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工具》:想成为优秀的写作者,这3个习惯不能少!

王尔德曾说:

“起初是我们造成习惯,后来是习惯造就我们。”

习惯的培养,是一项系统而艰巨的工程,一个好习惯足以让我们受益一生。

对于写作而言,亦是如此。

后浪出版的《写作工具》这本书,就给我们介绍了许多关于写作的好习惯。

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中世纪文学博士罗伊·彼得·克拉克,他被誉为新媒体界最有影响力的写作指导教师。

将写作中需要使用的技巧、策略一网打尽,编制成50个写作工具。因此,这本书也被称为“写作者不可或缺的工具书”

如果你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写作者,那这3个习惯一定不能少!

01 制定大纲,为写作之路导航

写作之路犹如海上行船,如果不想迷失在茫茫海面上,最需要的就是导航。

而大纲就相当于写作的导航。

现代社会,任何一个缺乏长远规划,光凭借冲动就上马的项目,都很难得到一个良好结局。写作也是一样。

而如果想做一名优秀的写作者,并在写作上坚持走下去,要养成的第一个习惯就是写大纲。

那么,该如何搭建文章框架,写出合格的大纲呢?

首先,确立写作主题。

比如我们想写一篇散文,那先确定主题,是写母爱的、还是写春天的?

确定大方向之后,我们要梳理出几个立意,最终我们才能把这篇文章的核心立意确定下来。

其次,对主题的理解列出提纲。

确立主题后,接下来就是根据主题列提纲,也就是列出这篇文章要写哪些部分,每一步写什么。

最后,搜索素材,根据素材补充、完善提纲。

在搜索素材的过程中,不同的素材会给我们不同的启发,可以根据这些启发补充、完善提纲。

经过这几个步骤之后,一篇合格的大纲就诞生了。

在写作过程中,经常查看大纲,“写作跑题”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02 分解目标,让写作事半功倍

古语有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再远的路程,一步一步走,也能到达终点。

对于写作而言,无论是几万字的小说,还是两三千字的散文,只要“一步”、“一步”地写,也终能完成稿件。

而如果想让写作事半功倍,那分解写作目标,就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好习惯。

书中讲了一个关于博士生写论文的案例:

大多数博士生完成了他们所有的课堂作业,通过了所有的考试,完成了学位论文要求的研究,却没有获得博士学位。为什么?

因为他们缺乏完成写作的最基本的自律。

如果他们每天早上都能花一个小时来写一页纸——只需250字——他们可以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完成一篇论文。

这就是分解目标的重要性。

樊登老师也曾经分享过他的故事:

“我要写一篇文章,一般会分定主题、想标题、选封面图、列小标题、找素材、写开头、写初稿、打磨修改八个步骤。”

一个个文字像水滴一样聚成水洼,一汪汪水洼又串成小溪,一条条小溪又汇成深深的池塘。这种写作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

在《微习惯》这本书里,作者也用了这种很多微目标的方法,来帮助自己养成了很多的好习惯。

未来的日子里,让我们学会分解写作目标,那么,写作这件事,一定会事半功倍!

03 完成初稿,离成功更近一步

都说“完成比完美更重要”,但是我认为,对于写作者而言,“追求完美”也是十分重要的。

除了日记,我们写的大多数文章都是有受众群体的,写作完成后倘若不加修改,如同早起的人们不洗脸、不刷牙、不梳头,那面貌是可想而知的。

很少有作家能一气呵成完成一篇文章。

就像我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红楼梦》,其作者曹雪芹也是“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并言“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几乎每篇都反复修改过,海明威更是以严谨改稿而出名,福楼拜的写作习惯则是在一页稿纸只写一行,剩下的留着改稿用。

有人说“所谓的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这话一点不假。

但是怎么改呢?大概有这样几个步骤:

首先,把想法写下来;其次,编写内容,增加细节,串连整篇文章并修正;最后,重读全文,再稍加改动。直到把文章改到无可修改,否则就不能说已经完成了。

鲁迅曾说过,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

连有所成就的写作大家都如此,你我有什么理由去偷懒呢?那就从现在开始,多花些时间,认真打磨所写的每一篇文字吧!

04 写在最后

很多人说:写作是个轻松活,不过是端坐在打字机前,然后割破血管。

于是,写作被多数人认为是一种神秘的天赋。

然而事实证明,写作靠的并非天赋。如果想写出广受赞誉的文章,写作习惯是必不可少的:

学会写写作大纲,能够避免跑题,为写作之路导航;

学会分解目标,培养写作步骤,让写作事半功倍;

认真打磨初稿,离成功更近一步!

想成为优秀的写作者,这3个习惯,你学会了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写作工具》:想成为优秀的写作者,这3个习惯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