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的年味儿

原创: 轮动大牛  轮动大牛 

在我国的传统民俗里“过了腊八就是年”。

年龄渐长,越来越感觉一年的时间太快,一眨眼2020年已经来临,忙忙碌碌的一年里,更多都是平淡无奇的生活琐事。

眼看过了腊八就是年,我跟大多数国人一样,对于过年没啥好期盼的,但是回想起小时候的过年却别有一番风味!

.........

出生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人们对儿时的过年充满了期盼,那种喜悦感只有我们这代人最深有体会,想想那个时候过年才是真正的过年。

过了腊八就是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社会整体物质匮乏,长辈们为了能欢欢喜喜过大年,开始忙忙碌碌的张罗着新年该备的一切事物。

印象中父辈们的衣服都是破了在补补,辛苦一年到了年根儿底,有些人家日子过得紧吧,也只有洗洗干净了,过年继续老样子,都紧着先给孩子们做一件新衣裳。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这时候老妈总是先去庙会赶集买块布料,然后借用别人家的图样自己琢磨,从样板下料,到每个身体部位的拼接,最后借用邻居家缝纫机几天几夜的加工缝制,做成一件比身形略大的新衣裳,因为儿时个头长得快,所以衣裳略大点,为了穿的更长久些。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北方冬天的腊月异常寒冷,为了过个年,白天忙完大件活儿,晚上老妈依旧熬油点灯,在昏暗的灯下纳着鞋底,一针一线里穿插着那个时代该有的节奏,也穿插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图片发自App

给孩子们缝制完一身新衣裳后,紧接着又开始了其他事务的忙碌,北方的窑洞就那么大,除了土炕、水缸和几件长条木制箱柜,剩下的也只有锄头、铁锹之类的农产工具,但是为了和和美美的过大年,依旧从屋里的每个角落到院子的里里外外统统清扫一遍,把那些陈年垃圾和一年的晦气一并打扫出这个家!

图片发自App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北方,人们的主食也只是粗粮,有的家庭过的紧吧,那都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更别提蔬菜水果之类的副产品,杀头猪那就成了全村人的特大喜事,身在农村的80后小伙伴们一定见过杀猪的场景,有个别小伙伴早就已经听大人们在议论过年谁家谁家要杀猪,那可比看大戏得劲儿多了,只要听到村里有猪撕心累肺的叫声,不用问,一定是杀猪,小伙伴三五成群一定去围观!

图片发自App

大人们前前后后的忙碌着,而孩童的我们早以盼着大年来到,在一个能吃饱饭就是幸福的年代,谁家都盼着年三十儿围坐一起吃顿饺子,那个香啊,现在的我们恐怕饿三天也体会不到!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腊月的昼长夜短,每天睡在被窝里用手指头掐算着还剩几天就过大年。眼看着年三十儿来临,大人们会在自家院中开始垒起高高炭火楼,门上贴上鲜红的对联,这时候才确信,新年马上就能来,可以穿新衣裳,可以吃顿饺子。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大年初一天还不亮就起床了,先点着自家的火楼,再放一个二脚踢,寓意开门红。然后跑去集结小伙伴,三五成群开始挨家挨户的拜年,敲门~开门~说声新年好,这时候村里叔叔伯伯家一定会给你兜里塞几颗糖,一如既往去下一家,等全村跑个遍,孩子们的兜里都鼓囊囊的了,也就该各回各家,回到家把拜年的成果跟大人一一分享,心中悠然升起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才感觉到过年真好!

而如今的时代,经济快速发展,物质横流,当我们的童年还没尽情的玩够就已匆匆步入中年,这个时代,我们不在为穿一件新衣服而兴奋好几天,不在为吃顿饺子而半夜偷着乐,但我们就是没有了童年的快乐,没有了过大年的期盼。

现在人们常说,过年没感觉了,没有太多的喜悦感,顶多就像一个小长假,腊月三十回家乡,见见久违的朋友,叔伯亲人,全家人围坐一起吃顿年夜饭,随后你玩你的手机,他打的他的牌,电视里独自播着春晚,然后大人告诉孩子们,赵本山出来了记得喊一声......,小品完了继续各玩各的。

初一闲一天,

初二初三初四走亲戚,

初五不出门,

初六各自回到各自岗位,

又开始了一如既往的工作,

离别了家乡的我们,

记得常回家看看,

因为老爸老妈的牵挂,

始终是我们生生不息奋斗的源动力!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三十年前的年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