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官杀手”两度丧妻,却获李鸿章赏识嫁女,其后代子孙名动中外

说起晚清名臣,有推崇洋务运动的张之洞,也有实业救国的张謇,谈起一人,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要说到他孙女的大名,大家都会说原来是她啊。这个人就是张佩纶,以上谏闻名,与好友张之洞一并被人推举为“翰林四谏”,与大臣李鸿藻并列被誉为朝中清流。张佩纶不仅被袁世凯推崇,也被李鸿章格外看重,袁世凯说其是翰林通三个半,张謇顶多算半个,而张佩纶算全人,而李鸿章直接把他招为女婿,将自己唯一且最受宠的女儿嫁给了张佩纶。

张佩纶何许人也,竟得晚清两大实权派人物赏识,尤其是在自己倒霉透顶的时候,竟得李鸿章嫁出爱女。

说起张佩纶和李鸿章的关系,也是渊源久长,张佩纶的父亲张印塘一度以清廉著称,在安徽任职的时候结识了李鸿章,而李鸿章对张印塘为官清廉名声和深受百姓爱戴这两方面的印象特别深。张佩纶在治理方面政绩也是出众,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张印塘修筑防御工事积极备战,让英国人无机可占灰溜溜撤走,保护了一方民众。在浙东洪水期间,张印塘广施米粥接纳灾民,带头捐款号召绅士救民,使得10万灾民得以援救,但在太平天国镇压运动中,张印塘不幸病逝,而那个时候张佩纶刚刚年满5岁。前面说到张印塘一生清廉,所以在其病逝之时,家中并无积蓄办理后事,这个时候,李鸿章挺身而出,拿出自己的银两帮助张佩纶葬父,张佩纶与李鸿章两人交际开始建立。

张佩纶后随母亲返乡学习,其与父亲张印塘一样聪明好学,在同治年间第一次参加科举就中得“举人”,在第二年殿试中得“进士”,更是在光绪年间参加翰林考察中获得二等第三好名次。张佩纶也和其父亲张印塘一般,关心百姓疾苦,多次为了百姓生计上书朝廷,呼吁做出相应的安排,比如在1877年北方发生大旱的时候,张佩纶带头谏言,希望朝廷能够重视解决百姓生存,比如在1879年,张佩纶建议进行山东等地区盐碱地治理,就地改善种植环境,从而减少对南方漕运的依赖,保障粮食安全;比如在1880年,与张之洞一起呼吁开展洋务运动。张佩纶像其父亲,李鸿章不禁是多看一眼厚爱一分,而且张佩纶还支持洋务运动,更是深得李鸿章心意。

张佩纶以谏言谏官自居,让其声名大噪一个外号就是“高官杀手”,据不完全统计,张佩纶在光绪十年内上报奏折多达一百二十七份,其中有三分之一是弹劾权贵和直接进谏的。在他弹劾大臣的故事当中,第一次成名就是大战工部尚书贺寿慈,贺寿慈与某个老板保持着“亲戚关系”,这个老板的老婆就是贺寿慈的干女儿,后来贺寿慈还把自己丫鬟送给这个老板当小妾,老板也呈情买了一个漂亮女人送给贺寿慈做老婆,这期间关系复杂又绕头,张佩纶直接一顿谏言就把工部尚书贺寿慈送回了老家。

后来,张佩纶因为吏部尚书和户部尚书的官声不好,就上书弹劾,顺手还把办案过程中充当“保护伞”的左都御史给告了,一次性送走了三位高官。张佩纶对外输出火力,也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与吴可读做邻居,形成了谏言朋友圈,与吴可读等人并称为“翰林五把刀”,因为居住在南横街,还与张之洞等实权派官员结为“十友”,好事之人就把他们这十位大咖称之为“南横党”。再到后来,慈禧越见张佩纶越喜欢,就把张佩纶封为左副都御史,专职从事监察等工作,而作为老佛爷面前的红人李鸿章,见到此种景象,也是对张佩纶敬佩不已。

张佩纶的官运亨通,但也不是一直都顺风顺水,在中法战争爆发前夜,张佩纶积极主张备战应战,其在谏言中阐述三个理由:第一就是普鲁士与法国刚刚爆发大战,法国因为战败国力受损,其战力与清朝不相上下;第二就是法国远途运输兵力,从本国出发需要十多天才能抵达战场,而清朝大军几天内就可以完成布防,而且在兵力人数上面占据优势;第三就是法国在越南实行殖民统治,导致越南国内怨声载道,如果能激发越南国内抵抗情绪,法国将多战线战斗,势必影响战力。

