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靠写作谋生的人习惯自称“笔者”,现在有人恶搞自己叫“键人”。我习惯把写作叫做码字。
总觉得码字和俄罗斯方块的游戏很相似:都是方块,都是下落叠加,码得顺利、齐整就算成功。
我码字的历史要追述到初中二年级,喜欢将汉字分行排列并为最后一个字赋予韵律,有人把这叫“诗”。那时,偶尔为之,所以我叫它心情。
高三临毕业的时候,码得多一些,满满一本,给每个喜欢的同学都留了一首。还开始码一种叫做“相声”的东西。好不好不知道,就是在联欢会上表演后,大家都笑了。
大学的时候,码字这种事经常发生,因为学的专业是中文嘛,所以码字成为常态,一点点小情绪都会堆叠起来,散文也多了。
倒是工作的前十年,多数时间都给了孩子,日子过得潦草而盲目,很少留下片言只语了。
1998年,28岁,被借调到市委机关做现金出纳,在一次会议后的招待酒局上,一个脑门锃亮、头发极少的中年男人来到我旁边跟我聊了几句。他叫全奎显,是辽宁经济日报社驻铁岭记者站的记者。
其实,对记者这个职业,我模模糊糊是有过向往的,但毕竟不认识这个圈子里的人,所以未曾有过交集。后来,又见过两次面,他也是听说我的文笔尚可,便问我是否想写点儿东西,帮他干点儿活。反正现金出纳的工作并不多,好奇心驱使我随意地答应了。
第一次采访便是随他去沈阳采访当红艺人汪洋——模仿马三立的相声演员。第一次采访太紧张,我居然忘了录音;第一次写人物传记,居然被改了大半,然而,我也不知道羞愧,也许是被记者工作的神圣与热情冲淡了羞愧,也许“注定要靠写作吃饭”的缘份在冥冥中主宰了我。后来又去采访著名相声演员杨振华,因为有过一次采访经历,这次我好像有神上身,居然撇开老师,旁若无人地与杨老师就金庸小说聊得甚欢。
回铁岭的火车上,老师便给了我一个题目让我写――相声大侠。这篇文章写得出奇地顺畅,仿佛久居我身体里面的写作精灵被一下子唤醒了。6000字的报告文学,他只小作改动,便被发表于《辽宁日报》文艺版。再然后,连续采访潘长江和大辣椒-李静,前者文题为《袖珍男子汉》,在深圳的一份刊物发表。后者文题为《牵手》,投给了铁岭广播电视报,居然就获了辽宁省广电厅人物专访类文学二等奖。这在铁岭市好像是第一人。但在我也没有多大的欢喜,好像顺畅地码字带给我的欢喜更多。
我真的喜欢上了这份工作,虽然到我手里的稿费不值一提。全老师说:你是干这个的料,跟着我吧,能赚钱。这一跟就是整一年,他策划、组稿,我闲了就跟着他采访,在工余写稿。
第一本报告文学集从开始撰写到印刷出厂只用了三个月!看着封二上我名字的印刷体,很有一种成就感。2001年,铁岭市政协要编撰一本题为《体育冠军之乡》的报告文学集,全老师和我负责撰稿。因为这本书,我采访了孙福明、李卓、吕刚、刘永福、崔大林等10余位体育名人。这些经历不仅开阔了眼界,磨快、磨亮了手中的笔,也拿到不匪的稿酬,体会到了做一个自由撰稿人的苦乐。
彼时,我已经回到新华书店后二楼的那间寒冷的办公室,因为不停地敲键盘,也再次冻烂了小手。
我确定自己该吃“码字”这碗饭――做自由撰稿人。那以后的一段时间里,码报告文学成为一种常态,我采写了铁岭市近一半的政要和名人,混出了点儿小名气。
那时,觉得自己很像一个化妆师,用文字去粉饰不同的人生和现实。这种过程,痛并快乐着。说它痛,不仅是熬夜赶稿,还有思维的极度分裂与放空;说它快乐,不仅有收入,还有与各种人打交道时带来的新鲜与充实,这种快乐估计寻常职业人很难理解。
我不仅学会了写作,还塑造了做为一名自由撰稿人必须具备的特质----敏锐的思维、独特的角度、创新而不脱离事物本真的写作技法以及吃苦熬夜。这些品质都严重影响了我以后从事写作教学的方法和理念,形成了我从事机关公文写作时的灵活和机敏。 当然,当时,我并不觉得怎么样。
很多不太了解我的人都说我是一个特别“小资”的人,其实我只是俗气之中多了些矫情。
2001年秋天,儿子的重病致使家境困窘,特别想赚钱的我开起了“妙语少年写作班”--招生、授课、管理诸多事务充斥在我的生活里。就在写作班刚刚有点儿上路的时候,我再次接到借调的邀请。这次,不是做现金出纳,而是做文字综合。
其实在机关文案这方面,我算是个“小白”,以前只写过单位的工作总结,而企业的总结就是那么回事儿。但是既然领导认为我没问题,那就干呗。
还记得报到没几天就赶上市里办“《公民道德建设建设实施纲要》培训学习班”,领导拿着省里的文件说:“你写个方案试试”。
