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什么数据类型,在Redis是以
K-V
结构存储在内存中的。跟我们Java中的HashMap
差不多道理。这里说的k
是指缓存的键名
,V
是值。并且,K
键都是字符串类型,而我们常说的数据类型其实是指V
值的类型!
PS:这里的数据类型是指V,Value
值的类型,务必理解
基本介绍:String类型是简单的
key-value
类型,value其实不仅是String,也可以是数字,是包含很多种类型的特殊类型,并且是二进制安全的。比如序列化的对象进行存储,比如一张图片进行二进制存储,比如一个简单的字符串,数值等等。
SET key value
:Redis SET 命令用于设置给定 key 的值。如果 key 已经存储其他值, SET 就覆写旧值,且无视类型
GET key
:Redis Get 命令用于获取指定 key 的值。如果 key 不存在,返回 nil 。如果key 储存的值不是字符串类型,返回一个错误
SETEX key value
:Redis Setnx(SET if Not eXists) 命令在指定的 key 不存在时,为 key 设置指定的值
MSET key value [key value]
:Redis Mset 命令用于同时设置一个或多个 key-value 对
INCR key
:Redis Incr 命令将 key 中储存的数字值增一。如果 key 不存在,那么 key 的值会先被初始化为 0 ,然后再执行 INCR 操作;如果值包含错误的类型,或字符串类型的值不能表示为数字,那么返回一个错误;本操作的值限制在 64 位(bit)有符号数字表示之内
INCRBY key increment
:Redis Incrby 命令将 key 中储存的数字加上指定的增量值。如果 key 不存在,那么 key 的值会先被初始化为 0 ,然后再执行 INCRBY 命令;如果值包含错误的类型,或字符串类型的值不能表示为数字,那么返回一个错误;本操作的值限制在 64 位(bit)有符号数字表示之内
setnx
实现分布式锁INCRBY orderId 1000
)基本介绍:Hash类型其实也是一个
K-V
结构的映射表。它特别适合存储对象,相比较而言,将一个对象类型存储在Hash类型,比存储在String类型里占用更少的内存空间,并方便整个对象的存取
HSET key filed value
:Redis Hset 命令用于为哈希表中的字段赋值。如果哈希表不存在,一个新的哈希表被创建并进行 HSET 操作;如果字段已经存在于哈希表中,旧值将被覆盖HGET key filed
:Redis Hget 命令用于返回哈希表中指定字段的值HGETALL key
:Redis Hgetall 命令用于返回哈希表中,所有的字段和值。在返回值里,紧跟每个字段名(field name)之后是字段的值(value),所以返回值的长度是哈希表大小的两倍HDEL key filed
:Redis Hdel 命令用于删除哈希表 key 中的一个或多个指定字段,不存在的字段将被忽略电商购物车:
1)以用户id为key
2)商品id为field
3)商品数量为value
购物车操作
添加商品hset cart:1001 10088 1
增加数量hincrby cart:1001 10088 1
商品总数hlen cart:1001
删除商品hdel cart:1001 10088
获取购物车所有商品hgetall cart:1001
优点
1)同类数据归类整合储存,方便数据管理
2)相比string操作消耗内存与cpu更小
3)相比string储存更节省空间
缺点
过期功能不能使用在field上,只能用在key上
Redis集群架构下不适合大规模使用
基本介绍:List类型是一个链表结构的集合,其主要功能有push、pop、获取元素等。更详细的说,List类型是一个双端链表的结构,我们可以通过相关的操作进行集合的头部或者尾部添加和删除元素,List的设计非常简单精巧,即可以作为栈,又可以作为队列,满足绝大多数的需求。
LPUSH key value [value1]
或者RPUSH key value1 [value2]
:Redis Lpush 命令将一个或多个值插入到列表头部。 如果 key 不存在,一个空列表会被创建并执行 LPUSH 操作。 当 key 存在但不是列表类型时,返回一个错误(RPUSH
是插入到尾部,其余特性一样)LPOP key
或者RPOP key
:Redis Lpop 命令用于移除并返回列表的第一个元素。Rpop命令用于移除列表的最后一个元素,返回值为移除的元素LRANGE key start end
