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学(观照)

摘:“人能知止,静极而生动,阴中自有一阳生,这点便是生生不息之仁。修身养性,无非是顺着这一点生生之机,以本来的智慧去应事接物,这就是顺而应之。”

知止之功,是打基础的功夫,当以诚敬存之。古人云:‘敬以直内。

心诚意敬当作是通往至善之境的必要心法。”诚敬虽是一种入门的心法,但也要注意做到活泼自然,不能太过。古人曰,‘必有事焉,勿忘勿助。

对于如何使外在的欲念和妄心停息下来,古圣先贤传有各种数不胜数的方法,但是,贯穿在这些方法中最简单、最核心的一步功夫,即为‘观照’。

所谓观照,就是用心如实地照着本来的样子去观察、照看一个对象,这个对象可以是任何一样事物,可以是自己的情绪,可以是自己的呼吸,也可以是一处景物,或是一个境界。

    “在观照的时候,要尽量做到勿忘勿助,不取不舍,不迎不拒,这样才能心不着物,逐渐克除各种闲思杂虑,使心慢慢趋向宁静、澄明的境地。”

佛教理论认为,心的本体是无形无相、不生不灭、无垢无净的,这就是“佛性”,而世界万物皆是此佛性所化而成,所谓“青青翠竹,悉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说的就是佛性无处不在,原与自然万物融为一体。

但一个人自出生以后,受到各种概念、思想的熏陶,沾染上太多的习气,妄起分别,所形成的“自我”意象早与大自然脱离联系了,造成了心灵与身体乃至万物的严重对立,这就遮蔽了个人本来具有的本能智慧。

    正由于这个缘故,我们对任何事物都是以自己的主观愿望去作判断和取舍,符合自己意愿的就欣喜不已,拼命去迎合、追求;而对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就抗拒、厌恶。于是,我们与心灵本源的宁静就渐行渐远,陷入了顽固的习性当中,被各种负能量所缠绕,也就发现不了心灵本来所具有的无限风光了。

    而通过观照,让心停止向外求索,专心致志向内观察、照看,体察当下的身心状态,不管外面的情况如何,当下的样 子是什么样的,就让它是什么样,不要想着去改变它,也不要去想如何控制它,只是如实地去看着它,让一切自然发生。


心得:

修心养性

修心需先知止

知止必先意诚。保一颗平常心。面对自然需敬畏,面对众生需谦卑,后学一称时时提醒。

不执着于相,本性自足。跳脱小我便的自在。

看,

就那样看着  无喜无悲。

却又诚心敬意的去看

无有评判

接纳,尊重所有的样子

静能生慧也就源自于此。

跳脱外的干扰

保有一颗平常心

宁静,喜乐便会常随。

你可能感兴趣的:(心学(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