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 Day3-态度和行为

你认同“态度决定行为”吗?

我们能否根据一个人的态度来预测 ta的行为?

事实上,态度和行为并不一致

例如:

学生对于作弊的态度与他们实际作弊的行为几乎没有关系。

性教育节目往往可以影响对节欲和避孕套的使用态度,却不能影响长期的节欲和使用避孕套的行为。

当道德与贪婪同处在竞技场时,通常是贪婪大获全胜,我们始终是一群伪君子。

那么态度何时能预测行为?

1.行为和态度的不一致是因为二者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果能将其他因素对行为的影响最小化,态度就可精确地预测行为。

内隐测量+外显态度

内隐偏见普遍存在;

内隐偏见存在个体差异;

人们通常意识不到自己的内隐偏见。

2.态度与观察到的行为存在具体的相关

  阿杰增和菲什拜因的“计划行为理论”,一个更好的预测个体行为的指标是,了解个体的行动意向和他们知觉到的自我效能与控制感。个体的态度、知觉到的行为规范和控制感共同决定了个体的动机。

3.强有力的态度能够更好地预测行为。


态度何时是有效的?

我们的大多数行为是自发的,这种无意识的反应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它可以使我们腾出精力去做别的事情。

为了能够发挥态度对行为的影响作用:

1.三思而后行,先考虑自己的态度而后再行动,才能避免无意识状态下做出的决策;

2.通过经验建立稳定的态度,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当态度是由于某种经验而建立的,而不只是道听途说说,它们就更有可接近性,更持久,更能引发行为。


行为对态度的影响

角色扮演

斯坦福监狱模拟实验启示:行为是个人和情境的共同产物,一个假想角色如何微妙地转化为现实的议题:我们扮演的角色会塑造我们的态度。

言语变成信念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小心你自己真的信了这些话。

我们倾向于根据听众来调整我们的讲话内容,并且之后也会相信这些歪曲的信息。

登门槛现象

原理:对一个小行为的承诺可以让人们更愿意做一件更大的事。

现实的教训:在我们答应某一个小要求之前,考虑一下之后会发生什么。

邪恶行为与道德行为

 邪恶有时是来自逐渐升级的承诺,一个不起眼的恶行会侵蚀人的道德感,轻易引发一种更恶劣的行为。

 行为和态度是互相支持的,有时会达到道德麻木的现象。

现在明白了为什么要及时纠正小朋友的坏习惯。

 这不是大题小作,非常有必要。

同样,道德行为也会影响道德思维。

此外,对他人的积极行为会增强对他人的好感。(情人眼里出西施)

 所以,如果你想要爱某人,那就先表现得好像已经爱上他了。

社会运动

 政治仪式——学生每天升国旗、唱国歌、敬礼——就是用公众的一致来建立个人的爱国信念。


行为影响态度的原因

1.自我表露:印象管理

  为了看起来一致,我们也许会假装表现出某种态度,虽然那意味着有些做作或虚伪,但为了给他人留下好印象是值得的。

2.自我说服:认知失调

  当我们的行为与态度相反或者很难做决定时,我们会感到紧张。为了降低这种情绪的激活,我们会通过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将自己的行为合理化。

3.自我知觉

  当我们的态度不坚定时,我们就通过观察自己的行为及其环境来推断我们的态度。

你可能感兴趣的:(社会心理学 Day3-态度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