:Redis Lrange 返回列表中指定区间内的元素,区间以偏移量 START 和 END 指定。 其中 0 表示列表的第一个元素, 1 表示列表的第二个元素,以此类推。 你也可以使用负数下标,以 -1 表示列表的最后一个元素, -2 表示列表的倒数第二个元素,以此类推BLPOP key [key] timeout
或者BRPOP key [key] timeout
:Redis Blpop 命令移出并获取列表的第一个元素, 如果列表没有元素会阻塞列表直到等待超时或发现可弹出元素为止;Redis Brpop 命令移出并获取列表的最后一个元素, 如果列表没有元素会阻塞列表直到等待超时或发现可弹出元素为止Stack(栈) = LPUSH + LPOP
Queue(队列)= LPUSH + RPOP
Blocking MQ(阻塞队列)= LPUSH + BRPOP
push进
我的缓存列表中,上线的时候,再全部pop
出来。但当然这个办法并不是唯一的,只不过是说可以这么来而已。如下:诸葛老师关注了MacTalk,备胎说车等大V
1)MacTalk发微博,消息ID为10018
LPUSH msg:{诸葛老师-ID} 10018
2)备胎说车发微博,消息ID为10086
LPUSH msg:{诸葛老师-ID} 10086
3)查看最新微博消息
LRANGE msg:{诸葛老师-ID} 0 4
基本介绍:Redis 的 Set 是 String 类型的无序集合。集合成员是唯一的,这就意味着集合中不能出现重复的数据。集合对象的编码可以是 intset 或者 hashtable。Redis 中集合是通过哈希表实现的,所以添加,删除,查找的复杂度都是 O(1)。集合中最大的成员数为 232 - 1 (4294967295, 每个集合可存储40多亿个成员)。
这里就不太想演示一般操作了,这个东西还是需要大家自己去做。不过,redis关于set这个数据类型有一个很有趣的操作,就是数学概念里面的【交集】、【并集】、【差集】也能实现。
例如:
我在我的购物车里添加了:华为、oppo、小米
你在你的购物车里添加了:小米、vivo、一加
下面开始对这个集合做【交集】、【并集】、【差集】等操作
SINTER key [key]
:Redis Sinter 命令返回给定所有给定集合的交集。 不存在的集合 key 被视为空集。 当给定集合当中有一个空集时,结果也为空集(根据集合运算定律)
SINTERSTORE destination key [key]
:Redis Sinterstore 命令将给定集合之间的交集存储在指定的集合中。如果指定的集合已经存在,则将其覆盖
SUNIONSTORE key [key]
:Redis Sunionstore 命令将给定集合的并集存储在指定的集合 destination 中。如果 destination 已经存在,则将其覆盖
SDIFF key [key]
:Redis Sdiff 命令返回第一个集合与其他集合之间的差异,也可以认为说前面的集合中独有的元素。不存在的集合 key 将视为空集。差集的结果来自前面的 FIRST_KEY,而不是后面的 OTHER_KEY1,也不是整个 FIRST_KEY OTHER_KEY1…OTHER_KEYN 的差集
SDIFFSTORE destination key [key]
:Redis Sdiffstore 命令将给定集合之间的差集存储在指定的集合中。如果指定的集合 key 已存在,则会被覆盖
sadd key member [members]
添加唯一用户;srandmembers key [count]
或者spop key [count]
随机获取中奖名单1)点击参与抽奖加入集合
SADD key {userlD}
2)查看参与抽奖所有用户
SMEMBERS key
3)抽取count名中奖者
SRANDMEMBER key [count] / SPOP key [count]
微信好友的朋友圈
1)点赞
SADD like:{消息ID} {用户ID}
2)取消点赞
SREM like:{消息ID} {用户ID}
3)检查用户是否点过赞
SISMEMBER like:{消息ID} {用户ID}
4)获取我的好友也点赞了的用户列表
SINTER like:{消息ID} myfriend
SINTER set1 set2 set3
得到:{ c }
SUNION set1 set2 set3
得到:{ a,b,c,d,e }
SDIFF set1 set2 set3
得到:{ a }
1)诸葛老师关注的人:
smembers zhugeSet
得到 {guojia, xushu}
2)杨过老师关注的人:
smembers yangguoSet
