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炉》——现实主义的悲痛

悲痛的历史只是现实燃烧的养料,邪恶与龌龊的制度终在熔炉中焚化,灰暗的灰烬中,总有绿色的生机傲然。       


  《熔炉》,这部以真实故事改编并加以演绎的韩国电影,延续了韩国影视界一直以来的批判性色彩。将社会的阴暗,制度的残缺,人性的丑陋,通过纪实的手法一步一步呈现给观众,而熔炉之意也随之深化诠释。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来自首尔的哑语美术老师托金教授的推荐,来到了这座大雾弥漫的城市——雾津。在我看来,不禁有些暗讽的意蕴。大雾弥漫着,视野中的光芒被狠狠的按灭!这大雾,仿佛是遮挡着世间邪恶的遮羞布,是阻碍外界深入的灰暗壁垒。


  画面一转,镜头切换到了故事发生的地方。平淡无奇的校园,没有孩子嬉笑的操场,孩子们充满阴翳的眼神。而这,都预示着这座聋哑学校背后的不一般。而在此处工作的校长与行政室长,竟可笑的是一对双胞胎,是那种连眼神都一样猥贱的双胞胎。


  当男主被告知要缴纳费用来购买自己的职位时,姜仁浩(男主)愣住了,那一瞬间,难以名状的感觉迸发了出来。也许是无奈,也许是愤恨,也许是悔过。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莫雷特,这一瞬间的感情也就因人而异了。

图片发自App


  记得在姜仁浩教课的一个画面,作为绘画静物的苹果,被一个同学拿走。她默默的低着头啃着苹果。而这个孩子就是后面被侵犯虐待的其中之一。

  导演巧妙的将这个镜头与后面的这个小女孩在法庭上啃食饼干的样子相对比。同样的姿势,但眼神所散发的色彩确是截然相反!前者有的是对生活残酷的妥协,机械式的去过活僵尸式的人生。而后者眼中有的只有释然,这个存在有智力残缺的聋哑女孩,在法庭上天真的以为事情可以有个结果了,可以把自己的命运交给法律来裁定了,那些丑陋的叔叔们可以受到应有的惩罚了!也因此,她眼中也天真的冒出了光芒。

  正如前文海滩上的镜头,姜仁浩(男主)背着这个小姑娘,顺着海边走着。“你要是爸爸就好了。”小女孩说道。这个本僵尸般过活的女孩,孤独封闭的内心正努力的向外裂开。只因为别人一句句的呵护,一次次的拥抱。长久以来,韩国的剧情片皆以感情真切傲立影坛,而在这部影片中,真切的感情就是通过对一系列小细节的描写与联系加以爆发的,这不仅仅是导演的功底深厚,更是因为有电影背后那一桩桩一件件更为丑陋与不堪的真实故事作为参考。

图片发自App


  然而本该以完美结尾的电影,却意外的出现了转折点。被告校长一方找了一个刚从法官职位退役转手处理案件的律师。于是就有了所谓的前官礼遇(即指从法官退役的人从事律师后的第一个案子,会直接默认本场官司的胜利)。可笑之至!关系人一生的“对簿公堂”竟因所谓的潜在规则,而出现未开庭即有结果的局面。讽刺,这是赤裸裸的讽刺!这是导演对于现实政治的讽刺,对于可笑制度的讽刺。


  那惨绝人寰的性侵虐待事件,竟成了律师增加战斗成果的积累!这是多么荒谬的“前官礼遇”!而观众看到这里也觉得可笑至极!法庭上所需要的不是什么人证物证,而是一个所谓的潜在规则取胜?那么我们真的还需要法庭的裁决吗?而导演恰恰是用这点观众感觉的荒谬情感,来进一步反衬现实,进一步嘲讽制度。


  于是,有了民秀厮杀横卧铁轨,有了民众法院集会示威,有了高压水枪下一次次摔倒爬起的倔强,有了那一遍又一遍的高声呐喊:“这是一个又聋又哑的男孩,他的名字叫民秀。这是一个又聋又哑的男孩,他的名字叫民秀。这是一个又聋又哑的男孩,他的名字叫民秀……”

图片发自App

  这里有一个细节,姜仁浩努力的发出声音,对着围观的群众悲痛欲绝的呼喊。而群众却是无动于衷,看到此处,影片接近尾声,而观众的情绪也被调动到了最高,通过与影片中群众的冷眼与漠视,来加深观影者的情绪化。而这也间接透露出制度的改变离不开人心的改变!由此可见导演的细心与水平!我想,也正是出于对真实故事的了解,对人民情感的深入认识,才有了《熔炉》的成功!


一年后,事件平息,大家也逐渐的从民秀的死亡中走了出来,一切的诉讼也都被驳回。姜仁浩提着蛋糕准备和女儿过生日。在车站白色显示屏面前停了下来,上面写到,欢迎来到白色之都——雾津。影片到此结束。结尾也与开头呼应。而这部电影最妙的地方就在于悲剧的结尾给人温暖的感觉。影片开头的雾津大雾弥漫,孤孤单单。结尾的雾津虽然仍是灰蒙蒙的,却已经拥有了一群为之努力的斗士。

图片发自App

当年这部电影的问世推动了韩国制度的完善。“熔炉法”的问世,性侵儿童保护法案的设立等等。我想,真实剧情类电影对于一个国家的作用大抵应该如此吧。正如前不久的“我不是药神”,推动了国家对于药品价格的改革。正是这一点一滴汇聚起来的温暖,感动了一群又一群的人们。我们也仿佛体会到了不管世界多么昏暗,纵使大雾弥漫,也总还有人珍惜自己。

图片发自App


  “熔炉”的存在是现实主义之殇,但以姜仁浩为原型的一批热血青年,无畏强权,无畏斗争,敢于黑暗中探索萤虫之光。


  也许,正如影片的结尾说的:“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天气变冷了变热了,是因为为了让我们懂得周围人的温暖和清凉,是多么的珍贵。”

你可能感兴趣的:(《熔炉》——现实主义的悲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