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痹治疗小议

胸痹指因胸阳不振,阴寒、痰浊留居胸廓,或心气不足,鼓动乏力,使气血痹阻,心失所养而致病。此病乃本虚表实之症候。早在马王堆古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最古老的医书,早于《黄帝内经》,但影响较小)、《黄帝内经》中对之有明确的论述。称之为卒心痛、厥心痛。直至汉代张仲景明确提出胸痹之病名。在《金匮要略》中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篇专门论述,并列举了具体的治疗方药。需要指出的是,不能把胸痹心痛与胃痛混为一谈。

治疗原则,抓住通、补二法,执繁就简,具体应用,又需灵活化裁。实证者以通为主:审其寒凝、气滞、痰阻、血瘀,予以温通、疏利、化痰、祛瘀。虚证者,当以补为主,根据阴阳气血之不足,调阴、阳,补气、血。本证多虚实相兼,夹杂,故在临床上尤须祥审,虚实偏重、抑或虚实并重,予以补中寓通、通中寓补、通补兼施等法,不可一味浪补,也不可一味猛攻,以祛邪而不伤正,扶正而不留邪为最高治则。

你可能感兴趣的:(胸痹治疗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