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探——发”美术课堂教学模式

“引——探——发”美术课堂教学模式

关于教学模式理论的研究一直是很热门的问题,人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讨、总结以寻求一种有益于学生学习最优化的教学模式。教学是需要方法的,为了更好地培养我们的学生,我在历经2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不断探索,力图寻求更适合于我,适合与农村学校的初中生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逐渐形成了本模式的雏形。

本模式创立的教育教学理论依据、背景分析、形成过程、实践意义等。

1、本模式创立的教育教学理论依据

来源于以马斯洛、康布斯、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教学思想和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人本主义教学思想关注的不仅是教学中认知的发展,更关注教学中学生情感、兴趣、动机的发展规律,“注重对学生内在心理世界的了解,以顺应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以及个性差异,达到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起其认知与情感的相互作用。人本主义强调爱、创造性、自我表现、自主性、责任心等心理品质和人格特征的培育,对现代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人本学派强调人的尊严、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把人的本性的自我实现归结为潜能的发挥,而潜能是一种类似本能的性质。人本主义最大的贡献是看到了人的心理与人的本质的一致性,主张心理学必须从人的本性出发研究人的心理。美术教学恰恰适合人本主义教学思想的模式与发展。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中的“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创造最近发展区,教学要走在发展的前面。”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更强调,教育要在可能的条件下去促进儿童的心理发展。使用“支架”,不是直接告诉儿童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通过巧妙的暗示来指明方向,使儿童能够借助教师的点拨引导儿童自己去解决问题,并在引导儿童过程中与儿童共同构建知识,参与到儿童的问题情境中去。

2、背景分析

教学模式的探索、实施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我20多年的农村教学生涯中,从最初的的教学小白到现在的稍有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可谓是一波三折,坎坷不断,为了让农村的孩子从匮乏的美术认知中解脱出来,我不断地进行求知,寻求理论上的帮助,把学生认为“美术就是画画”的认知提升到美术是一个充满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它是一个综合学科而不是单纯的绘画学科。受到农村条件的限制,学生不能买到好的美术用品,如绘画材料、美术资料等,而且有的家庭条件也不允许学生把钱浪费在美术用品上,此外学生的升学压力也很大,无法把较多的时间投入到美术的学习中,这就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其次,教师的教学资源不充足,教学内容仅限于课本教材,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少,知识面不够宽泛。教学过程中没有吸引学生眼球的实物和亮点,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积极性也就不高,那么学习兴趣也就无从谈起,使教学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同时,农村学生家长为生活所迫纷纷外出务工,导致留守儿童数量日益增加,使农村家庭教育缺位现象更加严重,因此把本应由家庭、家长承担的教育责任全部推给教师和学校,这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教师负担,阻碍了农村美术教育向前发展的步伐。而且学生在小学时期很少甚至从未接受过真正的美术教育,也很少感受到美的熏陶,所以他们对美术的认知和领悟很有限,特别是一些规模较小的小学,学生基本上无缘接受正规的美术教育。所以对美术的认知,仅仅局限于“美术就是画画”上。

