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吧俱乐部:我的思考和希望

关于读书吧俱乐部:我的思考和希望


今天,写两篇文字,谈自己的一些想法,认真地说一说,两篇文字请各位都花点时间看一看。

之所以要强调是认真地说,是因为之前我习惯“认真地开玩笑,玩笑似的认真说”,所以,许多人可能弄不清楚我真实的状态。这是二十五年工作养成的习惯,很难改。所以,基本上是处于三种状态:有的人不懂,有的人以为自己懂了,有的人懂了,真正懂了的是极少数。很多时候的问题在于,他所解读的,未必是我的本意,而我不承认,又会被解读为“口是心非”。这才是痛苦的根源。而我们乐此不疲,所以,最近做得最多的也是最让人疲惫的就是:再三强调,我说的就是我的本意,不需要过度解读。

俱乐部的运转,从2004年起的“小语探索”开始,目的是找一群志同道合小学语文老师来做一些事情。这里所谓的志同道合是:对教育现状不满意,想做一些调整,因而在提升自身的情况下,以教育的基本原则和规律,探寻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这个不满意,是补充,不是反对。国内做得好的,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影响了一批人,但也没有真正的改变。所以,虽然一定程度上,许多人认为我是“反对者”,但我不要大家做“反对者”或者“改革者”,我希望大家是“补充者”,是“心中明白,并温和地坚持去做”。后来,我们有了孩子,我们身边的朋友有孩子,我们也需要去做尝试和实验,去做比对。于是,有了后来的“读书吧”。读书吧是关于小学语文的,又不仅仅是关于小学语文的。

那么,读书吧应该是什么样的呢?我想了三句话:让孩子有伙伴,让家长有倚靠,让教师有归宿。国人跳不出一个圈子,各种各样的圈子。打牌的、钓鱼的、喝茶的、写字的。读书吧俱乐部也是个圈子,我希望它聚集一批有意识想改变,并愿意做出改变的家长、老师和孩子。教育是教师、家庭、孩子个体共同活动的行为。三者形成合力,便是最好。从教十多年,最终我把教育的失败还是归结于家庭教育的失败。学校教育我们正常进行,家庭教育亟待提升。我说过许多让人觉得偏激的话,但我还是坚持我是对的。比如“教育的失败,归根结底是家庭教育的失败”,比如“一个成功孩子的背后未必有一对成功的父母,一个失败的孩子背后必定是一对失败的父母”,比如“有些家长其实不是生了一个孩子,而是生了一个弟弟或者妹妹而已”。怎么做父母?我们许多人并不清楚,我们严重缺乏专业的家长。怎么办?从俱乐部的老师开始,从亲近我们的家长开始,从希望改变的家长开始,因为我们有共同的目标——孩子。

那么,我们期待我们的目标最后是什么样的呢?一个身心健康、能坚持读写的、能独立思考的、有一定的审美能力的普通人。身心健康,身体要健康,心理要阳光,积极向上;坚持读写,能每天坚持阅读、写作,形成习惯,习得基本技能,能坚持我手写我心;独立思考,能运用各种手段收集和整理相关信息,形成自己的判断和见解;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要在艺术方面,比如美术或者音乐方面有所修养,成为一个有情趣的人。最核心的词语,是“普通人”,这可能和我们长期以来的期待不一样。我们就是要培养普通人,不要总是想着成龙成风,想着成为人上人。在我看来,一个能独立思考的个性得以彰显的普通人更为重要,也更应该是我们正常的教育目标。认同以上目标的家长、老师、孩子,我们就聚集在一起,不认同的,没事,认准你的目标追求。包容各种存在、意见和态度,这是社会文明的体现。这就和有人喜欢动,有人喜欢静,有人喜欢喝酒,有人喜欢钓鱼一样,没有对错,没有高低,只是个人喜好而已。不需要争论,更不需要对抗。所以,认同的就在一起,不认同的就不在一起。

具体到孩子的教育上,我希望我们做这几件事:一是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有一项可以终身陪伴的体育运动项目,这类的项目不多,比如游泳;二是养成每天阅读、写作的习惯,这是我们这些语文老师关注的,同时,也确实是必要的;三是在阅读和写作的同时,实际养成独立思考、分析、判断的习惯,形成这样的能力,这是我最看重的,终极目标;四是要有一门艺术类的爱好,是爱好不是特长,这样有助于孩子成为一个有趣的人。

