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正经留学系列】1、出国,到底给我带来了什么?

MAMAMIA意大利语(010-58477575)导言:走过了这么些年的风花雪月,也见过了这种天才,小屁孩,熊孩子,奶妈,绝心斗士,代购狂人,美女作家,歌唱名士,建筑设计师,搬砖,打酱油的。

不一而足。他们的生活,就是我们电影的剧本。而在这万里千浪之中,有一位叫做安培博洛尼亚美术学院插画专业)。她的文笔优雅,思想纯真,她,是个普通的女孩子,也是个画画的。对她,我们没有绚烂高大上,她是个普通的留学生。

不是为了她,我们决定做一个系列。而是为了让即将出行的你,看看未知无垠的世界。感受这份天地,这份真实,因为她每一天都在上演。

下面,请各位摈弃凝神,我们的故事即将开始:

来意大利四年,身边越来越多的人问我:“出国给你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变化?”我也认真地想了想,一脚跨出国门以后,反而发现世界小了:眼睛里只有要做的事,没有看不懂的人,简单多了。

我是个画画的人,画画的人到哪都无非是换个地方画画。就好像一朵花,长着长着需要换盆儿了,但是在哪个盆儿里也都是生长。

除了换盆儿,有的植物可能还需要嫁接。因为这些植物需要的养分不同,所以只能选择一种有差异的生活方式。

而这样的差异所带来的果实也就更甜。中国有句老话叫:“樱桃好吃,树难栽。” 难就难在嫁接这一步,因为嫁得好了出樱桃,接得错了就只有樱桃枝了。

然而,出国就是““换盆儿”又“嫁接”。因为这期间的差异还是很大的,从时间上、空间上、物质上、精神上都不一致。比如肤色,比如阶级,还有更可怕的思维模式。

起初我不适应,我很反抗,甚至觉得这个世界再也好不了啦。后来我发现这个差异就是世界的好,而且超乎想象的好。

比如我住学生公寓的时候,经常听到白人抱怨黑人的体臭而学校却偏偏安排每个公寓都有黑人入住。也听到过黑人和我抱怨自己在街边和亚洲姑娘打招呼却总招来白眼,而我就是那个经常翻白眼的人。

他们觉得这只是一种相识的方式甚至是赞赏,而作为一个中国女孩的我只想说一句:“呸!臭流氓!”

当然,那是以前,现在我能明白了,他们真的就只是想赞美你而已,你觉得对方是臭流氓是因为你自己打开了流氓搜索模式罢了。

你说生活多可笑?语言不同,文化不同,同一件事的看法竟然是极好与极差的两极差异,而当你真心去了解对方文化的时候,你可能也就改变了自己最初的看法,还可能拥抱差异。

再比如,现代欧洲人会因为老祖宗发起过恶性战争而感到羞愧,会因为上代人对世界造成的危害而感到忏悔。法国就一直以:“自由、平等、博爱“来关爱黑人兄弟。

而巴黎的一部分街区却被这个“博爱”搞得又脏又臭,和当年奢靡的“法兰西”有着天壤之别。但就是这拨黑人兄弟帮法国在2018年的世界杯中踢到第二名。

有时候,我们中国留学生在一起也会吐槽意大利同学的绘画基础功太差,差到连型都起不准,差到只能用材料与技法去弥补缺陷。

但是他们画面的感染力与对插画的理解是我们所不能及的,恰好这也才是画的本质。在中国,技术层面的“画得好”已经不难找了,但是绘画的感染力,讲故事的节奏感是我们所不行的。

我觉得这和中意两国的饮食文化很像。意大利菜是很在意食材本身的味道的,牛排三分熟、带着血水端给你,你自己决定加不加盐。沙拉从来不加沙拉酱,只放油、醋、盐。

而中国的日常饮食讲究什么?煎炒烹炸火要大,酱油老抽十三香。少于三种辣椒的剁椒鱼头不能见客,回锅肉要过三次油才能上桌。

所以,有的人爱吃中餐,有的人爱吃西餐,口味不同罢了。说到底,出国不是什么脱胎换骨的大改造,最好也别把国外想的太好。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有什么样的留学生活。给你带来改变的只有你自己,是你看到差异以后接受它、学习她,然后你才改变了。比如我,原来爱喝小米粥,现在爱上了吃披萨。没觉得不爱国,也没觉得崇洋媚外了。

毕竟,不是所有的植物都需要嫁接,甚至很多的植物也不用换盆儿。重要的是你得知道你是谁,想要什么样的生活。

你可能感兴趣的:(【意大利正经留学系列】1、出国,到底给我带来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