3、形成过程

最早的源头是我在农村中学工作几年后发现,农村美术教学的开展难度很大,作为一个专科生,感觉自己除了美术方面的知识恰好还可以,但是在教学中才发现,美术教学不单单是美术专业知识的传递,还是融合其他学科的隐形纽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不断的摸索,寻求一个更好的教学模式,让自己的美术课堂更加的深入学生的心里,让学生在接受美育的同时,心理上也可以得到升华。最初理论的雏形在于2019年我在“中华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家庭教育委员会”的学习以及在船长梁晓玲的“心理健康家庭指导师联盟团体”的学习中通过对国内外教育理论的学习得到理论上的支持,深刻感受到农村美术教学工作迫切需要改进,要与时俱进,运用先进的教学理论指导农村美术教学的发展。犹如爱尔兰诗人叶芝所说“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当然教学模式的探究要早于很多年,因为我一直扎根于农村美术教育工作,针对农村学校的发展是有深切体会的,唯有共情与学生,让学生的自我价值、灵活性、自尊和尊重他人得到实现,所以我感到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引——探——发”教学模式更加的贴合农村初中学生的发展。关于“引——探——发”教学模式,“引”指的是引导,特别是美术教学,我个人感觉“引”特别重要,知识的引领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美术学科的独特魅力,同时丰富个人对美术的认知。当然这里的引导不单单是指老师的主导引,还包括学生的个人或小组的引导,让课堂引导多样化,让引导简单化,凸显教师构建“支架”的作用。“探”指的是探究,在这一活动中方法可多样,个人、小组、集体的花样组合,这一环节是在引导的基础上,有了知识的铺垫,学生的探究就相对于简单、便捷,而且还可以让学生能够更加的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投入到探究中,让课堂教学更加的“活”起来。“发”指的是发现,我认为美术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去发现美,而后才是创造美、表现美。做到这些就需要学生在“引”、“探”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思考,发现,表现,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广泛的展现。而且美术教育工作注重的是学生美育的培养,美育不光体现在行动上,更加的体现在学生的内显上,所以这就迫切的需要家庭教育的帮助,让学生通过美术的学习认识到美的体现在于个人,让学生知道“教育本身就是一个人影响一个人,一盏灯点亮另外一盏灯的过程。点亮的过程不是说这个学生放眼看世界,他成长、成熟了,点亮的同时他也要影响别人。让孩子走出去,放眼看世界,让他变得更加成熟,乐于影响和帮助到身边人。这个价值才是最大的。”所以让学生通过美育的学习去影响家长,影响自己的周边,让美术课堂当中“引”能力充分发挥出来,体现“引”的作用。

4.实践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探索,在每一堂课中不断的磨合,寻求更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更加的适合农村初中学生的成长发展,与学生零距离分享,结合罗杰斯的“以学生为中心理论”,建立真实、接受、理解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树立“有意义学习”的学习观,真正的把“引——探——发”美术课堂教学模式中的美育内涵表现出来。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如果我能够提供某种特定的人际关系,当事人就会发现他自身的潜能,运用这种关系来促进发展,变化和个人的成长过程就会自然的展开。”结合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时刻把教学要走在发展的前面的精神进行进一步的发展,转变角色定位,做学生成长的“支架”。这就是我探究“引——探——发”美术课堂教学模式的最终目的和意义。

本模式的内容设计(或图示)、操作流程、实施策略、评价策略等。

1.内容设计

涉及的问题

(1)本课主要知识的引领,个人层面的引领与教师综合引领达到何种程度?

(2)本课的探究形式体现到何种程度,学生的学习思维打开到何种程度?

(3)引领与探究让学生发现到什么?有没有把本课的美育教育落到实处?

图示



2.操作流程

“引——探——发”美术课堂教学模式操作流程

经过不断的探索和磨合,以及实践,“引——探——发”美术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可分为以六个环节,即:课前资料收集、知识引导阶段、合作探究活动、拓展延伸阶段(举一反三)、主题活动阶段(课堂练习)、达标评价阶段。下面谈谈每个环节的操作要点:

(1)课前资料收集

之所以把收集资料信息也纳入教学环节当中,是与美术教学的特殊性分不开的,我个人认为,美术课堂教学中图片的大量应用可以缩短学生认识课题的过程,由二零零年后最初的从杂志、报纸上收集资料信息到现在的利用手机、电脑,Apid等等信息技术手段收集资料信息,更广泛的扩充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更好的感知新课的内容,为顺利学习新课扫除障碍。收集资料信息的过程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质疑能力,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本环节最终的目标就是培养能够适应变化和知道如何学习的人。

(2)知识引导阶段

这一阶段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有意义学习”,真正体现教师是“促进者”,根据罗杰斯的“以学生为中心”理论,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教育目标,以创造一种真诚、关心、理解的促进学习的心理气氛为导向设计教学过程,主张学生自由学习、自主评价,将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的教育理念落到实处。把“有意义学习”中的“投入、主动、改变、自评”恰到好处的搭配,主动认知、探讨新知识,创设合理、积极、热闹的课堂氛围,主动探讨新知识,让学生们的好奇心不受限制,不害怕犯错,从周围环境、同伴、老师以及经验中自由学习。此刻的老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会倾听学生的声音,进行“非指导性教学”,完善课题探讨的内容,做好知识引导的后置。

