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奔赴星空,从此我只能仰望星河

齐帆齐微课

今天刚好抵达长沙接生病住院的家婆回家。上午坐在车里,穿行在省肿瘤医院的桐梓坡路上,点开手机,就看见一个令人震惊的讯息——袁隆平逝世。接着各个平台上纷纷登发,于是网络有关袁老已去的消息铺天盖地,漫天卷地……我始终不信,此时手机就快没电了,我揉揉眼睛,头条是,知乎是……我有些信了,甚至随着洪流一起敲下一串悼念之词“袁老千古!”,哗的一声,手机彻底黑掉了,自动关机了。

车里的音乐播着正热的《奔赴星空》。“你落在了星空而我在人海中,抬头看到的你就是我眼里的苍穹”音乐旖旎又忧伤,仿佛诉说着淡淡的愁绪。操起老公的手机,再看,辟谣的声明又来了,只是病重。顿时松了一口气。“上天保佑,渡过此劫”。忍不住在心里祈祷起来。下午16点左右回到祁阳,见央视新闻官方赫然发文袁隆平院士逝世的消息,看完顿时泪目。袁老还是没能挺过时代的浪潮,但是科学思想的灯塔永不熄灭,永照后人!回想袁老的一生,是光辉灿烂伟大的一生……

立志学农,功勋卓著,荫泽众生

偶然必然的人生路。1930年9月1日,袁隆平降生在一个书香家庭。父辈兄弟个个都是读书人,且学历中专以上。学习环境好,加之父母家教严格,袁隆平从小就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心存高远的志向,希望长大成才之后能报效国家。1948年,袁隆平一次偶然园艺场的参观让他立下了学农的志愿。父母尊重儿子的个性与意见,表示支持。

守望稻田,眼底含光。西南农业大学四年学习生活结束,毅然舍弃了条件优越的重庆科研工作,来到了湖南偏僻的湘西雪峰山麓的安江农校任教。袁隆平并不为此感到失落,反而很快地投入到了工作中去。在这里边教边学,边学边教,将教学与科研、生产紧密结合起来。1958年,全国掀起浮夸风潮,鼓吹农业收成,农民们却流离失所,食不果腹,深深地触痛了袁隆平的心。于是决定发挥自己的才智,去培育水稻新品种,帮助亿万人民战胜饥饿。

解锁全人类的饥温幸福密码。要实现水稻品种改良的愿望谈何容易?可是一旦出发,便没有归期。他一头扎进了实验室,试验田,依靠袁氏信条“知识+汗水+灵感+机遇”,战胜了各种困难,历经无数次失败,将“无性杂种”进级“三系杂交稻”。1976年~1988年,全国增产稻谷1000亿公斤以上,增加的总产值达到了280亿元。实现了国民吃饭不愁的伟大目标。

不计名利,不问归期。袁隆平攻克世界级难题之后,继续前行,又向更高目标进发,直至今初仍然坚守在科研第一线。他先后提出“核质杂种”超高产育种、灿型杂交水稻等技术。科学理论支撑加艰苦卓绝的实践,袁隆平立下一个又一个新功。荣誉也纷至沓来,被国内国际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受邀赴美传授技术,将技术带向了国际。连续三次获得国际大奖,被世界人民所熟知,誉满全球。

米香弥漫,饱食者当常忆袁公

下午,回到家。母亲给我打开门。询问我路途事宜。没多久,给我端上了一碗清香四溢的大米饭。我哽咽地说“让我们吃饱饭的袁隆平院士,走了!中午我还在长沙,如果那时候知道,去湘雅医院送送他就好了”。比起我们80后,母亲那代人更懂得粮食的珍贵,袁老就是救星般的神一样的存在。不老神,时不时在某个地方,依然普度佑护众生。母亲听完脸色立刻沉了下来,眼睛泛起了泪花。絮絮叨叨地说,怎么会呢?什么时候的事,昨天还在电视上见他了呢……

是啊!有些人,潜意识里总觉得他们会一直在,一直在,可终究忘了,他们也是人,也会生老病死。他不是离开,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守护至爱的人间你我。

“一日三餐,米香弥漫,饱食者当常忆袁公。”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忘袁公吐哺,解天下饥困之恩。

今日的您,梦缺带憾奔赴西域星空,从此,我辈只能仰望星河。那就请您放心,我辈定当碗里有饭,心里有梦,眼里有光,奋发图强,永不止步!终有一日圆您禾下乘凉梦,家祭无忘告乃翁!

“你落在了星空而我在人海中,抬头看到的你就是我眼里的苍穹……”我的心在旋律里,起起落落,久久地意难平。

第四期28天写作营(6)1571字累计7258字。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奔赴星空,从此我只能仰望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