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与恶的距离》:新媒体怎样才是真正的扬善去恶?

“你们要是杀死一只知更鸟就是犯罪。”当我看到这句话被《杀死一只知更鸟》中和善又坚定的父亲严肃的说出时,我顿时吓住了。这位爸爸未免也太过于严厉了吧……杀死一只鸟有那么严重吗?但是转念细想,要是善良被杀死了,还能找回善良吗?什么才是罪恶,什么才是善良?《杀死一只知更鸟》在探讨这个问题,无独有偶《我们与恶的距离》也在探讨这个问题。

《我们与恶的距离》是去年年初在台湾上映的连续剧,此剧的切入点是王赦为李晓明辩护遭遇泼粪的场景。李晓明的妹妹改名李大芝,企图从哥哥制造的阴影中走出来,努力恢复正常的生活。可是媒体和受害者家属却不允许。媒体对精神病患者的报道不全,导致观众对精神病患者充满误解最终导致歧视和攻击。媒体让精神病患者和他们的家属以及为他们发声的人负重前行。善与恶的界线变得模糊不清,好人做了一件坏事就永远变为坏人。不幸成为他们的家属,也要跟着变成坏人、罪人、恶人。不给他们机会改过自新的好人,能称之为“好人”吗?

此剧能够获得豆瓣评分9.5的高分,便是认真的在为这个问题寻找合适的答案吧!

1 聚焦媒体核心,寻找大众良知

自媒体兴起以来,各种舆论都达到了空前绝后的自由,而我也踏入了自媒体行列,成为一个自媒体人。在写文、发表观点时,我总是小心翼翼,当一个话题引发讨论,我就会心惊胆战,尤其在负面情绪占据上风时,我会非常担忧,也许是我还不够成熟,不能坦然的接受被关注必定就会引发争论。

然而大多数自媒体人比我成熟,而且非常享受争论引爆的关注度,讨论越热烈就越容易成为爆款。就如《我们与恶的距离》一样,只要话题能够提高收视率,他们便不管也不顾自己为观众们引领的是怎样的情绪。

王赦为李晓明辩护,换来一个吸引眼球而且煽动情绪的新闻标题:《为恶人辩护!李晓明律师遭家属泼粪抗议》。新闻在电视上转播,而内容也就仅限于此。

什么人才叫恶人?他们不去追究。王赦为什么要为李晓明辩护?他们不去过问。李晓明为什么要杀人?他们更不在乎。一个吸睛的标题能够引起大众关注,哪怕它带足误导,他们都不在意,因为他们要的只是吸引眼球。其他效应不是他们关心的。但是媒体报道的使命是什么?是引导观众去解决社会问题还是制造更多不可调和的社会矛盾?

“观众的平均智商只有7岁!”李大芝对着宋乔安大喊。这一刻我才明白,一般观众辨别媒体是非的能力非常有限。也许高情商高智商的人喊喊闹闹也就过了,但是智商等同于一个孩子的成年人,却会有下一步行动。

那些情绪偏激的观众因为媒体的报道,开始关注这个为“恶人”辩护的律师及他的家庭,从此王赦的妻子,丁美媚,经常收到让她心惊胆战的威胁短信、平台留言和电话警告。媒体人会认为这是他们的报道带来的危害吗?

收集、编辑到发布,参与一则新闻报道的人员都是恶人吗?可是他们的报道把一个孕妇和一个小孩置于危险之中。他们的做法能称为是好人的善行吗?