(3)合作探究活动

在这一环节中,主要体现的是学生们的集体意识,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进一步完善和提升,让学生明白自己在课堂中的重要性,感受到自己是知识和权利的拥有者,成为主动探究知识的BUG,成为知情统一的人,让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认识到“一个人只有意识到世上没有任何知识是可靠的,只有寻求知识的过程才是可靠的,才是真正有教养的人。”凸显合作的重要性,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观察、思考、选择、体验都是一个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4)拓展延伸阶段(举一反三)

新课标明确指出,引导学生调整学习方式,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使他们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所以课堂上的拓展延伸阶段在教学过程中更加凸显它的重要性。让学生意识到本课课堂学习知识的内容它还没有结束,它只是学生探究新知的开始,还需要你进一步的了解、掌握,课堂45分钟的时间,只是给学生提供了认识新知的环境、学生决定要学习的东西,他们可以自由设置自己的学习目标,并选择达到目标的方法,教师只是为他们提供一些材料,拓展延伸才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把自己学习的格局放大,脑回路打开,让自己进行负责任的学习,实现新知识的拓展、延伸、方法、规律、迁移的技巧,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促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开阔学生视野和驾驭知识的能力,同时让课堂内容更立体、快节奏、大容量目标的达成。

(5)主题活动阶段(课堂练习)

主题活动阶段就是在课堂上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检查反馈。它是实施课堂优化教学的重要手段,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行之有效的方法。当堂达标的形式可以多样化,根据本节课讲授的内容以及本课的性质进行展开主题活动,比如“欣赏 评述”课程,可以通过学习让学生针对欣赏的内容展开讨论,或者可以把自己置身于画面中,假如我是绘画者,我应该怎么去表现出来?在“造型 表现”课程中主题活动更为直观,可以根据教材要求设置活动,也可以在教材要求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新的活动,比如在人教版2013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课《设计纹样》中,可以添加写生环节的活动,让学生体验写生的乐趣,更有效的认识写生的方法。美术课的特殊性决定了课堂练习的方式的多样化,教师在优化课堂内容的同时,进行有目的的课堂练习环节可以让知识更加的直观,有利于学生快速吸收新知。

(6)达标评价阶段

不同课型,不同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方法不会相同,教学方法要有所改变,达标评价的方式也会随之发生改变。以往的课堂有的看似热闹,但学生学得不够扎实,对知识的落实往往不到位,这样的课堂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达标评价阶段,可以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感人所感,想人所想,深深的理解和接纳学生的感受。通过体语和言语表达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关注;通过委婉提问或总结,了解或确认学生所描绘的物象中包含的真实感受和含义,把注意力集中在对学生当前的感受和需要上。更多的回应学生的感受,在互动中更多的采纳学生的建议,更多的表扬学生,根据每个学生的基础,给出满足不同学生直接需要的不同解释,让学生在成功中得到喜悦,更加体现自己的价值。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评价,只有将自我评价放在主要位置,把他人评价放于次要位置时,人的独立性、创造性和自主性才会得到促进和发展,才能帮助学生自己成长为主动的、自我负责的人。

3.实施策略

(1)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体验要掌握的知识,感受学习的成功。初中生已经具有相对独立和基本独立的学习能力,具有一定的思维方式,从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看,先学立足解决现有发展区问题,后教旨在解决最近发展区问题,只有建立在学生独立学习基础上的课堂教学,才有可能走在发展的前面并推动发展,从而不断地创造最近发展区,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新的现有发展区,从而实现“自我实现”。

