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蜡烛燃烧和熄灭所想

  今天在知乎上看到有人问:“为什么蜡烛熄灭瞬间整间屋子都会亮一下?”
  看到这个问题我突然想到了《法灭尽经》中说到的:“吾法灭时,譬如油灯,临欲灭时,光更明盛,于是便灭。”这句经文,应当是最早记载这种现象的文字。这种现象,用来比喻人或事物灭亡之前暂时兴旺的现象。我这里不讨论佛经如何如何,只说说是否油灯熄灭时都是这种现象。
  如果用过油灯,用过蜡烛,就会发现,其实蜡烛,油灯,熄灭时并不只有突然变亮这一种情况,还有很多种。我做了一下总结,用一些比较熟悉的词来比喻蜡烛熄灭的情况:回光返照,油尽灯枯,死于安乐,死于非命,捧杀,激励,越挫越勇,一蹶不振,困顿而死,下面详细说说这些情况的表现和原因。
1.回光返照
  这种情况就是佛经里面描述的:“临欲灭时,光更明盛,于是便灭。”为什么呢?有两个原因,第一,因为灯在油耗尽的时候,由于油的液面下降,更多的灯芯露出了液面,能够参与燃烧,所以灯火变大了;第二,灯的燃烧分外焰,内焰,焰心,外焰最明亮,内焰较暗淡,焰心无光,焰心是油气化,变成气体的部分,内焰是不完全燃烧的部分,外焰是完全燃烧的部分,正常燃烧的灯火是气化膨胀,不完全燃烧,完全燃烧,这个过程保持平衡。当油耗尽时,焰心已经没有继续气化的油了,所以内焰和焰心都变成了外焰,肯定会明亮很多。注意,这种情况只适用于敞口的油灯或蜡烛,灯芯存油量较少的情况。
2.油尽灯枯
  这种情况适合灯芯存油量较多的情况,如果你用粉笔,没错就是黑板上写字的粉笔,浸泡在融化的蜡油里面,泡透,然后用喷枪点燃(用打火机需要烧一会儿才能点燃),就会发现,燃烧的火焰由小变大,燃烧越来越剧烈,再然后越来越小,最后慢慢熄灭。有点像:起始,兴盛,衰亡。并不会出现燃烧到最后突然变亮的情况。
3.死于安乐
  如果你用一个玻璃或者瓷的酒盅,用一根棉线或者卫生纸搓成条做灯芯,灯芯可以先蘸食用油,然后放入酒盅,比酒盅壁要低一点,然后点燃灯芯,再放入蜡油,你会发现刚开始燃烧越来越猛烈,等放入的蜡油融化后,浸入了灯芯,燃烧就稳定下来了,继续加入蜡油,随着蜡油的融化,蜡油液面的升高,火苗倒是越来越小了,直到液面超过灯芯,火焰熄灭。虽然可供燃烧的燃料越来越多,但是,淹没了灯芯,也不会燃烧了。
4.死于非命
  正常燃烧的蜡烛,用手去捏灯芯,就可以掐灭,速度快一点,捏住后松开,不用担心会烫到手,如果怕烫到,可以用钳子代替手指。
5.捧杀
  就是把吹灭,灯的本质是火,虽然风能助火燃烧,但由于灯的火太小,所以稍微猛烈的风就会让蜡烛熄灭的。
6.激励
  用笔管,缓慢的向蜡烛火苗吹风可以增加燃烧的剧烈程度,掌握好技巧甚至可以把玻璃融化。
7.越挫越勇,一蹶不振
  水能灭火,但一点点的小水雾,却能让蜡烛燃烧的更剧烈,用花露水的喷嘴(不要直接喷花露水,就喷水),在适当的距离喷水雾到蜡烛的火苗上,就可以看到蜡烛剧烈的燃烧了。距离最重要,太远了,挫折不大,燃烧的不够剧烈,太近了,就容易把等弄灭,成了一蹶不振了,距离合适,就会出现越挫越勇的情况,越挫越勇和一蹶不振的差别就在一线之间。
8.困顿而死
  这种熄灭方式,就是小学做过的空气成分的燃烧实验了,蜡烛立在水槽内,水槽中有一部分水,然后用玻璃杯倒扣住燃烧的蜡烛,玻璃杯的口接触水面,等蜡烛耗尽了氧气,就熄灭了,这种熄灭方式和回光返照正好相反,回光返照,是内焰和焰心变成外焰,这种方式能观察到,外焰内焰,变成焰心的过程。

你可能感兴趣的:(由蜡烛燃烧和熄灭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