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人,要学会和自己聊天

图为网络下载

古有无名氏,人有无名火。

上火是要不得的,去火倒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是需要有一种心境去衬压的。

近读作家赵玫《戴着镣铐的舞蹈》一书。看了一半,写了不少有争议人物:杜拉、武则天、高阳公主、胡蝶等。

但也就怪了,文字这东西,有时倒真有抚慰和镇静功能。看其论是是非非,你心里也许会平静不少。

说起读书,想起一件事来。前天,一位朋友打电话过来,问我在做什么,我说在看点书。

那边听了,扑哧一笑:看书?真落伍,现在人人都在争官挣钱,挣了钱去玩,谁还看书?

突然一惊,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时常觉得爱读书是值得自豪的一种嗜好,经这么一“被笑”,还真有那么点不自信了。

也是的,看那些不读书玩得很得劲的人,想自己有事忙事、无事找事,还煞有介事地看那门子书?

但立刻转念,就这德性。玩也不会玩,闲也闲不得,再不看些书,哪那么多时间,又怎么去打发?

况且,每每看到的是,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爱读书的人,是不是总有一些说不出来但可能感觉到的稍好点的品味?

不管怎样,现在自己读书,有时觉得真是一种心灵的寻祖,一种人生的并轨。读到有感应、能共鸣的作品,特别是从中能找到自己的影子,真可谓能神动魂归。

特别是不得已的喧哗过后、寂寞来时,强迫自己静下心,读些有益的书,真会起到平一下心境,舒一下紧张的效果。

是的,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境况:喧哗过后往往就是寂寞来时。寂寞是什么?想近人而无人可近,想说话而无话可说。难道你不曾有过吗?

其实,不管你有多么可热闹的场所、可交谈的群体,甚至有那么些你深爱的亲人、你最亲密的朋友,但毕竟可朝夕、可聊天的时间有限,而大部分属于自己的空间。

那怎么办?无人可近、无人可聊的时候,就在那里自叹寂寞吗?千万不能,倘若不读书,那就闭上眼睛,和自己聊会吧!

问一声,你很忙吗?是不是开了几天无聊的会?是不是在不情愿地陪些什么人?是不是在借酒浇一下你自寻的愁?为此,自我的安静没了时间保证?

想一下,你很愁吗?是不是该当的官没有当上?是不是想赚的钱泡了汤?是不是家人朋友找你办的事没着落?是不是工作上的事不顺影响了情绪?给你这无争的性情浇了一盆冷水?

意识到了,为什么有时还做不好呢?安静的恪守,怎么有时还会被浮世的繁华所左右?你真的能够做到败而不馁、孤而不独、失而似得?

你一天也离不开交往,但注重了精神和感情的交流了吗?你理解帕斯卡尔说的,“我们由于交往而形成了精神和感情,但我们也由于交往而败坏了精神和感情”吗?

真正的精神和感情的交往是心灵的沟通,充满了爱,又尊重孤独;而熙熙攘攘亲亲热热的利益相托的交往,是实用主义的爱,缺乏了心心相印,达成的只能是浮浅的利用,连交流都不是。

人,很多时候为了排除孤寂而去追寻热闹,追到浮华热闹后,又往往会迷失自我。而需要强调的是:迷失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迷失之后,再也走不回。

人,有时会非常注重表面的东西,追求官场的得意、生活的富足、交往的排场,而疏忽人最重要的心灵慰藉。而需要提醒的是:疏忽也不可怕,可怕的是,疏忽之后,再也提寻不到。

有时,你在热闹之后、群欢之余,会感到很疲惫,很无奈,也很无助。一旦静下来,又觉得两脑空空,缺了靠扶,没了自己。原因就是自我的迷失、心灵的疏忽。

我很热于读余秋雨和周国平的著书,从余的文字里读出了一种磅礴,一种博深,从周的文字中读出了一种安静,一种丰富。虽然很难说有多大的启悟,但有时能走出迷失和疏忽,也可能得益于这种磅礴,这种博深,这种安静,这种丰富。

我总以为,读书和思考是和自己最好的交流。现在社会缺失的不是物质和热闹,最缺失的是执着地读书、安静地思考,那种用金钱堆砌的充实和热闹,决不会有天堂的感觉。

这么些天没有思考些什么了。但也总能给自己找个借口。借口也好,上火也罢,坐下来的时间确实有限。

和自己这么聊会,也看不出什么主题。但总算静了一会古有无名氏,人有无名火。心罢。这么夜深人静了,自己也应该睡觉了。明天还得早起。

你可能感兴趣的:(【随笔】人,要学会和自己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