(2)体现“非指导性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授生以“渔”。当学生处于依靠教师的学习阶段时,必须先教后学或者是边教边学,但是教的着眼点是为了不教,学的着眼点在于自主、独立学习,因此教师要致力于教学生学会学习,建立“非指导性教学”,真正体现美术课堂的特殊性。非指导性应答通常是一些简单的答语,这些答语不是解释、评价或给予忠告,而是对理解加以反映、澄清、接受和证明,目的在于形成一种气氛,让学生愿意展开他们正在表达的观念。在这里学生决定要学习的东西,他们可以设置自己的学习目标,并选择达到目标的方法。

4.评价策略

自主评价是美术教学的主要评价方式。实施自我评价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教师和班上每一位学生建立高度个性化的评价规则,或者是学生们承担设立分数标准和打分的主要职责。在有些课程里小组成员们分析了各自的强项和不足,与小组中的其他成员进行协商,最后由各个小组选举出来的代表和教师共同协商,确定评价规则。


运用本模式进行实验的过程、典型案例、活动方案、导学案、教学设计等。

1.实验的过程

“引——探——发”美术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是在人本主义教学思想、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的理论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科学探究活动,与实验有关的所有步骤都是事先设计好的,这就要在教学实验中按照实验设计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实验。为此,我根据不同的实验阶段,对该实验进行实验方法的指导,以提高实验的效率,减少一些方法不当引发的损失,同时在实验中的事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及时查阅资料或者通过相关学习网站进行咨询。

2.典型案例

以本学期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课《设计纹样》为例进行展示,在本节课中采取“引——探——发”美术课堂教学模式,环环相扣,“以学生为中心”,给学生提供合理的“支架”,让美术课堂的知识落到实处,深入学生的心理。

3.活动方案

(1)将“引——探——发”美术课堂教学模式融入日常教学,真正做到支架的作用,体现非指导性教学的特点。

(2)树立新型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主张学生自由学习,自主评价。

(3)多方面需求课改助力,稳步提升自身课改素质,学会善用资源。

(4)每堂课都要认真做好教学反思,争取教学上的突破,让“引——探——发”美术课堂教学模式更加完善。

4.导学案

设计好导学案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环节。结合美术学科的特点及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自学能力水平和教学要求,制定出一整套学生自学指导纲要,其内容包括课前资料收集、知识引导阶段、合作探究活动、拓展延伸阶段(举一反三)、主题活动阶段(课堂练习)、达标评价阶段。特点是:让学生结合导学案预先了解所学的内容及要达到的目标。导学案的梯度,能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的认识教材、理解教材,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学生从导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困生也能得到成功的喜悦。

《设计纹样》导学案

教学目标

导学过程

一、课前资料收集

收集生活中纹样的应用,(校园的宣传栏、学习用具、生活用品、服装等等)。

二、知识引导阶段

预习本课新知,与上节课相比,有哪些不同,你认为需要掌握的知识有哪些?本节课关于素材写生的方法以及要求是不是可以理解?关于纹样设计的方法你GET到了吗?

三、合作探究活动

个人与小组相结合,探究本课相关知识信息链接,拓宽学习视野。

四、拓展延伸阶段(举一反三)

通过预习与收集资料,你认为本课的重难点知识掌握的程度如何,你还需要往哪个角度考虑,能不能拓展延伸本节课学习知识?

五、主题活动阶段(课堂练习)

在这一阶段中,有没有熟悉的素材进行写生以及纹样设计?

六、达标评价阶段

先给自己打个标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需要达到什么样的学习效果?在学习过程中能不能继续保持并得到同学们和老师的认可?