得到 {zhuge, baiqi, guojia, xushu}
3)郭嘉老师关注的人:
smembers guojiaSet
得到 {zhuge, yangguo, baiqi, xushu, xunyu)
4)我和杨过老师共同关注:
SINTER zhugeSet yangguoSet
得到 {guojia, xushu}
5)我关注的人也关注他(杨过老师):
SISMEMBER guojiaSet yangguo
SISMEMBER xushuSet yangguo
6)我可能认识的人:
SDIFF yangguoSet zhugeSet
得到(zhuge, baiqi}
sadd
给不同的标签添加商品,再使用sinter
获取不同标签的交集
SADD brand:huawei P40
SADD brand:xiaomi mi-10
SADD brand:iPhone iphone12
SADD os:android P40 mi-10
SADD cpu:brand:intel P40 mi-10
SADD ram:8G P40 mi-10 iphone12
SINTER os:android cpu:brand:intel ram:8G {P40,mi-10}
基本介绍:Redis 有序集合和前面的无序集合一样也是 string 类型元素的集合,且不允许重复的成员。不同的是每个元素都会关联一个 double 类型的分数,redis 正是通过分数来为集合中的成员进行从小到大的排序。有序集合的成员是唯一的,但分数(score)却可以重复。集合是通过哈希表实现的,所以添加,删除,查找的复杂度都是 O(1)。 集合中最大的成员数为 232 - 1 (4294967295, 每个集合可存储40多亿个成员)。
这个数据类型的操作跟上面说的基本相似,但不同的是zset
需要指定操作集合keys
的数量。同也有集合的【交集】、【并集】操作。这里就不再演示了,当然这里最重要的还是关于分值的操作。
ZRANGEBYSCORE key min max [WITHSCORES] [LIMIT]
:Redis Zrangebyscore 返回有序集合中指定分数区间的成员列表。有序集成员按分数值递增(从小到大)次序排列。具有相同分数值的成员按字典序来排列(该属性是有序集提供的,不需要额外的计算)。默认情况下,区间的取值使用闭区间 (小于等于或大于等于),你也可以通过给参数前增加 ( 符号来使用可选的开区间 (小于或大于)。举个例子:
ZRANGEBYSCORE zset (1 5
表示:返回所有符合条件 1 < score <= 5 的成员ZRANGEBYSCORE zset (5 (10
则表示:则返回所有符合条件 5 < score < 10 的成员。1)点击新闻
ZINCRBY hotNews:20190819 1
守护香港
2)展示当日排行前十
ZREVRANGE hotNews:20190819 0 9 WITHSCORES
3)七日搜索榜单计算
ZUNIONSTORE hotNews:20190813-20190819 7 hotNews:20190813 ..(省略中间).. hotNews:20190819
4)展示七日排行前十
ZREVRANGE hotNews:20190813-20190819 0 9 WITHSCORES
基本介绍:Redis HyperLogLog 是用来做基数统计的算法,HyperLogLog 的优点是,在输入元素的数量或者体积非常非常大时,计算基数所需的空间总是固定 的、并且是很小的。在 Redis 里面,每个 HyperLogLog 键只需要花费 12 KB 内存,就可以计算接近 2^64 个不同元素的基数。这和计算基数时,元素越多耗费内存就越多的集合形成鲜明对比。但是,因为 HyperLogLog 只会根据输入元素来计算基数,而不会储存输入元素本身,所以 HyperLogLog 不能像集合那样,返回输入的各个元素。
比如数据集 {1, 3, 5, 7, 5, 7, 8}
, 那么这个数据集的基数集为{1, 3, 5 ,7, 8}
, 基数(不重复元素)为5。 基数估计就是在误差可接受的范围内,快速计算基数
PFADD key element [elements]
:Redis Pfadd 命令将所有元素参数添加到 HyperLogLog 数据结构中。PFCOUNT key
:Redis Pfcount 命令返回给定 HyperLogLog 的基数估算值PFMERGE destkey sourcekey [sourcekeys]
:下面是keys的命令,同样是截取自【菜鸟教程】。
上面这些key的相关操作都是比较常用的。这里主要想说的是SCAN cursor [MATCH PATTERN] [COUNT count]命令
