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幽默感》李新

【原创】求知若渴,虚心若愚。

【评分】⭐️⭐️⭐️

【微信公众号:漫游在云海的鲸鱼】支持复制粘贴读书笔记

目录

  • 人类到底为什么会发笑
  • 自嘲是你的铠甲
  • 所有吐槽都是一种情绪释放
  • 好的幽默来自对生活的洞见

人类到底为什么会发笑

聚会时大家都兴高采烈、热情高涨,你却独自坐在旁边插不上话,好不容易鼓足勇气跟大家互动一下,却让原本热闹的场面瞬间冷场,你也尴尬到无地自容?来到一个新单位,你想要自我介绍,却在报完名字后就满脸通红,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团队活动,你被要求发言,站起来的瞬间,你却感觉大脑一片空白,面对无数双望着你的眼睛,只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年终跟领导汇报工作,其他同事都侃侃而谈,你却像个闷葫芦,半天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本来工作做得不错,功劳却成了别人的,让你恨不得抽自己嘴巴。

好消息是,这个技巧是可以学习的。在幽默这件事上,刻意练习比天赋更重要。大部分的幽默并不来自灵感,而是来自幽默的思维方式和技巧。

你的生活中是不是会遇到这种人,他会给你讲很多网上的段子和笑话,可是你并不觉得这个人幽默,甚至可能觉得他有点烦。所以就算你变成一个笑话集锦,别人也不会觉得你幽默。

著名剧作家萧伯纳曾说:“幽默就是用最轻松的语言,说出最深切的道理,在表面上感到很可笑,如果继续往深层挖掘,便会从心底里会心一笑。”所以,幽默并不是肤浅的搞笑,它体现了一个人的内涵和修养,幽默的语言具有沁人心脾的神奇魅力。

作为脱口秀节目和情景喜剧的创作者,我每天都要研究什么样的人好笑,什么样的事有趣,台词要怎样写才能让人捧腹。如果让我试着给幽默下个定义,我会说:“幽默就是从一个有趣的视角来讲述痛苦和真相。”这个定义里面有三个元素:有趣的视角、痛苦和真相。

就是你要站在一个独特的视角去观察这个世界,这个视角跟正常的视角是有偏差的,这个偏差的角度造成了新奇感、意外感和幽默感。

建立独特的视角,你就处在了一个说什么都好笑的幽默区。要做到这一点,你可能需要比别人多一点天马行空。

比如你为脱发烦恼,你可以用自己头发的视角来看待自己:这家伙为啥要做程序员,就不能为了我换个工作吗?长在这家伙的脑袋上太不容易了,随时都有牺牲的风险。成天熬夜,还吃垃圾食品!昨天跟我约会的那根头发,今天已经被冲进下水道了。

当你站在一个足够独特的视角去观察这个世界的时候,你就能看到事情荒诞的地方,甚至匪夷所思的地方。

幽默的第三个元素,就是痛苦和失败。平常说话时大家会说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而幽默是把生活中失败的、痛苦的、糟糕的事情,用另一种方式表达出来,从另一个角度给人启迪。

比如表白失败,比如当众出糗,或者高考失利、找不着女朋友,等等。这些糗事、囧事,可以是自己的亲身经历,也可以是你在生活中观察到的别人的事情。大家可能听说过有一位程序员,因为写了一个程序,为自己抢到了一盒月饼而被开除了。

这件事对当事者来说是一个倒霉的经历,因为一个念头丢了一份高薪工作。但是吃瓜群众大多以一种八卦娱乐的心态来看这个新闻,于是有了很多欢乐的吐槽,比如:“总以为学编程能拿到五位月薪,想不到最后到手的是五仁月饼。”“来我公司吧,新入职员工月饼不限量领取哟。”你可能说这也太没有同情心了!但是你要了解人性,在没有造成真正伤害的情况下,人们更倾向于用吐槽来获得心理上的优越感和宣泄感。

你可以想想你听到的那些打脸梗。比如:“我最讨厌两种人,一种是有地域歧视的人,另一种是北京人。”这里面有明显的逻辑矛盾,因为讲话的人暗示自己没有地域歧视,转脸就说自己讨厌北京人,正是这种猝不及防的逻辑矛盾造成了意外感,而这种意外感正是让我们发笑的根源之一。

在生日聚会上看到寿星被伙伴们来了个蛋糕糊脸,化好的妆瞬间花掉,你可能会忍不住发笑。这就属于因优越感而发笑的情况。也就是说,你脸上干干净净的,而别人却变成了大花脸,你的优越感由此产生,笑也就产生了。

这段视频引人发笑的点就在于,雷军被全世界发现了他那带有浓重口音的英语发音,而看视频的观众,要么对自己的口语很满意,要么庆幸自己不必像他一样在大庭广众之下暴露弱点,优越感由此而产生。

