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钟《古诗课》 [5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惠崇春江晓景 【宋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诗中所写的是北宋僧人惠崇画的春景。

惠崇(965- 1017),福建建阳人,北宋僧人,擅诗、画。作为诗人,他专精五律,多写自然小景,忌用典、尚白描,力求精工莹洁,颇为欧阳修等大家称道;作为画家,他“工画鹅雁鹭鸶,尤工小景,善为寒汀远渚、潇洒虚旷之象,人所难到也”(北宋郭若虚语)。

以上是百度百科对惠崇的介绍。

《古诗课》里说,我们都知道苏轼与佛印等僧人是朋友,就会下意识以为苏轼跟惠崇也是朋友。其实并不是,苏轼出生时,惠崇已经去世二十年了。

我就会犯《古诗课》里说的这种错,不假思索,盲目推断,不讲究证据,只凭自己的感觉。这种武断的判断方法,以后要加以改正。

这首诗,有些地方说是“春江晓景”,有些地方却说是“春江晚景”,但是从苏轼的诗里看不出早晚,于是只好不去想这个问题。

首句“竹外桃花三两枝”,寥寥数字,粉红翠绿的春景已经跃然纸上了。我想到我去外婆家的时候,马路边的田野里,有种着桃树的,春天桃花一朵朵盛开,竹叶也从冬日没精打采的黄绿色逐渐转成翠绿,色彩明艳,春色盎然。

第二句“春江水暖鸭先知”,简单明了,不需要过多翻译,现在经常把这句诗用来说明实践出真知。对于我来说,应该是春日水暖“牙”先知,毕竟我在寝室水房刷牙的时候,冬天的水总是让我的牙承受不住,而天气转暖以后,即使我还没能脱下厚衣裳,刷牙却已经可以偷懒不添热水了。

第三句“蒌蒿满地芦芽短”,江边长满了蒌蒿和芦苇,蒌蒿鲜嫩,芦苇还是嫩芽。

最后一句“正是河豚欲上时”,并不是画中景物,而是诗人由蒌蒿芦芽联想到的。《古诗课》里说,当时的江南人喜欢用蒌蒿、芦芽和菘菜这三种东西烹煮河豚,据说这样味道最鲜美。苏东坡作为一个大美食家,怎么能没有吃过这道美食?这也不意外他看到蒌蒿和芦芽,脑子里就自动冒出了它们的好搭档“河豚”了。

我没有吃过新鲜的河豚,但是因为老家是海边的,姑姑经常会带来晒干的河豚鲞,我们会把这个鲞与五花肉、笋干一起炖,简直太美味了。不过我小时候一点也不知道河豚是有毒的,也从来不知道只有少数人会处理河豚这种食材。难道是因为我们把它晒干了,所以没有问题?还是因为处理河豚这件事并没有宣传的那么困难?


你可能感兴趣的:(10分钟《古诗课》 [5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