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邵咪诺 2020年11月13日

许久不见,你的台风愈发稳重,落落大方。声音一如既往的动听,语言节奏把握的很好,娓娓道来。真是个大姑娘了,很自信。

你演讲的切入点很有新意,大家经常在电视上看到有关古代餐饮的片段,戏说成分居多。很少有人去探究古代人究竟吃什么,怎么吃。这说明你在选题的时候动了脑子,在组织内容的时候费了心思。有很多同学可能正在为”讲什么“而烦恼,不妨借鉴一下邵咪诺的做法,多动脑子想一想,如何从一个简单的主题下手,深挖出更多有意思的东西。

像你上次有关通讯史的演讲一样,你用时间轴为线,展开了这部美食之旅。PPT制作的非常精良,内容丰富。演讲的结构也很有逻辑,从历朝历代饮食的特点讲起,列举了不同时期的食材、烹饪方法,而且还介绍了外国的饮食文化。特别是最后关于饮食科学的分享,古今中外融会贯通,把“吃好吃饱”的知识分享给大家。更重要的是,你的演讲有“观点”,比如,你总结了古代餐饮风味的特点,得出了吃货还是不要穿越的结论,这中总结提炼的方法很值得同学们学习借鉴。

中国“吃”的历史源远流长,历来就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可见饮食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古代的文化圈,爱吃的文人数不胜数,最不避讳自己是“吃货”的恐怕要数苏东坡了。“东坡肉”你们肯定都吃过吧,“正是河豚欲上时”,“日啖荔枝三百颗”也是他对美食的态度。

苏轼爱喝羊汤,就写下《羊汤颂》;爱吃猪肉,就有《猪肉颂》;吃一口饼就写出"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喝一壶酒就吟唱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59岁时贬惠州,苏公迎来了仕途最低潮的时期。他不抱怨,不挑剔,不管物质多艰苦,始终胸怀一颗达观洒脱之心,日子总能过得苦中作乐。很快,他发现惠州其实是个很美好的地方:“惠州风土食物不恶,吏民相待甚厚。”他自己耕种了品种繁多的菜园子,《荔枝叹》就诞生于此,“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林语堂为苏东坡立传时给这位偶像罗列了一长串新奇身份和标签,“无药可救的乐天派”就是其中一个。读过苏东坡的诗词散文,你就不难知道,这位闻名于世的大文豪不管身处何地,也不管何种境遇,他总是以一份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面对日常,认真细致地对待一饭一蔬、一饮一食。

”吃“,不仅可以果腹,更渗透着无穷的哲思。

在这世间 ,唯有爱与美食不可辜负。

你可能感兴趣的:(《吃》邵咪诺 2020年1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