如果媒体报道能用更加善意的文字,从更多角度报道事件的话,丁美媚就不会因为担心和误解而痛失腹中孩子。这些只有7岁智商的观众,也能够更理性分析事件,更全面的理解事件。而当他们能够全面了解情况后,也会有相对友善的行动。

身为媒体人应该怎样煽动和引导群众的情绪?媒体是让社会发展趋向更加合情合理还是变得更加糟糕?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2 一场杀戮让善良的母亲变成了母夜叉

李晓明制造的一场无差别枪杀,受害者家属沉浸在悲痛之中,宋乔安也因此变成了一个尖酸刻薄的人,在单位,是个工作狂,员工忙到破水还在岗位上,不敢离开;在家里,常常与丈夫吵架,对孩子漠不关心,只关心所谓的成绩。这位善良的母亲已然成为了面目可憎的母夜叉。

当宋乔安知道李大芝就是李晓明的妹妹时,她让记者跟踪并拍摄李大芝和她父母,并将报道标题定得非常刺眼。

这个报道一出,李家那个坐落在乡村小巷里的房子堆满了垃圾。然而当李大芝跑到品味新闻办公室问责时,宋乔安叫上摄影师录下她责问李大芝的视频。

在这一刻,宋乔安所散发出来的气场已经变了,她一点都不善良而是一个咄咄逼人的刽子手。以至于李大芝在离开时大叫着“你们杀的人并不比我哥少!”

善良的人,已然变得越来越不善良。

在报道李家父母逃避责任之前,各界对精神病患者的报道都非常片面。一个病患的家属受不了歪曲的报道所带来的舆论压力,她在媒体上哭诉后带着孩子自杀了。

一个良心的召唤,刘昭国找回了他做媒体的初心,找到事情的真相并公诸于众。

这个思维的转变也让他意识到婚姻的危机不是离婚就可以解决的,他寻求婚姻咨询师找到挽救婚姻的方法。他逼迫宋乔安收拾儿子的房间,带她去儿子遇难的电影院。他把她防身利器一件件拆下。让她慢慢回归到原本温暖的样子。

作为引导舆论的总监,只有他们心存温暖,才能将温暖传递给观众,善良才能得以传播,正义才能得以伸张。

3 是他们让社会找回了善良

王赦原来有两个哥哥,可是他们最后一个死了,一个无期徒刑。这场家庭悲剧让他一路面对否定,他能奋起抵抗只因他希望像他哥哥那样的人也能够得到公平公正的对待,不再在歧视中生活。

他在法庭上为精神病罪人辩护,得到不实报道;他为获得媒体的帮助而奔走在各个媒体,却处处碰壁;他也跟李晓明家属联系,却总被拒之门外;他想在李晓明被处死之前找到真相却在即将成功之际迎来李晓明的匆匆处决。他所在的民主法治社会竟如此简单粗暴的掐灭了他的梦想,不去探究事情的真相!

未出世的孩子夭折,妻子受苦受难却不埋怨,他的梦想竟然建立在家人的受难之上。他备受良心的折磨,在“为患有精神病的人进行法律辩护让妻儿受委屈”和“为了谋取丰厚利益接一些违背他初心的案子让妻儿不再受委屈”的抉择上,他无奈的选择了后者。

很多时候,人的良好愿景也会伤害到自己深爱的人,这时候,我们还能坚持初心吗?也许迷失自己便是这样开始的。王赦按妻子的意思不在接那些让人唾骂的案子了,而他也因此终日郁郁寡欢,夜里常常失眠。

真正爱你的人并不愿意看见自己所爱之人变成行尸走肉,毫无温度的活着。“我那个充满温度的老公,你有看见他吗?”丁美媚的呼唤让王赦回到了他本来的状态。

最远的距离不是我在你面前,你不知道我爱你,而是我为了爱你而失去了原本温暖的自己。

完美的结局在一个爱的呼唤中苏醒。王赦在妻子的支持下,他回到了原点,也找回了他的使命,事情的发展也因此有了转机。

在这部剧中,我看见好人不一定善良,而善良的人因为坚持善良而变得坚毅。他们用自己的善良融化了好人的冷漠。《我们与恶的距离》告诉我们善良是做任何事的最低要求也是最高标准。不是所有的好人都能做好事,也不是所有做过坏事的罪人都是十恶不赦的坏人。真正的坏人应该被严惩,但是一时做错的罪人应该拥有改过自新的机会。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们与恶的距离》:新媒体怎样才是真正的扬善去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