把这两个问题说清楚了,底下的问题就好说了。

04年开始搞这个圈子,06年我在班上开始搞班级的“读书吧”,后来08年我们和常州焦溪小学一起编写《读吧 写吧》教材,同时开始线下的课程教学。我们开博客、论坛,制作过网站,主要是想给孩子营造一个相对安全的空间。10年的时候,俱乐部大概是最鼎盛的时期,组织了徐州行活动。12年之后,开始调整和转型,关闭了网站,现在主要靠微信群、微信公众号和线下的研修营来开展活动,亲子活动基本已经没有。这里有无奈之处,也有目标厘清的地方,基本稳定。课程也基本稳定了,线下的小古文、同题作文(作文讲评)、读写绘、数学宫、读日记,线上的“同读共写”活动,今后将是今后一段时间稳定的课程。

既然做,怎么做好,一直是困扰我的问题。首先,课程是否是学生、家长的需求,是否能有效地围绕我们的教育目标。“先有教育才有教学,没有脱离教育的教学”,这是我的一个基本观点。因为,教育从来不是一个纯技术的活动。其次,我们的导师需要提升教育教学技术,这也是个问题。就我个人而言,无论是教育学、心理学,语文教学,是没有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的,我们的许多做法、理论实际上是缺乏科学支撑的,更多的是一些前人或者个人经验的总结,需要提升的地方很多。我希望俱乐部的老师,能够结合教育教学活动,结合个人的兴趣爱好和能力,选择一项工作,比如课外阅读、比如绘本、比如习作、比如电影,形成自己相对系统的教育教学思路和课程。同时,真正把这些课程课堂化,在俱乐部和自己的班级实践,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第三,我们要认真地和家长一起读几本真正科学的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书籍,提升自己教育的能力。尤其是还有孩子在上学的老师,要扎扎实实地学习并践行我们最近推荐的几本书。

离开了学校,实际我是对俱乐部的各位老师有期待的。无论是各人的专业成长还是教学行为。因为,“我们不一样!”选择加入俱乐部,自然就选择了比其他老师付出、承受得更多。

我们要思考:“来此为甚?”这是我参观高邮镇国寺时候看到的追问。搞清楚为何教,才能解决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这个问题,回避不了,也不应该回避。怎么答?07年在滨海支教时,一个村小的墙上有这样的三句话:“平庸的老师在说教,好的老师在解惑,卓越的老师在启迪”,这句话说得太好了,我一直不知道出处,今天特地查了,应该是美国著名教育家威廉姆说的,尽管有许多国内的人不要脸说是他说的。几百年前,韩愈的《师说》说得也很清楚,上师范时,陶行知先生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最是简单明白。新教育说“寻找尺码相同的人”,这句话我很认同。为什么不说“培养尺码相同的人”?因为,成人不主动求变,几乎是没有办法教育并转变的,就像许多人试图改变我一样。所以,在我看来,愿意加入读书吧俱乐部的老师,必然也是对这个问题做了思考,并达成了共识的。

我们要明白:“我们是为孩子而教。”教育的对象是孩子,终极目标也是孩子。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我们期待通过影响家长来影响孩子。让家长陪伴孩子的成长,这是我们的做法。一切为了这个目标,能为实现这个目标服务的,我们都坚持,背离这个目标的,我们尽可能不做。我们要有这个坚守,不一定要争论、不一定要革命,但是我们要尽可能坚持。我觉得,是可以做到的。为了能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提升我们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所以,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终身学习的人。就俱乐部而言,我期待老师们能坚持写教育教学随笔,我期待老师们能领读几本书,做深入的解读,能读写结合,形成“同读共写”的案例。

我们要形成自己的特色课程。我一直有个小目标,也一直是个遗憾,就是要固化我们的课程。从08年开始上课以来,最早的老师已经在俱乐部上了11年的课,可是,我们每年都要备课,并没有固化我们的课程。作为发起人、作为管理者,我一直想尽可能少地占用大家的休息时间。那,老师们自己呢?我们是不是可以一起努力,备上30至60节作文课,解决小学作文教学的问题?我们是不是可以共读10-30本书,打通读写贯通的问题?我们是不是可以领读20至30本绘本,做好写话到写作的过渡?我们是不是可以用30至50节课,让孩子学会小学数学解题并初步形成数学思维甚至逻辑思维?我们是不是可以用20部电影,解决教育思维的启蒙、入门的问题?那,你,可以做什么?想做什么?

