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长大了,父母就解放了吗?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无论男女,在成年之时都会举行相应的仪式,《礼记》中记载,“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有五年而笄。”也就是说,男子在二十岁时会举行“冠礼”,女子在十五岁时会举行“笄礼”。这就是流传上千年的“成人礼”。

我国这种传统的成年礼曾经在历史上持续了数千年,满清入关以后被禁止。自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伴随着传统文化热的兴起,这种传统的“冠/笄礼”逐渐开始恢复,不少地方的中学会为满18岁的学生举行这样的成年礼。

成人礼的意义在于,告诉每一个青年男女,要开始从家庭走入社会,承担成人的责任。像这种“宣告成人”的仪式,并不是中国所独有的。然而,仪式毕竟只是仪式,它更多的是象征意义而非现实意义。毕竟,人的成长并不是一瞬间完成的。

你从哪个时刻开始觉得自己长大了?

我想,绝大多数人都不是在18岁生日那天。它更可能是在大学毕业的时候,或是收到第一笔工资的时候,或是从家里搬出去独自租房生活的时候,更可能是第一次为了遵从自己的内心而违背父母的意愿的时候……

又或者,还有无数人,至今都觉得自己还是个孩子。

在中国,法律规定,年满十八岁即是成年人,开始独立承担民事和刑事责任。在我们的祖辈甚至父辈那一代,受社会条件的限制,很多人不到18岁就已经开始承担起生活的重担,并在短短几年之内就完成了婚姻、家庭、事业的各种选择,进入成人阶段。

而到了我们这一辈,社会经济条件进一步提高,受教育时间延长,同时婚育年龄也进一步推迟,建立家庭、走入社会并承担责任的年龄也被推迟。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思考和探索与自身角色和身份相关的问题。

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成年?

大多数父母都比较赞同的成年人三大标志包括,承担责任,独立做决定,经济独立。这三个标志都和婚姻、家庭没有什么关系。婚姻作为长久以来无可争辩的成人标志,已逐渐消失。生孩子再也不是成人身份的关键指向,更不是成年期的必要条件。

在心理学上,18-30岁,尤其是18-25岁这一阶段,被称为“成年初显期”。成年初显期(emerging adulthood),是指介于青少年期(adolescence)和成年早期(young adulthood)之间的过渡阶段,虽然通常将这个时期定义为18-25岁,但它描述的更是一种“既不是青春期,也不是成年期”的心理状态。

处于“成年初显期”的年轻人,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频繁的变化和对人生可能性的探索。简而言之,“成年初显期”更像是年轻人在学着如何长成一个大人的阶段

心理学家Keniston这一描述这段时间:“这个阶段的年轻人身上,始终存在一种‘自我和社会之间的张力’,以及‘对于被完全社会化的拒绝’”。他们一方面“拒绝被完全社会化”,另一方面又努力让自己的生活贴近社会标准。因此,这一阶段又被称为“一生中最混乱的阶段”。

泛心理学社区与平台Know Yourself曾推出了《长大了就会变好吗?》一书,从“亲密关系”、“情绪管理”和“自我成长”三个方面,为正处于“成年初显期”的年轻人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帮助他们审视内心,觉察自我,最终走出属于自己的路。

那么,身为父母,又该如何和这些处于“成年初显期”的年轻人相处?

在《长不大的孩子与变老的我们》一书中,作者杰弗里•延森•阿内特和伊丽莎白•谢菲尔花了三年时间深度访谈了来自各地的几百位父母和年轻人,并展开大规模的问卷调查,最终推出了这本“父母必备参考书”,为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提供了多种解决办法。

《长不大的孩子与变老的我们》

杰弗里•延森•阿内特是美国克拉克大学的一名心理学教授,长期从事发展心理学的研究,首次提出“新兴儿童”一词并创造了相关作品,还是新兴儿童研究协会的执行董事,在新成年人的研究方面积累了大量的访谈案例。

伊丽莎白•谢菲尔是一位出色的作家,撰写了多部家庭生活方面的书籍,同时她还给多个杂志供稿,对各个年龄段人们的心理认知发展也颇有研究。除此之外,她还是两个二十多岁男孩的母亲,在与“新成年人”的相处中也有着丰富的经验。

虽然杰弗里和伊丽莎白生活在美国,但如今已经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尽管人们生活在世界各地,但在亲子教育上遇到的问题却是相似的。即使存在文化差异,但这差异也越来越小。因此,大洋彼岸二十多岁年轻人的父母所遇到的问题,也同样困扰着不少中国家长。

目录

在《长不大的孩子与变老的我们》一书中,杰弗里和伊丽莎白全方位地探讨了当今二十几岁这代年轻人的生活发生了何种变化,包括大学阶段、恋爱结婚、求职立业等人生的重要节点,还讨论了父母和子女之间可能 出现纠纷的金钱管理和信仰问题。

如何帮助孩子处理好成年初显期遇到的种种问题?又要如何面对孩子成年离开家后的“空巢”生活?这是每一个父母都会面临的挑战。

针对这些问题,书中给出了一个基本的原则,即“后退一步与保持沟通”。

无论是学业、恋爱还是求职,父母既不要过多地干涉孩子的决定,也不要完全撒手不管,而是设定相应的规则,与孩子保持充分的沟通,给孩子提供他所需要的参考意见,并在必要的时候予以恰当的支持。

当然,如何平衡“后退一步”和“保持沟通”,会是每一个父母都需要面对的难题。

现在,距离春节还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如果你的大家族里有正处于“成年初显期”的年轻人,与其关心他“为什么还不结婚?”不如问一问他“学会自己做决定了吗?”与其问他“为什么还和父母住在一起?”不如问他“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吗?”

相信,他会更乐意与你交流,你也能够对他有更深的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孩子长大了,父母就解放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