5.教学设计

课题:《设计纹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写生与纹样设计的关系,学习纹样设计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开展互动式的探究学习与实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形成纹样设计意识,有运用所学知识美化生活的愿望。

教学重点:掌握纹样设计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设计出属于自己风采的纹样。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七嘴八舌说纹样,说说我们身边的纹样设计,引导学生关注纹样与生活的关系,创设学习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本课。

二、发展阶段

1、  了解纹样的素材:动物、植物、人物、风景等(加以提炼、加强和夸张)。通过写生、变化,将这些形象中最具代表性的、最美的特征,加以提炼、加强和夸张,使其更典型化、理想化,更富有意境和情趣,从而创作出更具感染力的纹样作品。

2、  认识写生

A、 纹样的写生方法:线描写生、影绘写生、钢笔淡彩写生,水粉色限色写生等。

B、 写生要求:

1)、选择适当的角度

2)、抓典型动态和特点

3、主题活动一:写生练习

运用写生方式进行荷花写生(简评学生的写生情况)

4、观看短视频,探究纹样设计的基本方法。

    1)概括:对自然形象的形与体进行提炼、简化。

      目的:保留其必不可少的部分,但不能失去原有形象的主要特征。

    2)夸张:对自然形象特征的强调和突出。

目的: 不是对物象简单的放大,而是对物象的外形、神态、习性等进行适度的夸大、强调、突出.

        3) 想象:将不同形象和造型要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其紧密结合,互为依存,并产生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目的:不受自然形象的束缚,将人类追求和向往的美好主观形象表现出来,生动有趣,意味无穷。

      5、主题活动二,设计纹样(探究与实践)

          在纸杯或纸盘上装饰单独纹样或连续纹样。(示范并总结设计步骤。)

1)、观察、思考写生的物象(动物、植物、人物、几何、风景等)

2)、运用夸张、概括、想象的方法进行纹样设计。

3)、调整设计稿,进行上色。

6、课堂评价:自评互评,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探究力和创造力。

三、课后拓展

观看纸杯、纸盘优秀作品,并欣赏2019年亚洲文化嘉年华大屏幕的设计,进一步拓宽学生知识视野,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美术与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四、教学反思

五、板书设计

《设计纹样》

1、  纹样的素材:动物、植物、人物、风景等

2、  认识写生

纹样的写生方法:线描写生、影绘写生、钢笔淡彩写生,水粉色限色写生等。

写生要求:  角度

                  典型动态和特点

3、  纹样设计的基本方法

概括、夸张、想象

4、  设计步骤

1)、观察、思考写生的物象(动物、植物、人物、几何、风景等)

2)、运用夸张、概括、想象的方法进行纹样设计。

3)、调整设计稿,进行上色。

本模式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产生的实际效果、社会影响力及宣传推介情况。

一、实际效果

“引——探——发”美术课堂教学模式是我在农村中学美术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实践的新型教学模式,针对农村中学学生的学情、针对农村中学的现状不断探究和发展的教学模式,基于我在“中华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家庭教育委员会”的学习以及在船长梁晓玲的“心理健康家庭指导师联盟团体”的学习中通过对国内外教育理论的学习得到理论上的支持,深刻感受到运用先进的教学理论指导农村美术教学的发展的迫切性,得益于美术教学可以教授的班额多的优势,一节课可以通过六个班级进行不断的磨合、完善,得到广大学生的好评,并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美术的乐趣,最大限度的发挥了美术课程美育的优势,让学生的心理健康得到充分的满足,实现了“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的目标。更加体现了“教育本身就是一个人影响一个人,一盏灯点亮另外一盏灯的过程。”让学生走出去,放眼看世界,让他变得更加成熟,乐于影响和帮助到身边人。

二、社会影响力

因为是我个人在教学上的探索,只限于本校美术教学的推广和应用,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家访收到的信息,学生通过美术学习,性格上以及学习能力方面都得到一定的提升,同时在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中,也可以通过美术的美育作用影响自己的家人。最明显的就是在学校班级中学生都能够严于律己,与老师紧密合作,共同探讨每一节课的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强烈,乐于学习美术课程。

三、宣传推介情况

1.制定教学计划,合理规划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在本校范围内开展宣传推介工作。

2.在学生中间成立互动小组,给老师“找茬”把本模式教学切实有效的落实到位。

3.利用互联网资源,运用录课的方式进行磨课,不断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让本校老师提出建议,不断改进课堂教学。

4.课下和老师们进行交流讨论,不断优化本模式的研究,真正做到让学生受益,让老师的教学得到提升。

你可能感兴趣的:(“引——探——发”美术课堂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