北约峰会上几名领导人围在一起说特朗普坏话被摄影机拍到,这件事告诉我们,原来国家元首平时讨论的也不全是天下大事,而是跟我们一样,喜欢碎嘴八卦。

在这个段子里,特朗普被说坏话,北约领导人们被吐槽太八卦,因此吃亏的是“特朗普”和“北约领导人们”,作为听众的“我们”占便宜。

这种类型的幽默,很大程度上来自触碰敏感话题造成紧张感,让话语处于打破社交禁忌的边缘。禁忌或敏感的话题特别能让听众产生宣泄感,这就是宣泄型段子大多是荤段子或者政治段子的原因。

以政治段子为例,它符合幽默的“向上攻击”(Target Up)原则,也就是吐槽、嘲讽身份和地位比自己高的人;这也是特朗普特别受到全世界的段子手欢迎的原因——他既有钱又是美国总统,却槽点满满:自大、傲慢、任性、蔑视规则,总说一些被人嘲笑的傻话。关于他的笑话成为全世界人民的减压剂。

例子中妻子“有了”是一个异常信号,这个信号会令人一惊,感到紧张。丈夫可能会想:“哎呀,我要当爸爸了!”可是听到最后才知道是讽刺自己胖。在利用宣泄感营造幽默的时候,想要达到最后的宣泄和释放,就必须先营造一种紧张感。而且,前面冒犯得越厉害,后面解除得就越痛快。

年会上,一个同事吐槽道:“咱们公司天天变业务方向,加班加到吐,福利又差,要不是因为咱们老板这么有魅力,我早就辞职了。”

你看看这话说的,惊不惊险、意不意外?现在你明白为什么年会上吐槽老板那么流行了吧?就是因为它往往真实地表达了员工平时的不满,先让同事们都绷紧神经,然后又能漂亮地圆回来,打一个惊险的擦边球,大大地释放了大家的紧张感,通过笑获得巨大的爽快感。

观察式笑话,顾名思义,来自对生活的细致观察。观察式笑话简单来说就是观察生活中的漏洞,观察人们集体无意识的行为,尤其注意那些每天都在发生但是从来没有人说过的点。

制造幽默需要先从改变思维方式开始。意外感让人发笑,所以,你就要扭转思维,制造意外感;优越感让人发笑,你就要给人制造心理差势,让人产生优越感;宣泄感让人发笑,你就要制造冒犯和紧张,让人感觉到威胁以及威胁解除后的放松,由此产生宣泄感;熟悉感让人发笑,你就要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别人没有发现或者没有说出来的真相。

也就是说,意外感的核心思维就是刻意误导,优越感的核心思维是制造心理差势,宣泄感的核心思维是攻击和冒犯,熟悉感的核心思维是发现真相。

“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意思就是,幽默既需要有合理的部分,也需要有意外的部分。

“情理之中”非常重要,因为情理出现,听众开始根据自己的经验假设人物在这一情境中的各种行为。“意料之外”,就是人物实际做出了一个跟假设不同的行为。

在正常的语境中,医生说的拍张片子,指的是拍张医学影像。但是,对于小孩子来说,她的知识储备让她想到的是照相,所以她问要不要笑。这个回答打破了大人的正常预期,所以大人会觉得好笑。

我去求职的时候,简历上要求我填得过何种奖励。我马上就写上:昨天我刚中了雪碧的“再来一瓶”。这就是幽默的第一个关键思维方式——“刻意误导”,这个思维也叫“违背预期”。刻意误导的意思就是前半部分要引导听众往一个方向去,到后半部分,要往另外一个方向去。

差势:比糟更糟,让对方产生心理上的优越感。我们说幽默是研究失败者的学科,如果你希望你的故事能够有幽默的效果,就要讲不好的事情。如果对方的事情本身已经很不好,你就要讲一个比这个事情更糟的事情,让听的人产生心理差势,在心理上拥有优越感,继而产生哈哈大笑的欲望。

差势思维就是:你好我坏,或者你糟糕我更糟糕。无论对方是什么状况,你永远比他差一点,给他的感觉永远是“我不如你”。这样对方在心理上就有一种跟你有距离、有差别的感觉,会在心里产生优越感,觉得比你好、比你强,从而产生笑的冲动。

我的一位同学曾经给我们讲过他的恋爱故事。他是这么开头的:“你们知道女孩如果不同意跟你处朋友就会说‘你是个好人’,对吧?我现在就来给大家讲讲我一周集齐7张好人卡,召唤神龙的故事吧。”顿时,全班同学都竖起了耳朵。

从心理层面来讲,人并不是总要从别人的痛苦中寻找快乐,很多时候,紧张之后的放松和宣泄给人带来的轻松和愉悦,甚至比优越感给人带来的感受更深,更能触动人的内心。所以,我们说幽默需要一点攻击性,这也就是我接下来要说的幽默的第三个思维定式——攻击性思维。

美国有档知名的脱口秀节目叫《艾伦秀》。有一次,一个来上节目的女嘉宾刚刚跟主持人艾伦握过手,坐下就说:“我得了重感冒。”
艾伦马上假装嫌弃地抽出一张纸巾来擦手。女嘉宾先是一愣,反应过来后开心大笑。这是一种假性攻击,也就是攻击别人不是真的去戳对方致命的痛点,而是去挠对方的痒痒,既给人制造紧张感,又不会真的给人带来伤害。

