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心才是喜乐》,心在哪里,命就在哪里

作为一个无神论者,我并不排斥各类宗教。

1

因为各种能够长期传承的宗教必有其存在的理由和对世界的认知观。

大学的时候自己囫囵吞枣的看过《圣经》,翻过《塔木德》,也看过《金刚经》译文,但和看《福尔摩斯》的感觉并没有相差太多,都没有非常认真的探究过宗教、信仰等。

我觉得这些都是对世界的看法和自洽的价值观。创始人和信徒都在寻找这个世界的意义,并用行动去践行。

对这类人的心有所依,行有所惧,我向来是敬重的。

2

书中的观点都是作者的感受,可以看到,佛学也在一直传承和发展。

现在的法师和平常人的生活思想是有共识的。寂静法师在日常的生活中布施,传道,教诲,说出来的禅语也都深入浅出,没有什么难懂之意,但是每一次翻阅心中一片清凉。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日生活,但是为了什么呢?太多的人包括我在内,因为活着所以活着,哪有为别人而活向世界传播爱的根本意识。​

但有一些人就是这么活着。人生数十载,没有哪种是最好的,我们看来清苦的人,或许内心喜乐安详,我们看来灿若桃李,也许本人自我感受却是人间地狱。

重要的是自己内心的感受和对世界的认知。

3

任何一种行为都是有理论作为认知的。

经典的佛教故事“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与“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争议,看起来是表述的差异,透露的却是认知的不同,甚至可以说是认知体系的巨大差异,是元认知的区别。

李笑来有本书《时间的朋友》,其中的很多元认知挺触动我,很多看起来表述的细微差别背后是巨大的心理认知不同。

奇怪,一本佛法的书怎么让我跑题到了认知上,这也许是好书的特点吧,能够触及多种知识和内心体验。

人生一世不过数十载,每个人都在自觉或被迫的修行,一场向死而生的旅行,答案只能自寻自答。

你可能感兴趣的:(《安心才是喜乐》,心在哪里,命就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