,用来迭代数据库中键的。这个命令乍一看跟KEY pattern
很像,确实,但是前者可以认为是含【分页】功能的。显然,在key
比较多的时候,前者更好用一些。
SCAN cursor [MATCH PATTERN] [COUNT count]
:Scan 命令用于迭代数据库中的数据库键。SCAN 命令是一个基于游标的迭代器,每次被调用之后, 都会向用户返回一个新的游标, 用户在下次迭代时需要使用这个新游标作为 SCAN 命令的游标参数, 以此来延续之前的迭代过程。SCAN 返回一个包含两个元素的数组, 第一个元素是用于进行下一次迭代的新游标, 而第二个元素则是一个数组, 这个数组中包含了所有被迭代的元素。如果新游标返回 0 表示迭代已结束。
Redis是单线程吗?不全对。Redis 的单线程主要是指:Redis的【网络IO】和【键值对读写】是由一个线程来完成的,这也是 Redis 对外提供键值存储服务的主要流程。但 Redis 的其他功能,比如持久化、异步删除、集群数据同步等,其实是由额外的线程执行的。
上面这里,估计没有经验,或者不懂什么是【持久化】、【异步删除】、【集群数据同步】的同学可能不懂。大部分人可能知道,并且了解的是【网络IO】和【键值对读写】。所以,大家可以认为,我们主流业务【网络连接(accept) -> 读取请求内容(read) -> 执行命令 -> 响应内容(write)】是单线程下执行的。(PS:其实redis6.0之后,网络连接IO这一块已经变成多线程了,这个我们会在3.3中详细讲解)
因为它所有的数据都在内存中,所有的运算都是内存级别的运算,而且单线程避免了多线程的切换性能损耗问题。正因为 Redis 是单线程,所以要小心使用 Redis 指令,对于那些耗时的指令(比如
keys),一定要谨慎使用,一不小心就可能会导致Redis卡顿。
要想了解这个,其实真的可以单独另一个大章节来说了。不过说实在,网络上有很多篇文章写的很不错了,我就不想重复总结了。比如这篇博文:百度大佬【程序那点事】写的《详解redis网络IO模型》。如果大家想更系统的了解,我建议真的要看看。因为,我们需要从BIO -> NIO -> SELECT模型 -> POLL模型 -> EPOLL模型 -> Reactor模型
的顺序,递进去学习会比较好一点。
当然,这里我依然还是会拎一些重点来简单给大家说说。
首先可以直接告诉大家的是,Redis单线程之所以也能处理那么多的并发客户端连接,是因为Redis采用了基于epoll模型来实现IO多路复用,将连接信息和事件放到队列中,依次放到文件事件分派器,事件分派器将事件分发给事件处理器。
什么是IO多路复用?什么是Epoll模型?
首先,【IO多路复用】是一种【复用机制】。是指一个线程能同时处理网络连接的多个IO流。
为什么会有IO多路复用呢?因为在没有IO多路复用之前,只有BIO跟NIO两种。IO多路复用就是用来解决这两个存在的问题的!
服务端采用单线程,一次只能处理一个请求(【网络连接(accept) -> 读取请求内容(read) -> 执行命令 -> 响应内容(write)】)。当接受一个请求后,开始调用【读取】事件,然后就阻塞在这里了。就算此时新来另一个请求,服务器也不会理睬。这就导致,后来的请求必须等上一个请求处理完了,才能被接受处理。这个估计理解单线程、串行概念的同学,应该都能理解这种IO有多么大的限制。直接放弃多核不用了,对CPU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欸,是不是有朋友会说,可以用多线程啊?是的,可以多线程,比如:每次新建一个线程处理。但是我们知道,线程多了机器肯定处理不了,正常每个人的电脑顶多能支持4、5K的线程数。使用线程池的话,也会受制于线程池数量而存在连接数瓶颈。
相比阻塞IO,非阻塞IO会立即返回,调用者不会阻塞,此时可以做一些其它事情了,例如处理其它请求。但是非阻塞IO需要主动轮询是否有数据需要处理,且这种轮询需要从用户态切换到内核态,假如没有数据产生就会有很多空轮询,白白浪费cpu资源。
阻塞IO、非阻塞IO,要么需要开启更多线程去处理IO,要么需要从用户态切换到内核态轮询IO事件,那么有没有一种机制,用户程序只需要将请求提交给内核,由内核用少量的线程去监听,有事件就通知用户程序呢?这就是IO多路复用。
说实在这个有点难理解先,单这个东西就可以写一篇新的文章了。虽然我脑子里有点答案,但是自己都不敢保证完全正确,所以就不献丑了,还是需要大家去自己查询吧。
我个人理解,这个Epoll模型就是网络编程中的:事件驱动模型(又叫信号驱动模型)。毋庸置疑,这个是实现了IO多路复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