艾伦假装嫌弃地擦手,就是制造紧张感,让对方一下子感觉到紧张和尴尬。这种“逗”对方一下,就是“冒犯”。因为重感冒并不会真的给人带来危害,所以,女嘉宾很快反应过来,感受到艾伦的幽默,她一下子放松下来,然后哈哈大笑。这种“冒犯”在说者与听者之间制造了短暂的假性紧张感,让听者在紧张之后突然放松,内心感觉被挠了一下,然后哈哈大笑。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段子中,如果对方不是感冒,而是有身体残疾或者其他自己不能改变的状况,那么,直戳对方的痛点,就有可能真的给对方带来伤害。

攻击自己,你要说自己哪里很差;攻击别人时,你要说出别人哪里很差;攻击一个事件时,你要说出这个事情哪里不对,哪里让人生气,哪里愚蠢,哪里困难。

冒犯别人,就是在对方的短处和痛点位置下手,这样才能让对方的神经紧张起来。只有在真的紧张之后,对方才会有长舒一口气的放松,达到好笑的效果。“冒犯”最绝妙的是你对对方的底线摸得很清楚,你的段子再有一毫米就触碰到对方底线,你几乎要插线走火了,结果最后安全弹回,毫发无损。

初阶段位:好笑。好笑,就是说这种幽默本身并不表达什么,只是好笑,比如很多相声作品。郭德纲的相声里经常会出现他调侃搭档于谦的段子

虽然这一段位的幽默没有太多的内涵,但并不代表它不重要。因为好笑本身也是有意义的。这就像你掌握了一套拳法,虽然完全没有内力,但是打起来还是虎虎生风。毕竟现在大家的生活压力都比较大,哪怕是单纯的娱乐也会让人心情很放松。这种段子让人没有任何思想负担,听过了,笑过了,放松心情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中阶段位:令人舒服。幽默的中阶段位,就是让听者不仅感觉你说的好玩好笑,而且感觉心里很舒服,这是一种高情商的表现。

贾玲是大家公认的高情商喜剧演员,在很多节目中都可以看到她为遭遇尴尬的同行尤其是女演员解围。贾玲本身长得就很喜庆,她放得下身段,也敢于自黑,低调而温暖,让人有如沐春风的感觉。

高阶段位:有态度,有影响力。脱口秀演员李诞曾经有一句风行一时的名言:人间不值得。这句话体现了他对人生的态度。李诞说过:“我一直以来是个沮丧的人,认为人生没有丝毫意义,梦幻泡影。”他的段子虽然好笑,但是你总能看出其中包含的这种“沮丧”悲凉的人生态度。

西方的很多专业脱口秀演员或主持人都有自己的核心创作主题,比如两性、政治、原生家庭、宗教甚至死亡。他们专注在这一个领域中思考段子,于是对这个领域有相当深入和透彻的思考,洞见也会随之变得更加犀利乃至震撼,这时他输出的已经不仅仅是娱乐,而是价值观了。

在日常生活中,你可以先从逗乐别人开始,把快乐和微笑带给别人。然后,你可以善意地用幽默帮助他人化解人际关系中的一些难题。当你有了更多的思考之后,可以在更高的段位,运用自己的幽默影响和改变他人,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机缘巧合之下他接触到了脱口秀,并开始了疯狂的练习。在一年的时间里,他在美国南加州所有的高级脱口秀俱乐部疯狂演出数百场,采访了自己能够接触到的几百位脱口秀演员和公众演讲专家,向他们学习幽默的技巧和方法。

不幸的是,这次脱口秀真是为祖国的喜剧事业做贡献了:这位演员讲得实在是太差了,全程尬笑、手足无措、话题不知所云也就罢了,还一直强行跟寥寥无几的观众尴尬互动;最要命的是,这竟然还是个一小时的专场!你要是跟我一样牺牲了周末,从五环跑过去,却被一堆糟糕得连冷笑话都算不上的东西轰炸了一小时,估计你也会跟我一样很想暴起打人。

如果有人跟你说自己的幽默是天生的,你完全可以在心里默默鄙视他一下,然后走开。我亲眼看到越来越多普通人通过脱口秀课程和练习变得妙语连珠,甚至走上了职业脱口秀演员和喜剧编剧的道路。

所有的段子,都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前面的一句话,我们把它叫作铺垫,第二部分是后面的一句话,我们把它叫作包袱。其中,铺垫是建立第一个思路,把你引向方向A;而包袱是揭示第二个思路,把你引向方向B,这就是我们在第1章讲到的意外感。前面的铺垫不需要好笑,你只需要陈述一个事实,越正经越严肃越好,好笑的部分是后面的包袱。

在第一个段子中,“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是铺垫,顺着这个铺垫,在正常思维下得到的结果应该是读书、学习、工作、锻炼等事情,没想到结果是“睡个回笼觉”这样一个不靠谱的事情。

