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歌》体会十:怎样上好一堂课

——《岁月如歌》学习体会十

       今天是参加勇气读书会打卡的第150天(加上打卡鸭21天),阅读了《岁月如歌》的第九节《把握驾驭课堂的主宰》,在这一节里,于漪老师介绍了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怎样上好一堂课?

       功底厚实是上好课的前提与基础,但真正要上好课,要上好每一堂课,又受到众多因素的制约。要上好一堂课,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对语文课而言,这一点尤其重要。学生学习数、理、化,往往懂就是懂,没学过的、没见到的就是不懂,因而,上课总有新鲜感、满足感、成功感。

       驾驭课堂的主宰应该是教学目标。这堂课要达到怎样的目的,心中须一清二楚。选用怎样的教学方法,师生之间的活动怎样开展,怎样组织,都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没那么简单。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用力:

       一、坚决改变多目标导致无目标的情况,不被教材牵着鼻子走。语文学科综合性强,同一篇名作,可在中学教,可作为大学教材,区别在教学目标不一样,目的要求有高低之分,繁简之别。这个年级这个学期应该学什么,具体到某个单元某篇课文应该掌握什么,应仔细考虑,十分明确,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

       二、制定教学目标须明确,具体,切实可行,不千篇一律,不笼而统之。制定教学目标,既检验课前准备的质量,又揭示思考能力的提炼。制定教学目标通常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训练要达到的目标,二是德育与美育方面熏陶的要求。目标分别列开为的是心中有底,一目了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二者应有机结合,不可分割。

      目标能否具体,明确,相当程度靠教师对教材个性的把握。要把握住文章的个性,有多条课堂途径,常用的有:

      1、抓准文章的基调。文章佳作必真情铸成,爱憎、褒贬必寓其中。或昂扬,或低沉,或流畅,或含蓄,构成文章的基调。对此有所感受,就能逐步把握它的个性。在把握文章个性基础上提炼出来的教学目标,不论是情感的还是写作技能的,都是这一篇独有的,特征鲜明,学生能具体触摸得到,能比较容易地内化为自己的感受乃至能力。

       2、抓最动人最精彩的笔墨。任何一篇佳作总有精彩笔墨,或启人深思,或感人肺腑,或使人愉悦,或令人悲哀。这些笔墨皆作者发自内心,注入真情,提炼思想,而后见之于文的。阅读钻研时,抓住最精彩的笔墨,最令人动心、令人震撼之处,往往能牵一发而动全身,认清文章的个性。

       3、通过比较,把握特色。有比较才有鉴别。同样的事物,在不同的作者笔下完全可以写成个性迥异的文章。钻研教材时在阅读领悟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就能更为清晰地把握各自的特色。洞悉文章的个性,制定教学目标就具体,鲜活,教课时就能避免千课一面的毛病。

       三、教学内容不能与教学目标脱节,在教学实践中,教学目标不应随意改变、随意转移。常有这样的情况:备课笔记上教学目标制订得很明确,但课听下来完全不是这么回事,教学目标未能主宰教学内容,只停留在空洞的条文,教学目标被教学内容所淹没。

       教学不是一次完成,它有连续性、层次性、阶段性、反复性,要按教学大纲要求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分步走。上课如果不加筛选,一股脑儿倒,其结果是弄得学生晕头转向不知所从,这就违背了教学的客观规律。

       教学中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些课文内容,有些语文知识暂时“不为”放一放,是为了更有所“为”,千万不能敝帚自珍,面面俱到。要勇于舍弃,不在具体材料、具体问题的是非上开展争论。

       要教好课,钻研大纲教材,了解研究学生,精心设计,驾驭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一系列十分细致十分复杂的工作,环环相扣,须专心,细心,有耐心,有恒心。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当然要上好一堂课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它需要每一位教师不懈努力、耕耘不辍,方能收获丰硕的成果。

你可能感兴趣的:(《岁月如歌》体会十:怎样上好一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