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不得别人好,是家教的问题

人的教育在他出生的时候就开始了,在能够说话和听别人说话以前,她已经就受到教育了。---- 卢梭


布丁二年级转到新的学校。新学校环境简直太棒了,吃的好,玩的开心,上课生动有趣。

过了一个月,老师带着孩子们做科学观察,水培豌豆。 布丁的盘子到的比较晚,我就让她先观察其它小朋友的。一天、两天、三天…… 哇,有小朋友的种子发芽了!这可真是一件惊喜的大事!


我回家一只脚还在门外,布丁立刻拉着我的手跟我宣布了这件大事。那闪着不可思议光芒的眼睛告诉我,这可真是太神奇了! “妈妈,我的种子什么时候到呀!”布丁着急的很,恨不得立刻拿到种子。终于,第五天我们的种子也到了,她拿到学校种上,按老师的要求浇水、打理。有了寄托和期盼,每天回家就是说她的种子,盼着发芽;每天早上急着上学看看发芽了没有。有一天她回家来,兴奋地跳着拍手跟我说:”妈妈,我的种子发芽了!我的种子发芽了!“ 脸上的成就感就象她自己也发芽了一样!


两天后布丁放学回家,一见我就哭,原来她的豌豆芽芽掉了好多。她说明明昨天放学还有的,早上就没了,有小朋友说是看到某某小朋友拔掉的。我说,你没有看见,也不一定是。你先告诉老师吧,老师会管的。 过了一天,还是不高兴,一问还是拔了一些,她有点急,别人的都长得很高了,都是绿的了,她的怎么一发芽就给拔了呢。问她老师有没有管,她说有,老师说不能拔 别人的豆苗。我安慰了她,这事也没太放心上,也没有与老师沟通。

没过几天,她垂头丧气地拿着空盘子回来了,难过地说,豆苗都收割了,只有她的没有……委屈地大哭。那种深深地委屈和挫败感,让我感到愧疚极了,是我太疏忽了。r想了想跟她说,我们重新买种子在家里种。我没有种过菜,不知道能不能出芽,但是必须和她一起种。我们要种的不是一棵豆苗,是成就、是自信、是收获。


因为有点忙,还没顾得上买种子。眨眼到了期末家长会,校长来了我们班串场,给我们讲到这个学期种豆苗,发现有的小朋友去帮别人浇水,淹死了许多,有的小朋友去请农业大学的妈妈支招分享到班里收获了一片绿油油,而有的小朋友去拔别人的豆苗,屡次地拔…… 说到这里,校长说,这是一场教育的修行,修的不只是孩子、还有家长。比如拔豆苗行为的背后是什么心理?是见不得别人好的心理。看到人家得好就拔,是不想让别人的比他好。家长不要忽视儿童一些不懂事行为的背后心理,比如见不得别人好这种心理,对孩子的成长影响很大,家长要有意识要重视,及时引导孩子学会肯定自己,也学会欣赏和接纳别人的好,才能心胸宽广。

听到这里,我心中很受震动,原来并不太在意的这些行为,原以为只是小孩子不懂事的行为,如果家长没有一定的心理常识,就不会敏感、不会去想到行为背后的心理问题。多么可怕,所谓无知者无畏,作为家长,有多少人是认真阅读过儿童心理学的呢? 有多少人将孩子的行为归咎到背后的心理原因去观察呢? 就拿见不得别人好这种心理吧,即使是在成人世界,不也是经常可见的吗?多少人因为这种心理背后的妒嫉、自卑扭曲了灵魂,做出一些低劣的伤害。甚至我们自己有时候也因为过份妒嫉而产生一些见不得人的想法。 一身冷汗。


儿童教育不仅是教育儿童,所谓有了孩子才能成长为父母,并不是成为父母你就是父母了,只有跟着儿童教育成长,才是合格的父母。

社会现象的背后是社会大众的心理行为,那么教育的背后也有大众心理行为教育。一个社会的进步就要教育进步,教育进步就要家庭教育进步。

家长们,请珍惜与学校、与老师的每一次沟通、每一次会议、每一次开放日吧,在这里,你也要认真做一个成长中的父母,解读儿童心理 ,谦卑地反思家庭教育的行为,言传身教,才能更好地让家庭教育成为孩子成长的助动力。家校合育的真知,需要父母和学校、老师一起做。

我相信布丁的豌豆,一定能够发芽。愿所有的小豆丁们都能在优质的家庭教育中发芽、成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见不得别人好,是家教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