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佛国,缅甸一瞥
一 轻松旅程
八月十二日中午,我们一行四人乘上春城至瑞丽的长途客车,开始这个假期的远行。
汽车驶出市区,透过窗玻璃,又见到久违的熟悉的庄稼、草坡和树林,心情随之舒畅起来。车子驶上高速公路,两旁的绿色植物迅速从眼前掠过,不远处的群山也展示着它们不同视角的丰姿。
傍晚时分抵达下关。暮色中为群山环抱沐浴着斜阳的古城犹如一座古老的宫殿,宁静、幽远而壮美。过了下关,车子驶上曲折盘旋的环山公路。一面是峭壁,一边是深渊,云雾在青青的群山之巅浮动,一丛丛翠绿的竹林随风轻曳,仿佛在向我们示意。山脚的溪水发出欢快的声响,溪流中傲然屹立着无数棱角分明的石头,抵挡着水流的冲击,显示出悍然不动的气概。
夜色笼罩了窗外的景物,透过微微的亮光,依稀可见群山像黑色的巨兽向后飞奔而去。车厢里弥漫着一片宁静而安详的气息,乘客大多已进入梦乡。随着车身不时地微微颤动,我的思绪也渐渐模糊起来,慢慢融入这无边的夜色中。
早上醒来,窗外已现微茫的晨曦,近处整齐翠绿的庄稼和远处的群山都笼罩着一层薄雾,如梦境,似仙境。看一眼身旁的几位同伴,还都在沉睡。我没有叫醒他们,独自欣赏着窗外的良辰美景。
二 畹町所见
到达畹町天已大亮。下车第一眼就瞥见左边一大院门口屹立着的威严笔挺的武警战士,旁边的白色大牌子上几个黑体大字赫然印入眼帘:“畹町边防检查站”。两栋相对的白色办公大楼上几个金字在晨辉中闪闪发光:“畹町口岸”,“畹町海关”。不远处有一座hui白色的拱型护拦大桥,两面国旗在大桥两边高耸的旗柱上迎风招展——桥那边就是缅甸。广场上,两排武警官兵正在操练,高音喇叭里正播放着雄壮的国歌……。我正沉浸于眼前所见,忽然听见有人叫我的名字,扭头一看,原来是Z君。他见客车停在站前,判断我们应在这班车上,已等候多时了。
Z君是我的高中同学,在畹町边防检查站服役已快十年,现为中尉警官。我到春城读书后,他在信中一再邀我来他这里看看。这次是利用暑假时间,与几位同窗一道来观摩他所工作和生活的环境,亦领略一下这里的热带风光和民族风情。
站在营房二楼招待所的走廊上,可见警营全景,一切是那么干净、整齐、有序。对面的办公楼前,一片棕榈树丛中的几块花圃和一座凉亭显得格外精巧、雅致。远处的群山(已是缅甸境内)上绿草青青,浮云飘荡,金光万道。回到屋里,往铺着洁白床单上一躺,无比舒适惬意。
傍晚,Z君陪我们出去逛。畹町城很小,沿着两旁密布棕榈树的主街前行,不一会就来到郊区,视野一下开阔起来。空气中飘逸着淡淡的沁人心脾的芳香。路边的芭蕉树如傣家少女在柔风中显出动人的羞涩,翠绿的枝叶在斜阳下摇曳着一片诱人的清凉。一条小径通往山里,路边的奇花异草送来阵阵润湿的香气。一片墨绿色的橡树林静立在山坡上,那里面仿佛飘荡着亘古的回响,沉淀着岁月的痕迹。
顺着小路往上走,一片咖啡林展现于眼前,绿叶掩映的枝叶间挂满了咖啡豆果实,如绿色珍珠般悦目可人。远处的一片竹楼映入眼帘,到近前才发现只有几户人家的一个小寨。男人们坐在竹楼上或门前竹椅上悠闲地抽着烟,想着心事,又似乎什么都没想。孩子们在正乐津津地把一个绿色的小球踢来踢去。对我们的到来他们并没有予以特别关注,偶尔淡然地看一眼,仿佛是看眼前飘过的一片浮云。门前的果树上挂满了诱人的果实,凤尾竹环抱的竹楼在暮色中散发出一片温馨、宁静、安逸的情调。
三 佛国印象
次日Z君请假陪我们到缅甸一日游,游览缅北的三座城市——九谷、木姐和南坎。当车子驶过畹町站界桥时,心中不禁涌起一阵新奇与激动——出国了,不是在梦中。进入缅甸境内,天色一下子明朗了许多,空气异常透明、纯净,远处的山峦清晰可见。阳光下,目力所及尽是郁郁青青的一片,山林、草坡和庄稼犹如一层绿茵茵的毯子铺在大地上。天蓝得叫人不敢相信,几朵浮云格外洁白。
小巴在二战时修建的史迪威公路上疾驰,途经许多还是战时搭建的钢架桥。眼前立刻浮现出一幅幅发生在那个并不遥远年代里的场景:在史迪威将军的指挥下,一队队长长的运输车,在全副武装的美军士兵护送下,将大批美援战略物资从这条当时被称为战争生命线的公路上运往中国,……
车子在疾驰,心也在飞扬。窗外流动着一幅幅明丽的水彩画。路边身着筒裙、脸上抹着黄绿色护肤粉的缅族少女,不时停下脚步向我们投来好奇、羞涩而又友善的目光。道路几次被牛群所阻,牧牛的男子似并不急着把牛赶开,车子只得缓缓从路边驶过。经过一座座村寨,路边的房屋极似傣家的竹楼,Z君说这里也居住着许多傣族人。
到达木姐市(由于时间紧,经过九谷时我们未作停留)缅方旅行社接待中心时,迎接我们的缅族导游小姐操一口纯正的普通话,简直比许多国人说得还要标准。这里已聚集了许多游客,大多是来自中国。稍息片刻,我们上了一辆大巴到市内游览。
