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面试辅导

     自从成为面试教练后,经常与客户探讨关于面试的话题,记得曾有个年轻的客户在购买产品后,提出:“面试时怎样突出个人优势,求面试策略和面试技巧攻略”,我直接回答说,“如果,你只是想要面试策略和攻略,可以去百度,而我们的服务理念是,针对你的情况,帮助你get到心仪的岗位。”

      是的,我们的理念是成为一名“职伴”者,帮助客户找到自己的定位,陪伴客户一起成长,而面试,仅仅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我们会帮助客户梳理面试的底层逻辑,帮助客户建立自信、用真实的一面来应对面试。与所谓的攻略和技巧来达到面试的目的不同——如果,采用不适合自己的攻略技巧获得岗位,很有可能这个岗位不适合应聘者,而应聘者还需要花时间和精力去证明自己不适合,更有甚,几个月以后,还需要再次面对找工作问题。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面试,就是企业通过面谈沟通,了解应聘者的所具备的能力、经验、潜质和优势,能否匹配岗位并为公司带来什么价值,能否融入公司团队,是否比他人有更高的性价比,这三个方面正是决定一个应聘者能否入职的主要因素。

        换而言之,有能力和经验不一定决定一个人能否拿到OFFER,还要考虑其过往背景和文化理念能否适应公司,在前2者都匹配的情况下,余下的是性价比问题,包括动机、年龄、性别乃至薪资要求等,是不是比其他的应聘者有更多的优势,例如应聘一个HR主管的岗位,毕业2年的本科生可能会比毕业2年的硕士生更有优势,因为前者更年轻、薪资要求也会更低。但大部分的优势,也仅仅是相对而言。

      因此,作为面试教练,我们的价值在于,帮助客户梳理自身的能力和经验优势,了解所应聘公司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培养结构化思维和表达逻辑,解答面试过程中的各种困惑,甚至于帮助客户梳理个人职业规划和学习规划——构建客户自身的优势。

      上周,有位陪伴了2个月的客户,发信息告诉我,在最近的一次面试中,自己和HR总监仅交流了15分钟,就拿到了区域经理岗位的OFFER(历次面试中岗位职级最高),感觉有些懵、不太真实,但遗憾的是薪资比预期少,纠结是否要接受。为此,我再次对其做心理辅导,鼓励她自信地面对这个消息,通完电话后,她主动与公司的HR提出加薪要求,并得到HR的正面回应。

      该客户的情况不在于能力问题,而是年龄和背景,没有很好的加持,加之欠缺面试经验,不够自信。面试辅导前,曾面试了近10家公司,没有一家能够通过一面;辅导过后,连续面试了几次主管或经理岗位,都能够进入复试环节且反馈不错,但因几次面试几乎都有更年轻的竞争者,一直没有拿到OFFERE。复盘了这次面试过程,问题表达的内容都差不多,但她增加了一个动作,回答问题前,主动询问面试官,想了解哪一方面的内容——这一行为,我曾经给她灌输过的一个思维模型之一,也正是这个行为,让面试官看到了她的不卑不亢。至于一些劣势,比如年龄大或几个月没有上班,其实,从公司层面换一个角度来看,也可以成为优势:稳重、抗压、谈薪较弱、入职更快、忠诚度更高。

        面试不是一次短暂的行为,而是一个系统机制,应聘者不会是因为面试表现好而一定被录取,也不会因为面试表现不够好而一定不被录取。说不定,有其他竞争者表现得更好或更不好,或者其他应聘者的性价比更高或更低,也或者面试表现虽好、但与当前的岗位不够匹配。

        从简历进入面试官的眼里,面试就开始产生。如果简历或面试头几秒中,给面试官留下好印象,那么,面试过程很可能都是在印证应聘者是否匹配岗位要求;如果简历或在面试头几秒钟,给面试官留下不太好的印象,那么,在整个面试过程中,面试官都可能以挑刺的心态,印证自己对应聘者不满意的地方。

        面试也不是到结束面谈为止,如果被录取,企业还会根据面试表现对应聘者做岗位定位、薪资定位、甚至工作任务角色中的定位;如果未被录取,应聘者本人依然有机会进入面试官的人才库中,而且,该人才库还会因面试官而移动。比如,面试官会将人才库中的优质应聘者介绍给同行,或者面试官本人离职换岗后,依然会启用人才库中的应聘者。

        面试辅导,持续探索和学习,挖掘问题背后的原因,陪伴客户一起成长,是职责、也是乐趣。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面试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