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
作者:安德斯·埃里克森&罗伯特·普尔
Part 1
在开始概括书中内容之前,我先说说个人的失败案例。
我小时候学过二胡、武术和排球。
二胡,不是我的兴趣所在,是因为搬不动扬琴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全校只有我一个人报名学习。第一个老师是市乐团的专业演奏家,第二个老师是校长。这种一对一的教学让我的心理压力很大,每到上课时间就如临大敌,总想逃课。大概是因为两位老师都是高手,所以经过一年的练习我就可以参加文艺汇演了,而且是独奏。
小结:没有兴趣,被迫认真,最后放弃。
武术,大约是每个孩子都曾有过的一个武侠梦,这纯粹是出于兴趣去学的,但这个花了钱的梦想比学校里的兴趣小组让我退得更快,因为,我是被吓退的。在练习基础动作的时候,压腿的教练直接让我和小伙伴的眼泪奔涌而出,有一个360°旋转的动作怎么都不得要领,然后,再看着进阶组的教练拿着棍棒呵斥着师兄师姐,我又怂了。
小结:有兴趣,但畏难,于是放弃。
排球,也是兴趣所在,而且那个教练人很好,记忆中没有被骂过,虽然也是大班课,却和小伙伴们一直刻苦努力的训练。教练会让我们不断练习基础动作,发球、传球、步伐等等,然后根据每个人的身体特长做好队内分工,在有一定的训练成效之后,就安排我们去打比赛,回校之后复盘,接着展开针对性的训练。这项运动我一直坚持到高中。
小结:有兴趣,很投入,然后坚持。
综上,结合本书内容,对“刻意练习”的初步解读,就是:
第一步,产生兴趣;
第二步,变得认真;
第三步,全力投入。
(图片来源于网络)
Part 2
那么,同样是兴趣所在的武术和排球,为什么一个能坚持而另一个半途而废了呢?
区别在于老师的指导,必须要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得到有效的反馈进而纠正,才能得到进步。在这样一个持续不断的正向循环之下,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成为某个领域或者行业的顶尖人士。
有一段时间尤克里里很是流行,我出于好奇也买来自学。视频里的老师教得挺仔细,先是解读一把尤克里里的结构,然后是握琴姿势,接着调音等等,理论上,跟着学下去应该是可以学成的,我相信也有人跟着视频学会了,但这仅仅只能是学会。比如我,可以调音,但是音调是否准确我不太确定,按琴弦的姿势一直很别扭又找不到解决办法……即使每天坚持很认真的练习了一个小时,也只能弹出简单的曲调而已。
因此,“刻意练习”除了上述的三个步骤,还必须持续专注、有反馈、及时纠正。
(图片来源于网络)
Part 3
在书中,作者列举了大量的实验案例,采访过许多有名的教练,还对许多“天才”的过往故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告诉读者,每一个人都有成为杰出人士的潜能,而“天才”只是比我们更早开始了更刻苦专业的练习。
例如,国际象棋、钢琴小提琴、芭蕾舞、数学、记忆力甚至写作等等这些领域,只要掌握了练习方法,专注的练习、得到名师指导、有身边人的支持和鼓励、通过思考消化知识之后,都是可以获得成功的。
盲目的“一万小时定理”不能让人成为杰出人士,但“刻意练习”可以。
(图片来源于网络)
Part 4
连续五年考了一些资格证书,分享一个我的考证小心得,也是刻意练习的结果吧。
首先,是要了解这本书的大概内容是什么,仔细阅读目录,分清章节,包括书的总页数以及每一章节的页数。
第二,在了解了框架体系之后,制定学习计划。
我一般会用倒计时的方法,确定考试时间之后,根据教材的页数来推断每天要完成多少内容。因为考证是个相对无趣的事情,目标很单一,所以要强迫自己去完成。
第三,按照学习计划严格执行,直到完成考试。
我属于注意力不太集中的人,所以把学习计划分为了几个步骤。
第一步,通读教材。就是把书看一遍,不管到底有没有看懂,先看一遍,看得睡着了也得坚持看下去。——预习
第二步,听课。资格证书的线上课程也很无趣,但是必须得认真听,这个过程,是把看书的时候没有看懂的内容听懂。——学习
第三步,跟着课程的进度,刷题。刷题就是在查漏补缺。很多资格证书都已经有了APP的题库,在碎片化的时间里尽量去刷题,周末有时间就一套题一套题做完整。——反馈
第四步,读书。这里的读书是朗读,也就是把教材拿来强迫性灌进脑子里,是在考前的复习。因为在之前刷题的过程中,有些知识点可能已经混淆了,需要再巩固。——纠正
这样下来,考及格拿证一般是没问题的了。如果专注度很高,花的时间比较多,高分也是不难的。这属于短期的应试方法,如果要将知识融会贯通,就需要思考进行消化。
过程中产生了厌学情绪,那么就适当缩短时间,劳逸结合,然后继续。
有良好的规划,保持专注,保证睡眠,保持健康,日常的技能学习都能够达成。
而想要成为行业或领域中的杰出人士,就需要在此基础之上高度自律,掌握练习方法,得到专业指导,持续练习,全力投入,不断突破。
想想苏神苏炳添的故事,你,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