我常常开玩笑说,自从明白了段子公式之后,整个世界都以“铺垫+包袱”的形式重构了。甚至平时聊天时听到笑话我都魔怔了,马上去想它的铺垫是什么,笑点又在哪里。

首先,简洁是铺垫的第一原则。我们在生活中常常会遇到讲笑话的人,啰啰唆唆长篇大论,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起承转合统统铺陈出来,最后真正要抖包袱的时候听众早就失去兴趣,转身做其他事去了。笑点之前的铺垫部分必须简洁,否则容易毁掉原本可以很幽默的段子。

这是因为拖沓冗长的铺垫不但会给听众更多的时间来“准备”应对即将到来的笑点,让他们提前猜到包袱的方向,更糟的是它会不断提高听众对笑点的预期,毕竟你让听众听了那么多“废话”,如果包袱不能让人哄堂大笑,肯定会造成失望的情绪,甚至冷场。

那么包袱的部分需要注意什么呢?其实最重要的是两点:第一,笑点放在句子的越后边越好笑。第二,甩完包袱,说出笑点之后一定要干脆利落地打住,不能去解释笑话。新手如果没讲好笑话,比较容易心虚,讲完了还解释半天,其实完全不用。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这样的铺垫你随处都可以找到。在看到一些场景的时候,你在正常的思维方式上转个方向,最好是想出一个不那么一本正经的结果,幽默的效果就出来了。

“热爱小动物”有两种解释。第一种是人们默认的常规解释,“热爱小动物”是出于保护自然,这是方向A。而第二种解释是因为它们是好的食材,这是不太常规的解释,但也成立,这是方向B。你要做的,就是在铺垫中使用第一种解释,在包袱中使用不太常用的第二种解释。

你不要铺垫、包袱一气说下来,你得在讲完铺垫后,停顿一下,给对方留一点点反应的时间,先让对方对这件事在心里产生个预期,这时你再想办法拐弯,就能够逗人笑出来了。

所谓“答非所问”,就是不正面回答对方的问题,违背对方的预期。这是很易于使用的一个技巧。规则就是:无论对方问什么问题,你只要不顺着对方回答,就能给出让人意外的答案。这个技巧可以帮助你跳出对方预设的语境,永远不被对方的逻辑套牢。这些都给提问者造成了一种感觉,就是在听到这个答案后,他在原有的逻辑思路上突然停顿,产生一种意外感,继而哈哈大笑。

但是请你特别注意,答非所问就像诸葛亮的空城计,最好只用一次。用多了会显得你很油滑,不真诚,不严肃,不愿意跟对方交流。答非所问是个让提问者有受挫感的技巧,用得多了双方的谈话将很难进行下去,所以千万记得要节制使用。 铺垫部分制造要抬举对方的意思,包袱部分打压对方;或者反之,铺垫部分制造要打压对方的意思,包袱部分抬举。

如果你把对事物的判断颠倒过来,也可以形成误导思维。把事情的结果倒过来讲,打破人们的思维惯性,幽默的效果一下子就出来了。

按照正常的思维,思亲的时候拿起手机应该是给亲人打个电话、发个视频等,但是这里说的是拿起手机玩一会儿就忘了,与前面的思亲情绪完全不协调。这个不协调因素的出现,给人们正常的思维带来一个意外,从而产生了幽默感。

我们从小到大训练的都是怎么让自己的表达变得流畅,有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的口才是大多数人羡慕的。但是在幽默这件事上,恰恰需要你放弃一气到底的流畅表达,而去设计在语流中怎样时不时阻断一下,让讲话变得不可预期、充满惊喜,调动和点亮听众的情绪。如果同样用水做比喻,演说式的表达有如滔滔江水,而幽默却是蜿蜒小溪,最好其中还有溪石不断转变讲述的流向。

我们延迟了原本的畅快表达可以得到什么呢?答案在你抖响包袱的时候:得到的是巨大的观众掌控感。当你看到全场听众因为你的段子而笑翻,情绪被点燃的时候,你会很有成就感。这样的成就感是非常迷人的,也是很多人成为专业脱口秀演员的原因。

写段子也是有公式可以套用的。段子=铺垫+包袱,这是段子的基本公式。第一句话是铺垫,帮你建立第一个思路,把你引向方向A;而包袱揭示第二个思路,把你引向方向B,给听众制造一个意外感。前面的铺垫不需要好笑,你只需要陈述一个事实,越正经越严肃越好,好笑的部分在后面的包袱。


自嘲是你的铠甲

自嘲是一种高级的幽默,本质就是用自己的不开心让别人开心,通过戏谑的方式把自己的痛点讲出来,让听的人在听到你的弱点和失败之后产生心理上的优越感,继而产生愉悦和开心的感觉。自嘲需要认清自己,更需要直面真相、戏谑调侃的勇气。自身的优越感是幽默最大的敌人。一个会自嘲的人,收获也是巨大的,一是自己不再玻璃心,变强大了;二是让别人没有了嘲讽你的空间,从这点来看,自嘲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

大家可能觉得幽默的反面是乏味无趣,其实羞耻感也是幽默的敌人。如果一个人觉得羞耻,想隐藏某件事,反而会使气氛变得尴尬。相反,如果你是一个敞开、明亮、不掩藏的人,你更有可能成为幽默的人。

