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刨开定理证明的神秘面纱
数学的理论证明并不是天马行空,而是像一门手艺,只有娴熟地运用各种手法才能制作成精良的作品。而数学中的手法就是指各种定理和结论,同手艺一样,数学证明水平也是可以科学训练出来的!后面会介绍。
数学定理的证明原理其实很简单,就是用ABCDE等前置定理的排列组合来证明F定理。(这个仅限于大学高数)例如,证明Rolle定理需要用到“最值定理”、“介值定理”、“曲线上任意一点导数值的定义”。
如果你事先知道了需要这三个定理,那证明Rolle定理不还是分分钟的事情?可数学的魅力和难点正在于此,你往往并不知道需要哪些定理和定理的使用顺序。你只有直觉,感觉这个或那个定理可能对证明有帮助,可数学证明真是如此玄学吗?并不是!数学中的每个证明都有内在的逻辑!每个步骤为什么在那个位置,都是有理由的!
下面,我介绍一种锻炼自己证明数学定理技术的方法,姑且命名为“相信法”,可以简单概括为下面几四步:
想出证明定理的直观思路
列出1中思路所需要的条件
上网查找这些条件是否可以用现有的定理代替
写出完整的证明过程,并把所用到的定理记录在数据库中,视为已掌握的技能,方便以后使用。
我来解释一下上面的步骤,第一步的重点在于 “直观” 二字,在证明数学理论时,大家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嘴上说着“这个定理一看就是成立的,你看画个图,这么一比划,不就证明了吗?”,而让动笔写下证明过程时,却无从下手,比如说证明两点之间直线最短。这个第一步所要求的直观思路就是指“嘴上王者”这个过程。
第二步的重点在于分析第一步的嘴上谈兵,将其逻辑理出来,明白要满足什么条件才能得出什么结论。
第三步就是这个锻炼方法的精髓了,之前提到过,定理的证明都是前置定理的排列组合,你要相信你在第二步列出的条件肯定是前人已经解决的,因为解题的方法大同小异(针对高中大学),你想到的,前人能想到;前人想到的,你也能想个八九不离十。你就去找有没有现成的定理来处理第二步,有就记下来,没有的话,就只能重新从第一步开始,换个思路了。
第四步的重点在于把所用到的定理给记下来,你记得越多,以后脑袋就转得越快,熟练了甚至能跳过2、3步。
二、Rolle定理的证明
定理内容
如果函数f(x)满足如下条件:
(1)f(x)在闭区间[a ,b]上连续;
(2)f(x)在开区间(a,b) 内可导;
(3)f(x)在区间端点的函数值相等,即f(a)=f(b) ,
那么在(a,b) 内至少有一点ξ (a<ξ
几何意义
在每一点都可导的一段连续曲线上,如果曲线的两端高度相等,则至少存在一条水平切线。(图形如下所示)
证明过程
rolle定理证明比较直观,就是最值辅助证明,故不多做解释。
因为函数 f(x) 在闭区间[a,b] 上连续,所以存在最大值与最小值,分别用 M 和 m 表示,分两种情况讨论:
(1)若 M=m,则函数 f(x) 在闭区间 [a,b] 上必为常函数,结论显然成立。
(2)若 M>m,则因为 f(a)=f(b) ,使得最大值 M 与最小值 m 至少有一个在 (a,b) 内某点ξ处取得,从而ξ是f(x)的极值点,又条件 f(x) 在开区间 (a,b) 内可导得,f(x) 在 ξ 处取得极值,由费马引理推知:f'(ξ)=0。(费马引理:可导函数的每一个极值都是驻点(函数的导数在该点为零))
注意:rolle定理中的三个条件缺少任何一个,结论将不一定成立。
三、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证明
下面实战演练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证明。
先给出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定义:
:
- 如果函数f(x)满足:
- (1)在闭区间[a,b]上连续;
- (2)在开区间(a,b)内可导;
- 那么在开区间(a,b)内至少有一点
使等式
- 成立。
其实通俗来讲,就是在光滑曲线上,对于任意两点所连成直线的斜率,必存在一点切线处的斜率等于所连直线的斜率。
下面开始四步走:
1.想出证明定理的直观思路:
我这里有两种直观的思路,都可以证明:
第一种:观察上图,想要证明曲线上一点斜率等于AB,其实可以利用Rolle定理(上一篇已证),Rolle定理的图像与上图很相似,只不过角度不一样,我们如果能把上图旋转一下,不就可以直接用Rolle定理证明了!