张佩纶积极应战策略赢得朝廷上下支持,他也被慈禧委任为海疆大臣,负责福建沿海的对法作战任务,但因其文官出身未能处理好军务大事,一直坚持“不开第一枪,要做好反击的准备”,法国军队摸清楚军事部署后,就开始偷袭港口和舰队,导致清朝军队战败。而张佩纶落得一个“避战逃跑”的评价,事后被朝中大臣上奏弹劾,张佩纶自然而然就被处理了。

从1884到1888年,张佩纶不仅失运丢掉了乌纱帽,一度两次丧妻,首先是自己的原配最先离开自己,后来接着就是续的小妾也撒手人寰。1888年张佩纶进入李鸿章府中谋事,李鸿章本就熟知张佩纶的人品与才学,刚开始让张佩纶做自己子女的家庭教师,后来就直接准备把自己唯一的女儿下嫁给张佩纶。

当时张佩纶已年满40,而李鸿章的掌上明珠刚刚年满20,这个年代差太明显了。李鸿章为了能够达成婚姻介绍,就制造了一场“偶遇”。李鸿章故意把女儿安排在自己办公室里面,就安排人去请张佩纶过来汇报工作,张佩纶一进李鸿章办公室屋内,就见一个小家碧玉的女子,顿时觉得很尴尬,连忙退出办公室。李鸿章一见,就说不要紧,这是我家的女儿李菊耦,然后就提醒自己姑娘先出去不要妨碍工作,待自己女儿出去后,李鸿章就开始海阔天空闲聊一番,突然话题回到自己女儿身上,就说担忧女儿未来夫婿选择的问题。张佩纶忙着接过话,就问李鸿章的女婿条件,李鸿章也不说明,就说只要和张佩纶一样的人品和学识就行,张佩纶一听哪里还不明白李鸿章的意思,回家之后就安排周到,请人备下聘礼去李鸿章家中求亲。

李鸿章夫人听说此事,还在家中吵闹一番,拿着张佩纶年龄说事情,就说女儿命苦,张佩纶已经40岁了,而自己女儿才20岁,这么大的年龄差会导致婚姻不幸福,并且张佩纶两度丧妻也不是有福气之人。而李鸿章站在张佩纶过往功绩和才干学识的角度,力劝自己夫人接受这门亲事,还说女儿都已经同意了,不要再反对。李鸿章夫人询问过女儿意见,确定不是李鸿章强制安排,最后无奈也接受了,随后,张佩纶成为李鸿章的乘龙快婿的新闻,瞬间传遍大江南北。

那为何李鸿章赶着要把自己女儿嫁给张佩纶呢,其实这一切都离不开传统的人情世故,说白了就是一场政治联姻罢了。而作为清闲之人的张佩纶又有何门路呢?这一切,还是要回到张佩纶父亲张印塘的身上说起。

当朝太后慈禧的父亲名叫惠征,曾经与张佩纶父亲张印塘是同僚,曾经一度惠征是张印塘的属下,而且这两个人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结下深厚的友谊,可以说既有同事同窗之谊,更有战友之情。后来两个人在战斗中相继离世,同是丧父的慈禧与张佩纶同病相怜。后来张佩纶进入翰林院工作,时常与慈禧打交道,每每慈禧看到张佩纶,就觉看到了自己的弟弟,这种过往患难情和姐弟情,谁能割裂开,所以张佩纶在1874年到1884年这一阶段,官运真正亨通,官职直接如火箭一般,被提报了四级,从七品的芝麻小官吏成长为三品的省级要员。

而且张佩纶的侄子张人骏先后担任两广总督和两江总督,实实在在的实权派,张佩纶这个侄子是袁世凯的亲家。袁世凯是李鸿章之后清朝训练的新式军队的掌权者,最重要是袁世凯对张佩纶评价颇高,就说这关系硬不硬?李鸿章能成为慈禧跟前的红人,这一点跟脚和关系门路还是知道的,所以李鸿章全力促成这一门亲事。

张佩纶与李鸿章女儿李菊耦成婚之后,两个人婚姻比较幸福,育有两个子女,一个男孩子名叫张志沂,一个女孩子名叫张茂渊。张佩纶和李菊耦还是因为年龄差距过大,张佩纶先过世,李菊耦在37岁那年开始守寡。后来,李菊藕培养儿女成才,尤其是儿子张志沂娶黄素琼为妻,张志沂和黄素琼结合诞下中外文明的才女张爱玲。

都说李鸿章慧眼识英才,毫不犹豫将良婿引入门,殊不知“高官杀手”声名在外,关系门路才是人情世故的硬通货,两两结合算不是对与错,唯独留下张爱玲美名在传播。

你可能感兴趣的:(“高官杀手”两度丧妻,却获李鸿章赏识嫁女,其后代子孙名动中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