我们在跟别人聊天的时候,大多会说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但是自嘲刚好相反,自嘲的方向是“我很差”“我很糟糕”。你要告诉别人的往往是你不擅长什么,或者搞砸了什么。你要把你的痛苦以一种不那么正经的方式讲给别人听,让别人产生心理上的优越感,继而产生想要哈哈大笑的感觉。

在生活中,关系很好的朋友之间总是喜欢互相打趣,有一句话流传很广:“把你的不开心说出来,让我们开心开心。”这句话正好体现了上面的意思:自嘲就是戳自己的痛点,把优越感留给别人。

我们为什么要学会自嘲呢?因为想要自嘲,自己的内心必须强大,敢于直面失败和痛苦,还要敢于勇敢地当众把它说出来。这要求我们对自己的痛点有一个清醒的认知,知道自己真实的短处和缺点在哪里,然后去跟听众分享。所以自嘲的本质是自我接纳,而自我接纳是自我成长很重要的一部分。能与自己和谐相处,会让你成为更完善的人、更快乐的人,幸福指数飙升。

如果是针对自己的失败反复自嘲,会让你在遭遇挫折时的心理反弹能力不断增强,对失败脱敏,再遇到类似打击的时候,你就能很快恢复过来,你会变得越来越自信,挫商越来越高。

但自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从人类深层次的需求来讲,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被关注、被尊重,以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而自嘲是把自己的弱点和短处赤裸裸地展示给别人看,不仅会让自己难堪和痛苦,还有可能影响自己的形象。所以,我们愿意冒犯和攻击别人来制造幽默,却不敢攻击自己。然而,你不痛,观众就不痒。你不戳自己真实的痛点,你的交流和幽默就没有真情实感,很难真的打动听众。其实,适当的自嘲不仅不会影响你的形象,还可能因为你展示了人性的真实和脆弱,让听众觉得你是一个不设防的人、很真的人,从而使你更容易被听众接受。

现实生活中的很多时候,你必须得让人了解你有多厉害。比如当你面试的时候,你需要告诉面试官你有多优秀;当你推销产品的时候,你需要告诉客户你的产品有多好;或者在同学聚会的时候,你需要让你的同学了解你很厉害……你怎么能做到自吹的同时还不让别人反感呢?答案就是通过自嘲来自吹。

具体的技巧你可以套用第2章的段子公式:段子=铺垫+包袱。前面你要正经地陈述一个值得你吹嘘的事实,后面你需要调侃自己一把,你就可以堂而皇之地把这个事情说出来了。

我们公司在今年一不小心又行业第一了!哎呀呀,又膨胀了,又膨胀了。你看,你只要用“又膨胀了”自嘲,点出自己在自吹,就不会引起别人的反感了。需要注意的是,这样自嘲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前后的情绪要有一些反差。前面的语气要够浮夸,够扬扬得意,后面要故作自我批评姿态。

那么,要学会自嘲,第一步应该从哪里开始呢?我建议你从学习给自己一个人设开始。人设,就是人物设定,简单来说,就是你想给自己贴什么标签,你想在公众面前展示一个什么形象。你的家乡、你的职业、你的生活状态、你的特殊经历都可以作为你的标签。你的标签越有个性、越独特,你在通过人设展现自嘲的时候,就越容易令人印象深刻。

自嘲的时候,要给自己设立一个不易崩塌的人设。所谓不易崩塌的人设,就是你给自己打造的形象不能被自己的言行摧毁。一些明星给自己设定了“好男人”“好爸爸”的形象,结果被爆出轨,这就会导致人设崩塌。再比如,一些名人给自己知书达理、温文尔雅的知识分子人设,结果在公众场合对助理发脾气、甩脸子,因为言行举止不够有涵养导致舆论大哗,这就是人设崩塌。

夸张,就是把你的弱点或者你为自己设定的人设放大再放大,放大到一个荒诞的、不可信的程度。比如,形容自己笨,可以这样说:如果说吃鱼会让人变聪明,那我至少得吃一对鲸鱼。还有:我多白你知道吗?我家晚上都不用开灯。

还有,用夸张的技巧时,一定记得要把槽点夸张到不可能的程度,才能产生可笑的效果。否则别人会以为你真的为自己的缺点伤心,认真过来安慰你就不好了。

我在前面说过,自嘲就是让对方有优越感。所以如果你能和对方比惨,你比对方差,就能让对方产生优越感。“比惨”是相当好用的一个自嘲方法。

我们经常说一句话:“对自己要狠,对别人要忍!”自我嘲笑要不遗余力,把自己放低再放低,你都把自己放得这么低了,吐槽得这么狠,别人就不好意思了,也没有空间吐槽你了。所以,自嘲其实也是一种自我保护。

这些刻板印象都是很粗浅的地域标签,是人们在不了解一些事物时的片面概括,是误解和成见。如果你在自嘲时,能调侃这个刻板印象,把它放大到一个夸张的程度,就会让人感觉好笑,还能帮助人们修正对你的家乡的认知。