第二种:只需证明存在一条与AB平行的直线与曲线相切
2.分析直观思路是否可行
第一种:想在数学上旋转曲线,呵呵,太难了。退一步,用矩阵乘除可以表示曲线旋转,但由于曲线由公式而非节点表示,这个计算机图形学上的旋转也靠不住,那么,怎么办?我既然提出来了,自然有应对的办法,既然旋转太难,我们就没必要非得旋转,可以找间接旋转的,那怎么找呢?就需要观察图像中的点,由于这个公式在a、b两点值相等,故用Rolle定理可证。
第二种:需要用到高中的判断相切的思路,即方程只有一个解。不太用的来这个公式编辑器,我就手写拍照过程吧:
四、Cauchy中值定理的证明
老规矩,先来说下什么是Cauchy中值定理:
定理定义:
已知f(x), g(x)在闭区间[a,b]上连续,在(a,b)上可导,
且g’(x)在区间上非0
必定存在 a<ξ
在思考证明思路前,先让我们了解一下这个定理的几何意义,在我看来,定理证明都是从几何意义上入手,在最开始时,我自己推理这个定理的几何意义时,可费脑筋了,想了半天,还从微分、积分的角度上思考,没辙,还是一百度,发现居然是从参数方程上入手,吐!
几何意义:
若令
,这个形式可理解为参数方程,而
则是连接参数曲线两端点弦的斜率,
表示曲线上某点处切线的斜率,在定理的条件下,结论可理解如下:
用参数方程表示的曲线上至少有一点,在这一点处的切线平行于连接两个端点的弦。
证明过程:
在知道几何意义后,证明就可以对症下药。
这里其实可以借鉴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证明思路,如果想证明一条直线存在平行线与曲线相切,可以用曲线减去直线,得到的式子若有斜率为0的点,则成立。证明如下图:
五、雅可比矩阵
历史渊源
首先,要先介绍一下——多产堪比欧拉,被广泛认为是历史上三大最具运算能力的数学家之一的雅可比先生。
卡尔·雅可比
1804年12月10日,卡尔·雅可比(Carl Gustav Jacob Jacobi)出生于普鲁士的一个殷实犹太人家庭,成为家中的老二,父亲(Simon Jacobi)是一位成功的银行家。
雅可比是个聪明的孩子,幼年跟随舅舅学习古典语言和数学,12岁进入波茨坦大学预科学习,不到半年跳级到高年级,甚至在自学欧拉的《无穷小分析引论》后尝试解决五次方程式。
当时的大学并不接受16岁以下的学生,因此雅可比在1821年才得以入读柏林大学。
雅可比对哲学、数学等领域均怀有浓厚的兴趣,曾磨刀霍霍准备向“全才”发起进攻。奈何数学的磁场实在太强,最终他义无反顾地投奔了数学。(据说是因为数学最难,雅可比才选择它的╮(╯▽╰)╭)
这一投,无疑给数学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雅可比不仅天赋高,人还特别勤奋,一直不知疲倦地进行着科研与教学,让他年纪轻轻就收获了一堆荣誉。
1825年,获得柏林大学理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827年,被选为柏林科学院院士(同时是伦敦皇家学会会员,巴黎等科学院院士);1829年,成为哥尼斯堡大学数学系的终身教授,并担任主席15年;
19世纪的数学以单复变函数为主要研究领域,而椭圆函数是其中一颗螺丝钉。1827年,雅可比迷上了它,埋头苦干2年后发表的人生第一篇杰作《椭圆函数理论的新基础》(椭圆函数领域关键性著作),让当时的研究有了质一般的飞跃。
