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之学理》阅读28——34页

这几页主要讲了“如何描述语文能力要素”中“存在的问题”。在发现问题中又讲了三点:这几页讲前两点:一是听说能力要素的描述方式,二是写作能力要素的描述方式。

语文能力要素,从测评的角度被称为“命题点”和“考点”。描述语文能力的要素相当于提炼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这一点对一线老师的教学和学生期末的考试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是我国长期以来在听说读写的范畴层级对语文能力做相当概括而笼统的描述,所以对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考试都有一定的影响。

一、听说能力要素的描述方式

我们目前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标和语文教材中都有口语交际这个内容。但是这些能力要素在考试中基本不考,真的还不好考,英语有听力考试,但语文没有,普通话考试主要是针对特殊的人群。在义务教育阶段,主要通过字音和字形这两类题型来进行考察。在高中阶段,有的省份的高考试卷连字音字形的考查都去掉了。那学生对听说能力的要求,那就更加不会那么重视了。从推广普通话的角度来说,这有待思考。

二、写作能力要素的描述方式

作者认为,按审题选材、结构、语言等这一套体系的早期写作理论,(高校)写作研究界在20世纪90年代就将其抛弃了。但在一线教师看来,写作水平在学生中是良莠不齐的,优秀的学生很快掌握了写作的各种套路,大部分的学生能懂得运用基本的写作方法,而特别较差的学生,连基本的格式都不懂,这样的两极分化给一线的作文教学带来非常大的难度。而考场上对作文能力点的描述却又相当的模糊,导致广大师生对作文教学都不太积极。

所以,不同地方的教学发展水平,学生两极分化的作文水平,对老师作文教学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老师们一方面尽量提升学生,一方面也得承认差异。

你可能感兴趣的:(《语文教学之学理》阅读28——3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