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囤积的物品看自己

前几天看了本关于整理的小册子《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日本的近藤麻理惠写的,一口气看完的,写的很浅显易懂但很有意思。之所以觉得这本小书(不厚,手机电子书不过400来页)有意思,是因为这本书和我以为的整理书籍全然不同。我以前认为,整理嘛,不过就是把家里弄的干净整洁点,收纳箱子,把自己的东西摆弄的看起来像是商店置物架一般,也就是整理的最高境界了。

事实证明,我低看了整理。近藤麻理惠,是个除了整理其他什么都不会的人(原文)。但这本书不是一本关于整理方法论的汇总,而是她的整理之道。是的,是一种道,而不仅仅是关于整理术。

这本书里有两个观念,让我很震撼。

一个是人与物之间的缘分。

一个是从自己的物品中看出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

人和自己拥有的物品是有缘分的。世界上物品那么多,人那么多,恰恰是你拥有了它,这是一种缘分。人与物的缘分就像是人与人一样,缘分到了,自然相聚;缘分没了,自然离散。有缘分的物品,你会对它心动,这份心动,可能是一时,可能是一段时间,也可能是一辈子。你去年喜欢的衣服,你喜欢了它一年,今年你不喜欢了,放在衣柜里,久久不穿,这就是你和这件衣服的缘分尽了。不要强行留下它,当你不再喜欢它,不再穿着它出门,它只会在你的衣柜里一日日散尽光芒,击落灰尘。送走它吧,谢谢它带给你的快乐。

只留下当下心动的物品,舍弃当下不心动的物品,就是整本书的核心观念

怎么判断自己是否心动呢,和物品对话,坦诚的问自己,自己是否因为它的存在而心生雀跃。在和物品的对话过程中,你会发现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是对过去的不舍”还是“对未来的不安”还是两者兼有。在整理我自己的衣柜的时候,我发现,很多衣服都是我不喜欢的,穿上去会丑丑的那种。我以前留下它们的理由就是:我现在有点胖,那就随便穿吧,以后廋了,再买好看的。事实上,近十年来,我没有瘦下来过,而自己衣柜里满满的都是自己不喜欢的,随意买的衣服。细思极恐,对未来怀抱美好的期望,当下随意对待自己。每一个今天决定了明天。每一天,我都不喜欢现在的身体,那,自己想要的未来,绝对不会到来。

整理我自己的书柜时,我发现了很多自己认为将来会看的书,当下却不会打开。有各种语言学习书籍,有绘画学习书籍,天知道,它们在我的书柜里都待了好些年了,我从未打开看过哪怕十页。

我送走了三分之二衣柜里的衣物,二分之一书柜里的书。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个乐观开朗,不怀念过去,也不畏惧将来的人。事实证明,我高估计了自己。

不喜欢当下的自己,觉得未来自己的会更好,却没有行动加以改变。阻碍和拖延自己行动的,是恐惧吧,恐惧自己努力了行动了,却依然没有变化。那样自己会绝望的。不如就这么不努力的平庸着,臆想着自己行动后的变化。写到这里,有些难过。自己竟然是这么怯懦的一个人呢。

我收拾好自己的书柜和衣柜,写下了这篇文字——写作这件事情,我也拖延放弃了很久了。




附录:《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chapter5之 是“对过去的执着”还是“对未来的不安”

“不心动的东西就丢掉”

如果你试过这样的方法,定然会感到对物品是否心动的判断不怎么困难,因为在你接触物品的一瞬间就已经找到了答案,困难的应该是做“丢弃”的决定。

“这个烹饪器具今年没使用,也许以后还会用的……”

“啊,这是前男友送我的首饰。那时候感情可真好啊!”

我想正是上述的种种理由阻碍着物品的丢弃。

如果进一步深究不能丢弃的动机,其实也不外乎两个,那就是“对过去的执着”和“对未来的不安。”

在选择物品的时,如果感到这个物品“没有心动感,但也不愿丢弃”,则不妨像下面那样,暂时停下,做进一步思考。

“这个物品是因为‘对过去的执着’而不愿丢弃呢,还是因‘对未来的不安’而不愿丢弃?”

