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 《看见》【127/365】

年少的时候自觉读经典,谈不上喜欢,却非名家不读,能吸引我读下去的篇章的确很少,只是知道这些都是好书,所以让自己压着头皮往下读,就这样我苦涩的读完了《红与黑》《复活》《简爱》等不朽名著,但当我开始读王小波的《黄金年代》和《天长地久》,被一种代入感拉进了小说的情节之中,我也深切的感受到了名著的力量,往后我再去读张爱玲时我会小心翼翼,每读数页都会停下来,静下来细细思考,这也养成了我慢读的习惯。

这次拿到《看见》这本书,在未翻开第一页之前我却让自己在思想上有一个准备,这样畅销的书会为了满足读者的胃口而有选择性的调整内容吗?书中的思想是不是柴静的真实情感?我是欢喜还是失望?

不知道柴静是故意放低了姿态还是本色不变,整部书读完都没有感觉到距离,温润如水,慢声细语的讲述着她和她们的故事,这字里行间又仿佛是悄悄的向你倾述,让我又回到了多年以前,细读一位朋友的书信,很多事情是专门为我而讲,一位小姑娘严肃认真而又带着调皮,让人怜悯、钦佩且心生羡慕。

记者是什么,他们的工作就是准确、客观、真实的向观众反应新闻事件的本身,但这又是一份极难的工作,整个新闻事件从哪里作为切入点?如何联系新闻当事人?准备的问题怎么样更有代表性……所有的这一切工作都必须要站在一个中立的位置,不能有丝毫的思想倾斜,不能有一句自己的评论观点。

因为是中央台的记者,这个平台就为你设定了高标准,本来已经小有名气的柴静刚入央视似乎大脑就被格式化,即使最简单的工作也是一错再错,越是被领导骂越是畏手畏脚,在自我否定和怀疑中失去了自我,在最艰难的日子里柴静也考虑过放弃,把自己退出的日程表都做了出来,就是在惊恐不安中她却一路走了下来,她的成功也是验证了陈虻眼光的毒辣,也证明任何一个人变牛都不是一件突然事情。

书中小柴的语言都是平时的,但记录的事件却足够震撼,玉树地震、北京非典、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从时空连线做到了新闻调查再到看见,电视中我们看到了新闻事件的本身,在书中我却看到了新闻播放之前以及这个新闻事件的背后,这些事件都是有血有肉,或者置人于九死一生的处境,或是带着让人感动的温暖,或者是苍白的凄凉,稍感欣慰的是这个新闻团队的拳头没有打空,招招刺痛的都是这个社会的要害。

书中记述了“好人”更真实的一面,也揭露了“坏人”不可忍受的丑陋,书中却含糊了“好人”“坏人”的概念,即使是确着的占据面前也无法拿出一个衡量的标准,没有一个坏人会承认自己的坏。

陈虻、崔永元、白岩松,用一个同事的眼观向我们讲述这些人,了解一个不一样的他们,他们也值得我们去了解,包括柴静。

一个看似瘦弱的小姑娘竟有可摧毁一切虚假的力量,平易近人的慈眉善目下藏着火眼金睛,柔声细语的言辞又犀利的像一把锥子,不经意几个问题就能把任何人问的发慌,这就是柴静!

看了这本书我真的看见了很多,用眼睛去看,也用心去看,见与不见都让我思考良多。

正如书中所讲“我们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不断的从蒙昧中醒来,这项工作恐怕要用一生去完成”,《看见》还会再见!

你可能感兴趣的:(再见 《看见》【127/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