么多,自己成了辅导孩子的主力军。老师埋怨家长,怎么连自己的孩子都不管?反过来,家长的埋怨更合理,辅导学习是学校老师的事。于是,家校矛盾就来了。作为老师,不能奢望每一个家长都是孩子称职的教练。老师唯一能把握的,就是自己的课堂。习课堂,让刚需作业不带出学校,让课堂回归教学主阵地,有效缓解家校矛盾。


常识8:课堂管理是课堂效率的基本保障。

管理好的军队战斗力好,管理好的团队业绩好,管理好的课堂,效率就高!公开课似乎不怎么需要管理,因为学生的纪律一般都很好,专注度也高,下面有老师听课,学生兴奋紧张着呢。一节一节的家常课却不一样,只要你是一线带班老师,就必然会面对或大或小的纪律问题,或多或少的开小差问题。习课堂,70%的时间给了学生,老师只有30%,这30%,是用来管理的。具体地说,叫“组织”“激励”“示范”。习课堂有很多课堂口号。老师喊:“时间动。”学生答:“我也动。”老师喊:“坐端正。”学生喊:“手放平。”老师喊:“书本。”学生喊:“斜斜放。”……口令指导行动,口令就是行动。于是,学生快速行动,整齐划一。有了口令,再也不用老师苦口婆心地喊:“你的头怎么又低下去了。”习课堂,老师少讲话,却多走路。老师不断地在班级里穿梭,看看哪里读得摇头晃脑,小脸通红的,快速走上前,竖一个大拇指,敲一个章;看看哪里在开小差,快速走过去,点一下桌子,拍一下肩;习课堂有Q币,集满一定量的奖章后,可以兑换,购买自己喜爱的“产品”,如“换一天同桌”“跟好友合影”“免做一次回家作业”……老师的另一项重要管理就是示范。“耳朵就是教学”,哪里朗读疙疙瘩瘩了,老师说:“停,听我读。”并当场示范起来。哪里字歪歪扭扭了,老师说:“来,看我写。”并在学生的本子上端正地示范。哪里坐姿端正,老师说:“上课的姿势应该像那位同学一样。”有了示范,学生就有了努力的方向。实践习课堂的老师感叹,有了管理,节奏紧了,效率高了。


常识9:公开课和家常课是课的两种不同形态。

为什么要有公开课?公开课应该起示范作用,它传递了一种某种理念,展示了某种教学方法,换言之,它应该指导老师们一节又一节的家常课。可是,老师们所听的公开课,真的就指导家常课了吗?自从我参加工作以来,听过无数节公开课,很多公开课的确“精彩极了”,但又有几节自己能学得来?勤快的老师们,努力地学习,结果在时间、精力的制约下,上了一节又一节以为是在公开课指导下的家常课。这样的家常课,是打了一折两折的公开课,低效、无效,画虎不成反类犬。公开课与家常课天然就有几点不同。公开课不需要考虑纪律,这么多老师听课,纪律一定好;不需要考虑课后作业,公开课的课后作业,往往是个形式,是给听课老师听的,至于那个带班老师之后要不要带着学生做,不在乎;公开课一般都会有很好的预习,都要上公开课了,预习一定是三令五申的,课堂上,你大概率会听到学生正确又流利地朗读;甚至,很多公开课的学生,不是这个班的学生,而是这个学校的好学生。而这些,一节又一节的家常课都要顾及到。管建刚老师说:“公开课,像准备充分的大餐。它不能天天吃,天天吃大餐谁受得了。家常课,更像家常菜,它不是那么好看,甚至不是那么好吃,但它管饱,一顿顿的家常菜,终将化为你的血肉。”习课堂是家常课教学改革,它不好看,但它很高效。上好一节节的家常课,才是每一个语文老师,每一所学校的刚需。


常识10: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是习惯教育。

小学教育要为孩子打下坚实的基础,抓习惯就是打基础。我们会发现,孩子朗读课文,常常会拖腔拖调、有口无心,读了等于没读。孩子抄完词语,让他默写,还是会错很多。孩子做作业拖拖拉拉,十分钟能完成的,偏要二十分钟……这些,都是因为孩子还没有好的学习习惯。习课堂着力培养孩子的6个习惯:(1)一边读一边记的习惯。(2)一边抄一边记的习惯。(3)作业有速度、有效率的习惯。(4)抗干扰做事的习惯。(5)正确流利读书的习惯。(6)有时间观念,使用好零碎时间的习惯。“任务单”上的“任务一”是朗读字词句,学生知道,“任务一”的朗读和“任务二”的题目有联系,边读边记才能做好题;学生抄写词语,他们知道,马上就会当堂默写;学生朗读拖腔拖调,不行,一旁的老师马上会来提醒你,向你做示范;学生作业慢慢吞吞,对不起,时间到了没做好的全算错;速度快的同学,时间没到就做好“任务二”了,怎么办?他没浪费时间,而是用这零星的1分钟、2分钟,背奖励题。背奖励题,要出声,会影响周围还未完成任务单的同学,怎么办?不担心,其余孩子仍然在专注地做作业,因为孩子知道,这是在锻炼自己抗干扰的能力。巴金说:“孩子的教育从培养好习惯开始。”在门外看习课堂,看见的是做题,在门内看习课堂,看到的是基础和习惯。魏书生老师说:“搞教育,一定不要折腾,把常识和老祖宗的东西坚守到底。”我觉得习课堂就是家常课的一次简单、朴素、常识、常见的回归。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08-22 我来学习习课堂:10个教学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