请你对不愿丢弃的物品逐一思考,明确其属于何种原因,这样就能很快了解自己拥有物品的倾向。你会由衷的发出这样的感叹“啊,我属于‘对过去执着型’”或者“我属于‘对未来不安型’”或者“我属于‘二者兼有型’”。

为什么说了解“自己拥有物品的倾向”很重要呢?因为自己物品的拥有方式能反映自己出自己生活的价值观。

拥有什么样的物品等同于拥有什么样的生活态度。“对过去的执着”或者“对未来的不安”不仅是自己拥有物品的方式,也是人际交往的模式,选择工作等的标准。

比如,一个对未来惶恐不安的女性在选择交往对象时,她不是纯粹以“我喜欢这个人,和他在一起就开心”的理由与其交往,而是惴惴不安地这样想着:“如果和这个人相处也许会得到些好处。”或者:“如果和这个人分手也许再也找不到比他更好的人了”有了这样的理由,她即便是不喜欢那个男性也会愿意和他一起生活。就选择职业来说,她也不是以“我喜欢这项工作”或者“我想做这项工作”为理由来选择,而是这样想:“如果能进入这家公司工作就好了,因为它是大公司,就是跳槽也比较容易吧?”或者:“只要取得这种资格证书就该安心了吧?”她通常就是以这样的理由来选择就职的公司和自己的工作的。

至于对过去执着的人则是另一种表现。有的人以“我忘不了分手两年的恋人”为理由,无论如何不愿开始新的恋爱。有的人明明知道现在的工作方法不对,但他借口“以前就是用这种工作方法做成功的”,就是不愿改变工作方法。

如上所述,当你秉持“对过去的执着”或者“对未来的不安”时,就会发生不愿丢弃物品的情形。对自己而言,到处都是无法判断对现在来说,什么是需要的、什么是多余的以及“自己想要得到什么”的状态。由于无法判断需要的物品和追求的物品,不需要的物品就会不断增加,结果无论是物理层面还是精神层面都会被大量不需要的物品所淹没。

怎样才能理清什么是自己现在所需要的物品呢?我认为还是应该先丢弃不需要的物品。无须去远处寻求,也无须新购物品,只要对自己拥有的物品进行认真判断,减少那些不需要的物品就可以了。

坦白说,面对这些物品并丢弃它们是一项痛苦的作业。

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不得不重新面对自己过去的荒唐、愚蠢和不理性。

我在丢弃物品的过程中多次反省自己,深深地感到羞愧和后悔。丢弃的大量物品中,有我小学时代积攒的带有香味的橡皮、初中时代迷恋的卡通画、高中时代因逞强而买下的完全不适合自己的衣服,还有根本不需要、只是在购买时满足了虚荣心的手提包……

“啊,迄今为止我花了多少冤枉钱哪。”

“真是对不起父母!”“怎么会让这些长期不用的物品占据着房间里的宝贵空间呢?”

在把那些无用的物品扔进垃圾袋之前,我不知多少次发出这样后悔的心声。

尽管如此,存在无用物品的事实是不容抹杀的。这些无用物品都是过去自己选择的结果。我认为最危险的是,对那些无用物品的存在熟视无睹,仿佛否定自己过去的选择一样,粗暴地丢弃这些物品。所以,我反对无意识地囤积物品,也反对“不加思考地丢弃”的做法。我想即使在丢弃之前也应该面对每一个物品,让彼此充分交流感情,这样才能处理好人与物品之间的关系。

对于现在拥有的物品,我们共有三条可以选择的道路。

现在就面对;总有一天会面对;到死都不面对。

选择哪条道路是你的自由。但我绝对推荐“现在就面对”的道路。透过物品,我们能正确的审视自己“对过去的执着”和“对未来的不安”,最终找到对现在的自己来说极其宝贵的东西。于是,自己的价值观就会变得十分清晰,今后的人生选择也会不那么迷茫。

若能不再迷茫,且对自己选择的事业倾注极大的热情,就能成就更大的事业、因此,面对物品刻不容缓,越早越好。如果你要开始整理作业的话,就是现在。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囤积的物品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