我就参照那个方案写了起来。已经忘了咋写的,写得咋样,反正最后下发的方案和我没多大关系。
真的,要学的东西太多了,不仅仅是码字。从那时起,我把自己的思维一分而三,在中小学生作文、文学、公文三种文字间频繁切换。教的学生越来越多,写“下水文”的机会也多,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都有涉及,也写出了不少生动有趣的小文章;由于工作的原因,去多个城市出差,感悟颇多,每每写成随笔,做了个“读城”系列,其中有一篇《真淳乌镇》挂在了“红袖添香”网站,居然被网友盛赞为“红袖第一美文”;记得读书时最不爱写记叙文,在写作与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居然也跨越了自己。
2005年年初,开始在8000E博客网站连载自己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水月亮》,在网友的鼓励下居然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码完了18500字。拿到散发着墨香的纸本书籍,成就感油然而生。
同时,公文写作的能力也日渐提升,有几年,省委宣传部的各种论文和调研报告奖几乎由我包办了。最成功的一次当然是省委宣传部要拍摄电视专题片,指定我这个下属城市的小女子去撰写解说词!至此,码字终于成了我安身立命的技能。
同时,公文写作的能力也日渐提升,有几年,省委宣传部的各种论文和调研报告奖几乎由我包办了。最成功的一次当然是省委宣传部要拍摄电视专题片,指定我这个下属城市的小女子去撰写解说词!至此,码字终于成了我安身立命的技能。
当然,写过N多种文字,最不爱写的就是领导讲话,它考验你的综合素质,特别是遇上一个有才华的领导,给他写讲话就是一个折磨。印象最深的是给一位市委副书记写讲话,前前后后改了四五遍,最后又回到原来的思路。还有一个出口成章的市委书记,给他写讲话既需要文彩华美又要鞭辟入里。“所有的困难都是为了让人成长”――多年以后,我对这句话才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也为自己曾经的无畏点赞。
2005年,被正式调入市文化产业办之后,我对文化艺术类专业论文特别感兴趣,也喜欢选定某个课题做研究,在陆续完成了几个专业论文后,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将自己的文字发到了“文秘吧”网站。网站按照文章的点击量会每月进行结算,我的结算额度引起了网站客服的注意,他开始给我联系一些公文写作的任务,文章按每千字30-50元的标准结算。那时,公文写作对我来说极为轻松,只要时间够用,接几个码字任务并不会影响什么,于是我化身为“幽灵写手”正式替人捉刀。
公文写作对我来说太容易了,写了一阵子就开始厌倦。而我建立合作关系的中介也多了起来,我开始倾向于文科论文撰写。接第一篇高校毕业论文的任务印象颇深――哈姆雷特悲剧艺术特色研究(4800字,2天内交稿,重复率18%)。
刚拿到这个题目的时候,觉得很轻松,毕竟自己是学文学的,对莎士比亚的作品也比较热爱。搜集了部分资料后,信马由缰地码了起来。交稿之后,中介发了文章的查重报告过来――重复率是40%,不行,得降重。我第一次知道重复率是写手的重要关卡。本来以为能轻松拿到千字60元的稿费,却不想被重复率折磨个半死。坐下来,细细改过一遍,再交稿——还得降重――依然有30%的重复率。那一刻,恨死了查重软件——那家伙不讲理!只要10个字里面有一半文字的排列顺序是一样的,或者在网络上成串出现过就就不行!那一次,为了降重,我倍受折磨――写手真的不是你想做就能做的。经历了那一次,我改了4遍,终于弄懂了躲避重复的窍门,也调校了写手的职业素养的排序――低重复率+诚信=优秀专业写手。
2013年,我深度体验着网络写手的生活,曾经在19天的业余时间里接了9个任务,码了4万余字,赚了2000多元。润笔费之外,我也收获了重度肩周炎,左臂只能平放,酸痛得根本抬不起来。那一年,接的码字任务五花八门,我在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和职位之间穿梭游走,享受着思维极度跳跃和眼界大开的快感。
当然,因为码字,也结交了几个不曾谋面的网络朋友。