有偶像包袱的人,会因为有顾虑,在社交场合放不下身段,结果把自己搞得很尴尬。有偶像包袱的人比较担心别人看到自己不完美的一面,害怕真实的自己跟别人眼中的自己差距过大。有偶像包袱的人为什么会那么在意别人的想法呢?因为他们觉得仅有自己对自己的认可是不够的,还需要别人的认可。说到底,不敢正视真实的自己,不接纳自己,不就是不自信吗?有偶像包袱的人,往往也会有自卑心理。

每天吐槽其中的一条,尝试把这些痛点反复暴露在别人面前,你就会接纳自己的这个痛点。当别人再用这个痛点吐槽你的时候,就不会刺痛你,这个时候你就脱敏了。

这几个笑话要是吴彦祖说,就不那么好笑了,曾志伟说才好笑,因为后者夸张的幅度更大。所以,自吹自擂的最佳方案是要找一个自己完全没有的优点,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说反话”。

记者问李诞:“你女朋友这么漂亮,她喜欢你是不是因为你有才华、情商高?”李诞(打断):“她就是贪图我的美色!”李诞这样说,就是典型的自吹自擂型自嘲。

“打脸梗”就是说一套做一套,自己打自己的脸。也就是说,你前面要立个旗帜,塑造自己高大伟岸的形象,后面你要用一个细节暗示自己有多怂,把形象毁掉。打脸梗的基本幽默原理是用前后矛盾来形成意外感。

自我污名,也可以说是自毁形象,或者选择一个大家避之唯恐不及的角色,故意把自己矮化、丑化、愚蠢化。

人设式段子,大多是刻意把自己的人设进行拉低和丑化来自嘲,让听者产生优越感,从而开心大笑。这种自黑式的表达,需要你内心强大。如果用得好,不仅可以产生幽默的效果,还可以锻炼自信,是一种很有实际意义的幽默技巧。

人设式段子有两点需要注意。第一,你给自己设定的应该是一个你能舒服地去夸大的面相。无论你选吹嘘、错乱还是选装怂,最好选你能舒服地扮演的角色,而且选了就要豁出去扮演,否则自己会别扭,听的人也会很尴尬。

“失败的可能性清单练习”就是针对一件失败的事情,把你能想到的一切可能的原因一一列出。其中每个可能性,都是段子的一个发展方向,而且越糟糕的方向往往代表喜感越强烈。我们试着做一个练习,把一个人大学没毕业所有可能的理由列一个清单出来:
• 打了校长的女儿,所以没毕业。
• 考试忘记打小抄,所以没毕业。
• 中途退学了,所以没毕业。
• 毕业证太丑了,撕了,所以没毕业。
• 舍不得食堂的饭,所以没毕业。
• 不放心学妹,所以没毕业。
• 毕业典礼睡过头了,所以没毕业。
• 租不起房,所以没毕业。
• 论文掉马桶里了,所以没毕业。
• 校花没毕业,我也不毕业。
• 食堂缺个打饭的,所以没毕业。
• 马云叫我去创业,所以没毕业。
• 上错学校了,所以没毕业。

当然,并不是每个失败的原因都能成为笑点。一开始,大家想到的答案往往是一些比较正常、普通的,不太容易令人意外,比如“考试忘记打小抄”。但是随着思考的深入,在你列到第三条、第五条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一些离谱、出挑的答案。逼迫自己多想,清单越多越长,出现笑点的概率也就越高。

好,现在我换个题目,你来完成这个清单:两个人谈恋爱,最后没有成功,有多少种可能呢?我先抛砖引玉:女朋友治好了近视,所以分手了。

近年来流行一个词:挫商,即一个人承受挫折的能力。自黑和自嘲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挫商。这是因为,当你把自己的痛苦和尴尬大大方方讲出来以后,这种表达和宣泄可以慢慢让你放下痛苦和尴尬。长此以往,当你再遇到挫折打击的时候,就不会再那么玻璃心,反而会变得很坚强,你在放下自己的同时,还娱乐了大家。这就是幽默的力量。

  1. 自嘲是讲述自己的失败,是吐槽自己的痛点让别人开心,所以,自嘲是一个勇敢者的游戏。2. 把自己在某一方面的弱点作为人设进行自嘲,不易造成人设崩塌,从这个角度讲,自嘲对于自己更安全。3. 自嘲也需要技巧和方法,夸张、比惨、利用刻板印象是三种常用的自嘲技巧。4. 敢于自嘲的人都是心理强大的人。找到自己人性中的弱点,把它作为固定人设反复吐槽自己,或者从自己失败的事情中找到尽可能多的原因,做“失败的可能性清单练习”,对自己进行脱敏训练,让自己的内心真正强大起来,是自嘲的基础。

所有吐槽都是一种情绪释放

吐槽就是从对方的语言或者行为中找到一个漏洞或者关键词作为切入点,戏谑地表达对某个人或某件事的看法。

我在前边说的论坛上、B站上弹幕的吐槽,会在瞬间收获无数赞,就是因为这些吐槽戳中了大众内心的情绪痛点。

直接翻脸怼回去显得自己不大度,不怼回去心里又感觉很憋屈,怎么办?运用幽默的吐槽可以帮你解决这个问题。抓住对方的痛点幽默地吐槽一下,让对方有苦说不出,这样既没失了表面的和气,也让对方知道你不是那么好欺负的。