雅可比与阿贝尔几乎同时各自独立发现了椭圆函数,因此被公认为椭圆函数理论独立奠基人。而该理论的出现不仅引进了θ函数,还为推动复变函数理论的发展和n个变量的阿贝尔函数论的产生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椭圆函数,源自:Wikipedia
紧接着,拘泥于一个领域,已经远远无法满足日益膨胀的欲望后,雅可比开始疯狂扫荡各大数学分支,甚至是物理学分支。
得益于强大运算天赋,他最终在力学和数学物理等应用领域也收获了一番成就。
用于表述经典力学的哈密顿-雅可比理论是唯一可用于量子力学的理论;第一个将椭圆函数理论应用于数论研究的人;是决定因素理论的早期创始人之一;… …
扫荡过程中,行列式理论也沦为了他的囊中之物。而在他发表的著名论文《论行列式的形成和性质》中所引进的函数行列式正是大家熟悉的“雅可比行列式”。
此文标志着行列式系统理论的建成,文中不仅求出了函数行列式的导数公式,还证明了
函数之间是否相关的条件就是雅可比行列式是否为零
,并给出了该行列式的乘积定理。
若雅可比行列式恒等于零,函数组(u1,…,un)是函数相关。雅可比行列式在多重积分的变量替换中占据着决定性的作用,势必引起人们的全方位关注。
可以看出雅可比行列式辨识度很高,比常规的行列式长得更有特色,构成元素竟然均为
偏导数。
一个多变量函数的偏导数是指它关于其中一个变量的导数,而其他变量保持恒定。比如:若函数f(x,y)保持x值不变,改变y值可得到对应的f0(x,y+△y)。当△x→0时,f0-f/△y的极限存在,则可以称该比值为f对y的偏导数,记作:∂f/∂y;同理,保持y值不变情况下的偏导数,记作:∂f/∂x。
众所周知,矩阵和行列式是一对好基友,经常结伴出行。因此在介绍雅可比行列式的定义之前,打算先给大家讲讲雅可比矩阵。
假设f: Rn→Rm为一个从欧式n维空间转换到欧式m维空间的函数,并且由m个实函数组成: y1(x1,…,xn), …, ym(x1,…,xn)。若将该函数的偏导数(若存在)组成一个m行n列的矩阵, 那么这个矩阵就是所谓的雅可比矩阵。
当m=n时,雅可比矩阵妥妥地变成一个方阵,该方阵的行列式则可称为雅可比行列式。雅可比矩阵重要之处在于它能够体现一个可微方程与给出点(设该点为点A)的最优线性逼近,因此雅可比行列式可用于求解点A的微分方程组的近似解。
如下图所示,映射f: R2→R2将左边的正方形变成右边扭曲的平行四边形,其中右边半透明白色区域是扭曲图形的最优线性近似,而平行四边形面积与原始正方形面积的比值则是雅可比行列式。
源自: Wikipedia
简单来说,在n维欧几里得空间中,行列式描述的是一个线性变换对“体积”所造成的影响,代表着变换后的缩放比例,而雅可比行列式也不例外。
就拿图一来讲,图中的映射并非线性,但其微元变换实际上可以看做是线性的,因此雅可比行列式实际意义就是坐标系变换后,单位微元的比率或倍数。
现在让我们以二维空间为例,看看究竟怎么一回事。
设f=(x,y),其中x=x(u,v),y=y(u,v),可求得
偏导数
分别为:
那么函数的雅可比矩阵为:
那么,雅可比行列式就是:
还是看图一,假设图中正方形所在的坐标系是uv坐标系,而平行四边形所在的坐标系是xy坐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