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为什么孩子小时候喜欢叫爸爸妈妈,长大了就改口叫爸妈了?

为什么孩子小时候喜欢叫爸爸妈妈,长大了就改口叫爸妈了呢?这个问题特别有意思,也很值得探讨。

我今天刚从老爸老妈家探亲返程,很愿意分享下我个人的改口过程和原因。

从小到大,我叫我妈都是单字称呼——“妈”,叫我爸都是叠字称呼——“爸爸”。

从小到大,爸爸最疼我,我一撒娇,那真的是有求必应。毕竟是家里唯一,也是最小的女儿,爸爸很是宠溺。

插图来自《0-36月龄:新手妈妈育儿绘本》,铃木守著/绘

周围邻居嘲笑我是爱哭鬼,爱撒娇,一天到晚粘在爸爸屁股后头,像条甩不掉的小尾巴。爸爸听了,总是咧嘴笑笑,“女儿本来就是用来宠的呀!就这么一个女儿,不宠她,宠谁呢?”

堂兄弟姐妹起哄,嘲笑我鼻梁塌,叫我不爱听的绰号。我阻止不了,只能伤心委屈地找爸爸告状。爸爸立即召集“罪魁祸首”,对他们严厉呵斥,以大伯的身份命令他们,以后再也不许嘲笑,不许叫了。

我想买一套《365夜》的故事书,即使一套下来要花费一家人好几天的伙食费,可爸爸也舍得给我买。“爸爸没知识没文化,吃够了苦,不能让你再受没知识没文化的苦。你爱看书,这点很好。爸爸会努力挣钱给你买书,没钱了,爸爸就是当了内裤,也要给你买。”

这就是我的爸爸,一个朴实无华的农村人,一个背着行囊走遍大江南北,尝遍生活艰辛,深知学知识,学文化重要性的小木匠。

我习惯对着爸爸叫“爸爸”,直到和我老公结婚也没改口。“爸爸”,叫起来多亲昵,听上去多亲切呀。

插图来自《0-36月龄:新手妈妈育儿绘本》,铃木守著/绘

这声“爸爸”里,隐藏着我对爸爸的崇拜与深爱,寓意着不管我长多高多大,结婚与否,我永远是爸爸的孩子,是爸爸最宠爱的小女儿。

改口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我细细回忆了下,大概是我生了可爱多,可爱多2岁左右开始学说话的那段时间。

因为小孩子模仿能力很强,也喜欢学着爸爸妈妈的口气跟人打招呼。为了做好孩子的榜样,防止孩子称谓出错,作为孩子的妈妈,我称呼所有长辈、同辈都得升一级别。也就是说,我得降到跟我儿子一样的辈分,去称呼各位长辈、同辈。

比如说,看到我爸我妈,我得叫“外公”“外婆”;看到公公婆婆,我得叫“爷爷”“奶奶”;看到我自己的外婆外公,我得叫“阿太”“太公”;看到我的堂姐妹,得叫“姑姑”……

久而久之,“爸爸”的称呼便被“外公”一词代替了。

“当妈了得有个当妈的样子,你不是三岁小孩子了。别任性。”这是我爸亲口对我说的一句话。

这意味着,我不能在爸爸妈妈面前肆意撒娇了,也不能趴在老爸老妈膝盖前要这要那了。我是大人,必须有个大人的模样,内心深处那个没长大的孩子只能被偷偷藏起来。

为了让我儿子称呼爸爸的方式和我称呼我爸的方式有所区别,我的“爸爸”只能改成了现在的“老爸”、“阿爸”、“老爹”……

插图来自《0-36月龄:新手妈妈育儿绘本》,铃木守著/绘

“5年、10年、20年、30年、40年、50年过去了,当初的小宝宝一天天长大。”“他们长成了大人的模样,足迹遍布世界各地。但是——所有的人最初都是从妈妈肚子里生出来的小宝宝。”

这段来自《0-36月龄:新手妈妈育儿绘本》的话,深深地触动了我。

是啊,即使我们已然是大人的模样,即使有了身份的转变(成为丈夫/妻子,成为爸爸/妈妈),但不妨碍我们曾经也是小宝宝的事实。

插图来自《0-36月龄:新手妈妈育儿绘本》,铃木守著/绘

现在的我们无法穿梭时光,重新体验童年生活。

好在,我们还可以通过童书找回一些童年的记忆,找到童年的影子。

题外话:

很多人说,自家的高龄老人性子特别像孩子,越老越矫情,越老越孩子气,一句高声话说不得,一点委屈也受不了。

他们重新蜕变成了孩子,只是撒娇卖萌的对象不再是曾经的父母,而是自己的孩子。

今天是重阳节,谨以此文为念。请善待家中的老人,接纳他们偶尔的小脾气。愿我们深爱的老人们都健康长寿。

注:图片源于实拍。

本文由茶茶说道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作者简介:持有语文教师资格证的全职宝妈,爱孩子,爱文字,爱做梦的80后。

你可能感兴趣的:(揭秘:为什么孩子小时候喜欢叫爸爸妈妈,长大了就改口叫爸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