城市并没有给我留下特别的印象,若论其市政建设,还比不上我国的一般小城镇。导游小姐领我们逛了木姐市最大的商品批发市场,货摊上竟见到许多中国货。导游小姐说这里百分之八十的货物来自中国,其余大部分来自泰国,国产货很少。
车子在市内行驶,导游小姐介绍说:“在缅甸有句俗语叫‘无佛不成村,无庙不成寨’。缅甸是一个全民信仰佛教的国家,男子一生要当三次和尚,这样在社会上才有地位,受人尊重。外国人想入缅籍,也得先做三年和尚。缅甸的公民分为四等,依次为:和尚、男人、女人、尼姑。女人附属于男人,男人可娶几个妻子。缅甸男人一般呆在家里不干活,而由女人在外面劳动。”难怪一路上寺庙、佛塔比比皆是,在田间辛勤劳作的也大多是缅族妇女。
由于政局长期动荡不定,缅甸经济很长时间都上不去,人民生活水平普遍不高,至今还是军人执政。一些华侨(早年移居此地的华人)说缅甸的现状根本比不上以前殖民时期,那时在英国殖民当局的治理下,缅甸经济曾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中方边民还常到缅方购物。英国殖民统治结束后,政局一直不稳,影响了经济发展。缅甸全民向佛,人们虽然生活贫困,却把大笔的钱花在修佛塔、建寺庙、塑佛像上。缅国内几没有什么工业,农业也很落后,公共设施极少,这些因素严重制约着经济发展。近年来,一些地区的罂粟种植面积和产量呈扩大和上升趋势,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贫困:老百姓总得找条生路。
在木姐市的金皇宫用了顿中餐,随后观看泰国人妖表演。大厅里,霓虹闪光灯下,伴着一首首中英文歌曲,人妖们依次登台。但见舞台上,“她”们着装打扮之艳丽连摩登女郎见了都为之兴叹,舞技之娴熟非常人能比,肤色之洁白细腻、身材之苗条会让许多年轻女子心生妒意,举止之大方从容让台下的观众都有些望而却步。“她”们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极力模仿女性,表现之夸张让真正的女性都自愧弗如。然而当表演结束后,“她”们来到屋外阳光下和游客们合影时,明显看出“她”们背部黝黑粗糙的皮肤、粗壮的骨架、突出的喉结等男性特征, “她”们的声音因变性后长期服用雌性激素而变得怪怪的。一个人妖朝我走来并向我微微一笑,我竟感到一丝恐惧,不知如何面对“她”。虽然我努力想表现出对“她”们应有的尊重,可在心理上觉得很难和“她”们靠近。看报道说,人妖大多是穷人家的孩子,他们为家庭也为自己而牺牲自己的身体(当然也有少数异性癖者)换取舞台上短暂的光辉。“她”们的寿命都很短,一般不超过四十岁,且要经受变性后肌体的异常反应和各种病痛折磨。那位装扮成印度舞女的人妖见我无意和“她”合影,失望地走开了。
木姐至南坎的路况很差,一路上尘土飞扬,车子颠个不停。导游小姐一再说:“缅甸的山好水好就是路不好,大家就当是做一次免费按摩。”她又介绍起缅甸的风土民情:缅甸一年分热季、旱季和雨季,没有冬天,所以房屋构造都很简单。缅甸教育和医疗是免费的——在经济如此落后的国家竟有这样的制度,多少有点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经过一片草坡时,导游小姐说:“这里是缅族小猫和小狗(对青年女子和男子的称呼)谈情说爱的地方,有没有哪位男嘉宾想留下来,找一个缅族小猫?我可以当红娘。”引发车内一片唏嘘之声。途经一片开发区,有许多小别墅拔地而起,导游小姐说:“这一栋别墅价值人民币20万,有哪位先生买一栋,就可以找几个缅族小猫伺候了(在缅甸可一夫多妻)。”
南坎县城的街道和房屋布局要比木姐市整齐和美观,几乎是清一色的平房,木壁、青瓦、流沿、飞廊,感觉仿佛走进中国明清时期的街市中。登上一座塑有佛像的假山,城市全景尽收眼底,一片一眼望不到边暗青色的屋顶,其间点缀着片片翠绿的枝叶,景象极为壮观,犹如中国古代的宫殿群。
旅游车从南坎县政府和议会驻地前经过,只有两排木结构平房,暗黑的墙壁,淡蓝色的窗棂,深绿色的屋顶,与周围的芭蕉、棕榈相互映衬,虽然简陋了些,却别有一番风格与情调。
返程时正遇小学生们放学,一大群身着校服的学生走在街上,分外显眼、悦目。他们表情纯朴,步伐从容,金色的夕阳照在他们洁白的上衣和绿色的筒裙上,也照耀着缅甸那灿烂美好的未来。
导游小姐甜美而柔和的声音提醒大家:我们正在回国的路上。夕阳将山峦、草坡和大片的庄稼镀上一层金色。池塘里有许多孩童在戏水。暮归的人们停在路边,脸上挂着虔诚的微笑,仿佛让出道儿欢送我们回国。路边的景物飞逝,翻过最后一道山峦,远远地畹町大桥在向我们召唤,我在心里激动地叫到:祖国,我们回来了!
此次缅甸之行虽只有短短的一天,所见仅是窥豹一斑,但毕竟领略到一种异国风情,这种体会是无法从电视、报纸和杂志上获得的。
2001年9月,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