身份和人物关系上的不协调,就是利用身份和人物关系的特殊性,制造出一种不合常理的、奇怪的身份和人物关系,作为槽点。比如,警察、教师等职业比较特殊,那么与这样的伴侣或男女朋友相处的时候,就可以在私人关系中加入职业的元素,从而产生一种不一样的关系。我的朋友、脱口秀演员宋启瑜有这样一个段子:我女朋友是个警察。她工作挺忙,跟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下班后到派出所来一趟!”还有我吵架得让着她,否则一动手,她就大喊:“不好,有人袭警了!”当然我也不怕她动手,她一动手我就喊:“警察打人了!”

二度联想这个技巧说明幽默是一种发散思维,找到一件事的关键词,从这个关键词发散思维,进行联想再联想,就可以轻松获得吐槽技能。Why——为什么?她为什么会被骗呢?你可以这么吐槽:色欲不仅熏心,还烧钱。不是他不想见你,是你汇的款不够他整容。What——发生了什么?你需要补充未讲出来的新闻细节,当然这个细节需要你顺着故事逻辑和人物逻辑适当夸大。你可以这么吐槽:第86次的时候连骗子都过意不去了,把她拉黑了。Who——谁?根据新闻的细节推断主角是什么样的人。你可以这么吐槽:被骗85次都不长记性,姑娘你是金鱼变的吧?!当然你也可以吐槽其他新闻当事人,比如:
这骗子是美颜相机的代言人吧?!接下来的“Where”“When”和“How”,分别需要你补充新闻中没有的地点细节、时间细节和具体情节,也就是骗子是怎么欺骗姑娘的。

我有个闺蜜话特别多,如果每句话可以变成一块铁,她每天都拖着至少一吨铁在路上走。这里的槽点是话多,夸张为“一吨铁那么多的话”。看,只要你能把槽点夸张到荒唐的程度,就能产生幽默的效果。

第一,吐槽别人时要掌握好度。这个度不能太深也不能太浅,既要打到对方在意的痛点,又不能让对方太痛。所以,吐槽之前,你要知道对方的底线,看看你吐槽的点是不是对方真正在意的点。第二,吐槽要看场景是不是合适、对方当时的情绪状态好不好,还要看你跟对方的关系、对方的性格等等。如果你不希望友谊的小船被打翻,最好不要让对方因为被戳中痛点而恼羞成怒。第三,吐槽朋友的时候,必须掌握一个原则:要怀着善意开玩笑,不能把刻薄当有趣。尤其如果你的身份地位、颜值才华本来就优于对方,那么你的攻击性和冒犯很容易被当作刻薄。

第一步,找一个你真的讨厌的东西,带着强烈的情绪说出来。比如:“我讨厌那些临时放鸽子的人。”第二步,诚实地告诉听众你讨厌的原因:“他们这样做太自私了。”第三步,如果这个你讨厌的对象就在你面前,你想对着他的脸说什么?“再这样你下半辈子就跟鸽子过去吧!”现在我们把这几句话合在一起:我讨厌那些临时放鸽子的人,他们这样做太自私了,再这样你下半辈子就跟鸽子过去吧!

  1. 所有的吐槽都是一种情绪的释放。在吐槽的过程中,你的情绪得到了释放。在听你吐槽的过程中,听众的情绪也得到了释放。2. 所有的吐槽都离不开人性,人类最原始的恐惧是吐槽中永恒的槽点。除此之外,行为上的“脱线”和职业及身份的特殊性,也可以作为经常使用的槽点进行吐槽。3. “二度联想”“5W1 H”“夸张”“利用不协调因素”是吐槽常用的技巧和方法。4. 吐槽是一种内心攻击性的表现,“从生活中发现槽点”,刻意在生活中挑挑刺,做“凡事不顺眼练习”,更容易找到吐槽的槽点,表达自己的攻击性。

好的幽默来自对生活的洞见

高段位的幽默段子,能够从日常生活的表面发现事情背后隐藏的道理和真相,并以此启迪和影响其他人,这就是洞见。一个好的洞见就像一个悬念,人们听到时会在心里产生好奇,继而耐心地听下去。在最后谜底揭开的瞬间,听众的内心被意外感和宣泄感充满,幽默由此产生。

洞见在影视作品中大量出现,经典电影的经典台词很多也是洞见。比如:人生和电影不一样,人生辛苦多了。——《天堂电影院》亲近朋友,更要亲近你的敌人。——《教父》恶魔最成功的诡计就是让你相信它不存在。——《非常嫌疑犯》当人们听到洞见的时候,大脑其实是接收到了一个意外的信息,这个意外信息吸引听者愿意耐心听下去。一个好的洞见,会让听者在听到最后的时候,产生一种“哦,原来是这样啊!”的感慨,同时内心产生满足和愉悦的感觉。让别人感觉有趣且有内涵,这就是洞见的幽默所在。

