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课堂:从教到学的转变

      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下了他的教育理想:“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我想也许以生为本、以学为主的“学本课堂”能够接近这样的教育理想。以前的师本课堂理念下教师思考的是如何教,而生本理念下教师思考的应是如何促进学生更好地学,我们要用一颗耐心静待花开。那么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如何使“教”转化为学生的“学”,从而做到教师少教,学生多学,教师不教,学生会学,使生本教育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既高效而又充满活力呢?

      我认为教师应在思想上牢牢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学生着想,在教学中做到“脑中有纲”、“胸中有案”、“心中有爱”、“手中有法”的同时,更应做到“心中有生”、“心中有人”,这样的课堂才不会是“满堂灌”,才不会是“填鸭子”,才不会让学生陷入“题海”,这样的课堂,才有可能是有效的,高效的。一切的教学活动都是为学生服务,我在设计教学过程时遵循“以生为本”的理念,关注每位学生的学情及身心发展情况。这个切入点找准后,实现生本教学就成功了一半。那如何达成另一半呢?下面我选取一些平时教学中的典型案例来谈谈我的做法:

      一、以生为本,转变教学新理念

      在教学《凡卡》一课时,我主要抓住两条线:一是让学生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之后,适时引领学生抓住有关挨打的一系列方式——揪、拖、揍、戳,并要求学生做上着重号。再引导学生转入对“回忆欢乐”内容的品味、感悟。体会“守夜”、“乡村夜景”与“凡卡和爷爷一起看圣诞树”的快乐。然后,抛出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凡卡的遭遇是这样的悲惨,可是作者为什么要写上这样快乐的情景?让学生通过反复研读,体会到作者运用了对比、反衬方式,达到了“以喜写悲,悲更悲;以乐写愁,愁更愁”的效果。二是在品味文本语言时着力。我紧扣文本基调指导学生朗读。例如,凡卡遭毒打,苦苦哀求爷爷这一部分,通过范读,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体会凡卡悲惨的遭遇。最后我又为这篇文章作了拓展,配乐朗读了凡卡的结局。到位的朗读指导,与情境的创设,有趣生动的引领,这都是在学生自主阅读、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进行的。课堂上不但注重了语言的习得,更注重了写作的习得,使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都得到提高。

      将字词教学有效纳入课堂中,促进了课内外的协同,集约高效地达成字词教学目标。实践证明,这一举措效果还是不错的,及时检查预习,反馈字词掌握情况。多数学生在课堂上随即巩固,不需多下额外功夫,省时高效。

      在课节紧张的现实背景下,我们必须想方设法整合、集约教学过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课堂充分彰显个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以学为主,激发课堂的生命欲

    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时,在探究学生提出的问题“小女孩没有卖掉一根火柴,爸爸为什么打她,难道爸爸不爱自己的女儿吗”时,全班同学展开了热烈的交流,各种各样的说法、想法,出乎我的意料。说法虽然多种多样,但无不体现各不相同的生活体验和对小女孩的同情。

      ——“是不是家里还有人生了重病,等着卖火柴的钱去救命?”

      ——“一定是她爸爸喝醉酒,失去了理智,要不,怎么会这样对他的女儿?”

      ——“可能家里等钱还债,被人逼急了,没办法,才让小女孩出来卖火柴。”

      ……

      急迫的“交流欲”,是学习产生互动的必要条件。在课堂上,我班的学生往往会表现出一种强烈的交流欲望。他们争着交流自己的想法和看法,这时的他们已经成为了课堂的主人,而我只是一位引导者,真正把课堂的主题权交给了学生,学生的“学”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素质,不断地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多对比,多反思,提高自身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并真正地达到教育的理想境界:以生为本、以学为主,打造学本课堂!

你可能感兴趣的:(幸福课堂:从教到学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