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管还是不插管

    作为重症医学科的一名医生,气管插管对我们来说就像每天吃的饭那样常见。

    以前从一篇文章中见到,好像说是开国将领的一个孙女,成立了一个“不插管俱乐部“还是什么的,意思说到了晚年,选择不气管插管,不使用呼吸机,这样平平淡淡走完一生,我想说这样的想法是明智的,但是在很多人来说,更需要的是一个时间去接受亲人离开的这个事实。

    记得很久以前,有个中年人溺水后心肺复苏送入我科,来时患者的女儿跪在我们面前请求我们把他救过来,我们在场所有人轮番心肺复苏抢救,当然也包括了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经过大概50多分钟的心肺复苏(一般是心肺复苏半小时心跳不恢复就判定死亡,当时我们觉得这个人比较年轻,觉得可以为了家属再努力一把,所以按压的时间更久一些),患者心跳终于恢复,后来一致昏迷不醒,继发严重感染,肾功不全,家属在早期时候一直表态要不惜一切代价抢救病人,我们也尽了最大的全力,然而因为大脑缺血缺氧时间太久,始终都还是处于深度昏迷状态,家属逐渐地也开始疲倦,某一天,患者的女儿问我,医生,你能不能说句实话,我爸能醒不,现在我们全家都觉得他这样活着太受罪了。我又能怎么说,我好希望自己在那一刻能够像个半仙那样未卜先知,然而我不是,我只能对她说,现在我们能做的就是稳定他的生命体征,让他能够挺过现在脏器功能受损,感染这一关,至于能不能醒,我们觉得很困难,毕竟大脑细胞死一个少一个,没法再生。后来家属逐渐地接受这个现实,在某一天,告诉我们说想要放弃回家,办理了出院后,家属说很感谢我们尽了全力去救治她父亲,她能看到和感受到我们的努力。

    在一开始,家属是无法接受患者这样突然地离开这个世界,到最后,患者躺在病床上,家属能看到他的呼吸,心跳,感受他还在这个世界上,慢慢地也就接受了他正在离开亲人的这个事实。我们并没有治好这个人,我们只是争取到这么一个时间,让家属可以平淡接受事实。

    有时候我会想,这个世界医学的进步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某些疾病通过医学的手段得到救治,或者缓解,慢慢地延长了寿命,但是又增加了被疾病折磨的岁月。曾经有个脑出血的病人,做了手术,做了气管切开,在床上躺了8年,没有交流,家属在家里照顾了8年,这8年里付出了怎样的心血,我能够想象。

    这大概就是医疗的温度,能治愈的尽力去治愈,不能治愈的尽力去安慰。

你可能感兴趣的:(插管还是不插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