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精神与原创能力

    大约是700万年到500万年前,当人科成员第一次发出比黑猩猩丰富得多的语音信息的时候,他们并不知道,那番行为宣告人类实现了第一次伟大的智能创新。从那一刻起,人类大脑就与他们的森林同伴黑猩猩的大脑分道扬镳了,人与动物也开始分离了。

    大约在340万年前,当人科成员第一次用骨头制成刀具,用来剥开和切割动物的皮肉筋骨的时候,第一次用手拿着两块石头互相碰撞制造出边缘锋锐的砍砸器和刮削器的时候,他们并不知道,那番举动竟然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伟大的工具创新。

    大约在240万年前,人类祖先开始进一步创新石头工具。他们不再用两块石头互相碰撞了,而是用一块石头去打击另一块石头(通常是熔岩鹅卵石),制造出长约2.5厘米的小石片,边刃锋利,可以切肉、割草、砍树木,应该算是现代多功能刀具的鼻祖吧。

    大约在1万年前,人类创造了用磨制方法加工的新型石头工具。以前那些打造出来的石头工具叫旧石器,又粗糙又笨重。现在这些磨制出来的石头工具叫新石器,又精美又锋利,有些堪称艺术品。

    人类就这样缓慢而又不可阻挡地走上了一波又一波的创新和创造之路。

    机器动力、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以来的各种创新成果,是以一种加速度的方式进化的。最早的石器,上百万年才有一点进步。现在的知识,三五年就更新了。“活到老,学到老”不再是口号,而是一种生存需要,否则直接就被淘汰了。

    我们要讨论的主题就是,什么是创新?什么是原创?为什么我们国家的原创能力相对较弱?是一开始就很弱,还是从某个时刻才变弱的?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有没有办法改变?又从哪里开始呢?


    什么是原创


    开始制作过去没有的东西,就是原创、创新、创造、创作。

    为什么要这么定义呢?因为四个词的意思基本上是一样的。

    文学创作、艺术创造、科技创新,虽然对象各不相同,但在“过去没有的”这个属性上却是完全一致的。李白和杜甫的诗,中国北宋的张择端的《清明上海图》,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的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第一台汽车,第一架飞机,第一代电脑,都是过去没有的东西,都是原创,都是创新,不存在谁复制谁、谁抄袭谁的问题。

    如果非要区分出一点不同来,原创可以理解成最原始和最前端的那些创新,比如第一种水稻、第一部电话、第一台电脑;创新,既包含了原始创新,也包含了跟随而来的改良和优化,比如从普通水稻进化为杂交水稻,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军中所用的步话机进化为1990年前后的板砖一样壮实的大哥大,从手掌大小的集成电路板升级为指甲盖大小的芯片。

    创新是母集合概念。

    原创是子集合概念。

    改良与优化也是子集合概念,是跟随原创而来的、走在原创后头的概念。

    很明显,原创比改良和优化要困难得多。当然要注意,这句话并不是说,改良和优化就很容易。


中国有很多原创

    根据原创、创新、创造和创作的定义,截至公元1300年,中华民族是有很多很多创新的。比如汉语、陶器、水稻、小米、中药、茶叶、独木舟、筷子、卯榫结构、木质漆器、礼文化、包砖夯土城墙、铸造法青铜器、十进制算术、丝绸、大豆、汉字、干支纪年法、古观象台、瓷器、户籍制度、阴阳五行、鼓风炉铸铁技术、造纸术、唐诗宋词、卓筒井、印刷术、火药、火箭、枪炮、磁石和指南针、造船密封舱技术……

    有人统计过,从古至今,中国大约有1500项发明创造。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其中有些创新甚至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比如5600年到5300年前的安徽含山县凌家滩的玉器加工技术,它可以在厚度仅有0.7厘米的小玉人背面钻出一个桥洞孔。那个时候,没有金属钻头,没有观测工具,它是怎么做到的呢?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它是用石钻、分七次完成的。先在左侧某点垂直钻一个小孔,轻微斜转向右钻第二个小孔,再次斜转向右钻第三个小孔。然后在右侧相应某点,用相同的方式钻出三个小孔,不过小孔是左向偏转的。最后一道工序,也就是第七次钻孔,就把两个小孔打通了。当时工匠所用的石钻,至今还留在那个桥洞孔里面呢。

    有人说中国创新是缺乏工匠精神,那是因为他忘掉了古代玉器加工技术和故宫木头卯榫建筑。

    比如4100年前的山西襄汾陶寺古城的古观象台,它通过人工建设的十二道壁缝对标远处的崇峰山,可以看到20个时节,由此证实《尚书·尧典》说的“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而区分春、夏、秋、冬,是有所本的,绝非凭空捏造。

原创减少了

    但是,当我们回顾现实,身边吃、穿、住、行、学等所有东西,百分之七八十都是外来的:面包、牛奶、啤酒、巧克力、可口可乐、内衣、内裤、纽扣、拉链、西装、高楼大厦、汽车、轮船、钢筋混凝土、飞机、物理、数学、化学、分子生物学、电脑、手机、互联网、人工智能……甚至连水的生产方式和污染方式,也是外来的。

    尤其是那些带有显著科技含量的东西,几乎都是欧美创造的。能够称为中国原创的东西,其实已经不多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从1300年以来,欧洲(加上后来的美国)的原创能力快速增长,而中华民族仍然以原来的速度发展,结果就被比下去了。尤其是1840年到1949年,跌落得最快,跌落到谷底。

    为什么会这样呢?本来,我是想用简洁的方式说清楚的,但是过去两年的时间证明,这个问题太大了,三言两语根本说不清楚。反过来讲,如果三言两语就说得清楚,那么我们国家早就自主创新了,何必等到现在!

    关于这个问题,请大家去阅读《机器文明数学本质》和《火药改变世界》两本书。尤其要注意“自然动力”和“机器动力”两个时代,它是解开“李约瑟之谜”的钥匙,也是洞察欧美七百年连续创新而现代中国很少创新这个难题的关节点。


 原创精神

    有助于我们完成创造和创新的那些认知要素,就是原创精神。如果不需要特别说明的话,原创精神基本上就等同于原创能力、创新能力、创造能力、创作能力。

    读过德鲁克的管理学书籍的人,很容易就会把企业家精神与原创精神联系在一起,但是两者并不相同。

    从中国西周数学家商高提出的勾股定理,春秋末期的《老子》和《孙子兵法》,到东汉蔡伦改良的造纸术,汉魏三国时期的毕岚、马均发明改良的龙骨翻车,再到北宋苏颂、韩公廉发明的水运仪象台和明朝朱载堉创造的十二平均律,这些都是原创。

    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到欧洲中世纪晚期的托马斯·布雷德沃丁,再到近现代的哥白尼、伽利略、笛卡儿、牛顿、普朗克、爱因斯坦,他们都是原创者。

    他们都有原创精神,也不是企业家,但比企业家的贡献大得多。

    原创精神广泛存在于人类所创造的各种文明成果之中,是全集合概念。企业家的创造精神仅仅是其中一股涓涓细流,是子集合概念。以企业家精神来等同于原创精神,犯了以点代面、以偏概全的错误,这种思维就是非数学的。

    如何获得这种原创精神和原创能力呢?我把它总结为两个问题和三大规定,它们组成了一种连续不断的探索精神,推动我们去迎接挑战,完成各种创造和创新。

 在讨论两个问题和三大规定之前,有必要郑重提醒各位:

    第一,创新是有困难的;

    第二,创新也是有规律的。

    第三,创新需要持续不断的努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原创精神与原创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