屈指算来,俱乐部至今已经有了15年,最早的老师也就为俱乐部服务了15年,真心感谢大家的付出。对每一位曾经在俱乐部待过的老师,我都很感激,对每一位曾经帮助过俱乐部的人士我也都很感激。没有大家的支持、帮助,俱乐部不可能存在到现在。

但,俱乐部究竟该如何下去,我觉得真的需要认真思考一下了。否则,我觉得对不住大家,也浪费了大家的时间。这个寒假有点长,也有点特殊,这辈子应该不会遇到第二个这个寒假了,在这个漫长的寒假里,那天又适逢李文亮医生去世,这是刺激了我的。许多人说他是英雄,其实,倘若没有这场疫病的话,他真的不是。和我年前离去的一个熟人,以及前几天刚刚去世的一个熟人一样,他们都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所以,最近我想的最多的是:存在的价值,一个普通人存在的价值;读书吧俱乐部,一个普通的圈子存在的价值。

倘若继续,我还是会对老师们提要求。一直说,教师分为四种:有能力有热情的,有能力没热情的,没能力有热情的,没能力没热情的,起码,我们要有热情,并愿意主动提升自己的能力。这几件事必须做:

第一,每周公开发布一篇教育教学随笔。对教育教学行为也必须思考,我是从写教育随笔中受益的人。写教育教学随笔,可以让我们对教育教学更加敏感。把它公开发布,是为了让自己没有退路,同时,也让自己的思考、判断更加谨慎。

第二,每周要关照俱乐部小朋友的作品,选择其中的1篇做详细点评,简单激励其中的3个人。我们要训练孩子的读者意识,那么,我们应该带头并发动家长关注我们孩子的作品。作文,再也不能孩子写,语文老师一个人看了!

第三,每学期领读2本书,在俱乐部和自己的班级。同读共写是我们最近在积极推广的活动,认真组织的话,效果会很好。我们的语文教学,也要关照读写结合,关照读写转化,关照情感能力养成。

第四,我们依旧要利用周六的时间上一些课,但,这些课要成体系,要能固化,我们对备课的要求会高。

前段时间,我解散了群。后来,有老师私聊,问我是不是对大家有意见。我说:没有。我不喜欢吊着,半死不活的样子。要么,做好;要么,不做。这是我的习惯。然后,就是一次次的纠结,这个,总是隔一段时间会发生的问题。

我希望,这是一个有凝聚力的集体,同时也是一个有活力的集体,不应该是我一个人说了算。因为,就能力而言,各位都比我强。所以,对参与俱乐部的老师,我想是不是应该是这样的:

首先,你基本认同我上面的对俱乐部的定位和对孩子培养目标的定位。其次,是你真正想加入这个群体,并且有时间、有能力,且愿意按照相关的规则来做。第三,你愿意为推动这个团队发表自己的真实意见,你会完成布置给你的任务,并及时在俱乐部微信群里回应相关问题。

最后,说讨论。以下话题,我不想讨论:一,体制机制的问题;二,课多课少的问题。然后,这篇也算作俱乐部重启的开始。所有的老师,请仔细考虑,然后私下确认下:你愿意加入,并且本学期有时间做一些工作;你愿意加入,但是本学期没有时间做一些工作。都可以,不加入,也可以,这是正常的选择,也是你的权益。我不希望有任何人是被绑架进来的,在学校,你们可能被绑架,在这里,我不希望你们还有这样的感受,尽管或许你们已经习惯了。但我不想。然后,倘若加入的话,根据目前的这个情况,请每个人对今年的课程安排提出自己的意见,是的,愿意加入的每个人。这一条,家长有兴趣也欢迎提出来。

本来早晨似乎想得很清晰的,但是下笔的能力弱了,加上一天被开户等各种琐事打扰,断断续续的,有点混乱了,但,基本还是把想说的话说了。请各位遵照你的初心,做出你的选择。

谢谢!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读书吧俱乐部:我的思考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