有个在中国银行刚工作2年的很有目标的女孩。当时她的职位是储蓄所的大堂经理。那是2011年的秋天,中介将我的手机号给了她,她在电话里跟我讲文章的用途和述求。她需要一篇关于明星大堂经理的事迹材料――后来我才知道这个大堂经理就是她本人――文章要事迹感人,词句华美。我简单了解了一些文中人物的自然情况后告诉她:“想达到你的要求,得有生动的事例”。她答:“这个真没有,你是写手,你来解决。”我在电话这边笑了:“那好吧,我看着写,但不一定达到你的要求。”
那些年写报告文学,人物事迹材料成了我的强项,只要给我100字的职业岗位名称和自然情况,编个两三千字不成问题,更何况,她应我随时接受电话咨询。很轻松地,我交稿了,润笔费是200元。第
二天,她给我回话:“姐,以后,我的材料就交给你了,费用你随便说,我就信你。”就这样,她的所有重要文字都由我这个“幽灵写手”来完成——包括她个人和后来部门及单位的工作总结、各种演讲稿、行业征文、春节晚会的串场词乃至一些心灵随笔。我陪伴着她,从恋爱到结婚生子,从初出茅庐到如今已经是支行的行长。而我的润笔费一度也达到每个字1元钱――我从来没有想过写手的经历会这么有趣而长情。
还有一位男客户,从纯业务往来到有朋友感情的倾注也有三五年了。他本身的文字水平也很高,可能是工作繁忙的原因,有一些需要拔高的文字总会找到我,甚至还有过让我帮他写一些亲情散文的需求。有了微信之后,他成了我忠实的网络朋友――关注我的每一条朋友圈并点赞,收藏我的国画,在我生日的时候发大红包。每天在微信上看到他的头像,我的心里总有一股暖流在涌动,在感谢他的友情的同时,也感谢命运把我塑造成为一名写手,让我多了常人没有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
周围一些朋友对我的写手身份感兴趣:“我也每天都写公文,反正都是写,能赚钱挺好的,带我也玩一玩呗!”那好吧!但是,当我把接到的“任务”转给他们之后,得到的回答却不一样了,“这个领域我不熟悉,写不了”“这个要求太高,做不到。”他们退缩的理由太多。我也只能笑笑――真的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写手。要知道,为了过重复率的关卡,每1000字的论文需要10000字的背景资料做支撑,而从海量的不同类型的文字里提炼自己的观点并成文,这才是写手最需要的技能!
一个同学信誓旦旦非要做写手,恰好中介派了个体育方面的博士论文给我――《国际马拉松赛事项目管理研究》,3万字,15天交稿,重复率13%。我虽然担心同学做不来,但见他踌躇满志,便也有心考他一考。
我把在中国知网搜集到的近15万字的相关论文发给他,叮嘱他:3天内给我看提纲,7天内交稿,如果不行,我来完成任务。
第二天,他打来电话:“姐,我写了一大段,你看看咋样?”我发给中介查重后回复他:“不行啊,重复率近70%,得降。”
第四天,他再发来,依然有40%的重复率,他告饶:“姐,体育方面的,我真的不善长,党建文章还行。”
当时我刚好要去本溪参加培训,这意味着我要在7天内完成这篇博士论文――那有什么办法,已经接了,不守承诺可不行。就这样,出差回来,我将自己的思维调校到体育博士的高度,昏天黑地码了7个晚上,顺利交稿。因为我有极好的信誉和职业操守,中介查重之后说:你太累了,休息吧,排版啥的,我替你做。因为信任,他习惯性把他认为的我会喜欢的高稿酬的任务留给我。
随着年龄渐长,我对完全“为了钱”的码字失去了兴趣,我对中介说:“只接文化、教育、新闻、艺术类论文,其它的都给别人。当然,前提是我时间宽裕。”中介摸准了我的脾气,也知道我工作文案多,又爱上了画画,就也纵容我,非到万不得已、江湖告急绝不“呼”我。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始终是个世俗女子,但也俗得有风骨。该收钱的文字,我明码标价,锱铢必较;朋友求助,该帮忙的文字,我两肋插刀,分文不取;想赚钱的时候,码到日月无光;想文艺的时候,一年码5000字的长篇连载,也悠然自得。据说这样的女子,不缺人喜欢。
总是幻想,放下繁冗的公文,睡到自然醒,然后,码自己喜欢的字,画自己喜欢的画,和自己喜欢的人携手听月、烹茶、饮酒、旅游,这就是余生……
最近,学了新媒体文基础班后,又入了日更群——一个更深的文字的坑。
哈哈,码字,始终是我不会停歇的事儿,虽九死其犹未悔!就像此刻,纤指翻飞,键盘奏鸣――真是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