洞见必须源自独特的视角和观点。大家都烂熟于心的俗语,或者主流媒体上的老生常谈都不能成为洞见。洞见需要独特的视角。但是,洞见不一定都要反常规,而是一定要没有人说过。从这个角度看,有一个观点我十分认可:“同样一句话,第一个说的是天才,第二个说的是庸才,第三个说的就只能是蠢材了。”所以,洞见如果不是从你自己的脑袋当中生长出来的,你就不要说。

洞见需要真实性,然而有很多洞见是假的。所谓的真实,就是你形成的这个洞见要能够说服别人,让人们认可你说的确实是那么回事儿。你的洞见,要能够与听的人形成共鸣。没有共鸣,别人就听不懂,你的洞见就没有意义。

这个洞见就是比较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洞见。听到这个洞见,大多数人都会下意识地想一下,然后恍然大悟地发出“确实如此”的感慨,幽默由此产生。

一个已经被盖棺论定的问题或事件,当你换个视角去看的时候,你会产生一个新的观点。 《奇葩说》这档节目很受欢迎,拥趸众多,究其原因,就是节目里有很多新奇的观点,这些观点展现了这个世界的多元,启发人们去思考。

打破了人们混得一般就不去参加同学会的认知,提出混得一般,更要去参加同学会:真正混得好的(同学),会把聚会搞成米其林餐标,所以你没吃过山珍海味却可以在这里免费吃,多好!洞见:在占便宜这条路上,千万不要谈自尊。同学混得好,我们只有好处,没有损失。

我每年都要参加同学会,我想看看我的男神什么时候秃,结果年复一年,我胖成了个球,他还是那样。我一点也不难过,这特别有助于我修心。洞见1:同学会很励志,你越一般越要去,你不去,你都不知道自己有多普通。

认真地观察生活,把观察生活当成一个日常的习惯,把生活中经常出现的现象收集起来,换一个角度去解读,你会发现生活中的很多片段其实就是一个一个不同的洞见。比如这样一个洞见:每天早上起床的时候,你的手机电量的多少就是你自制力的最直观体现。如果手机电量是80%,你的自制力就是80%,如果手机电量是0,那你的自制力就是0。

看到这个洞见,你是不是已经脑补出了这样的场景:晚上刷手机刷到没电,挣扎着想要在最后一秒爬起来给手机充上电,但就是爬不起来。第二天要起来上班,但是,因为手机没电闹铃没响。

幽默就是要给大脑制造新奇和意外,只有通过深度思考,刻意挖掘事情深层的洞见,才能制造出出人意料的结果,产生幽默。所以,产生洞见,需要在对生活进行观察的基础上深入思考,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

首先你要透过表象去思考深层次的问题;其次,你还要思考你的角度与社会主流价值观是否相同,从而看清楚事物的关键所在。

举个例子,你和一个路人吵架,你没能吵过她。其实仔细思考一下,并不是你吵不过她,而是有些话你不好意思说出口。再进一步思考,是因为你不想让别人觉得你跟这样的人在同一个层次,是一个不文明的人。再继续思考,你会发现,你吵不过她是因为你太在意别人对你的看法。思考到这就可以得出这样一个洞见:在吵架这件事情上,脸皮或许比实力更重要。

你看,一件日常生活中的事情,你顺着这个思路纵向思考、思考再思考之后,终于找到了你吵不过她的根源,洞见由此产生。

再比如,在父亲节、母亲节的时候,大多数人都喜欢在朋友圈表达自己对父母的孝心。按说,在这样的日子里,直接向父母道一声辛苦,说一声“爸爸妈妈我爱你们”,或者来点实惠的,给父母买点他们喜欢的东西就好了,为什么要在朋友圈里表达呢?

对于这个问题,你可以想出多种答案,每种答案的背后都有一个真相,也就是一个洞见。发朋友圈,是为了让更多人知道你有孝心,希望树立自己的好形象。看到别人都发,自己也发,这样才不显得自己另类。为了让朋友圈中的特定对象看,比如女(男)朋友、上司等。

每个人都在孝顺其他人的父母。父亲节时,我本来可以悄悄给我爸发条微信说“爸爸节日快乐”。我为什么要大张旗鼓地发一个朋友圈呢?就是因为我还有很多社会上的爸爸。

我上面说到的这个横向思考的练习方法,在喜剧里面叫作“问题清单练习”,也叫“为什么清单练习”。这个练习就是针对一个问题,打开脑洞,想出尽可能多的答案,在这些答案中找到视角独特的答案,形成洞见。

举个例子:为什么不能随便借钱给别人?针对这个问题,你可以想出更多答案:答案1:如果别人拿着从你那借的钱做投资,万一他有钱之后因为顾忌面子不认账了怎么办?顺着这个答案,继续往下思考:他有钱之后,因为是富人了,怕丢身份,不承认借钱了,我的钱岂不是打了水漂?再想:不承认还好,万一他怕我找他要钱,可能还会假装不认识我,那我岂不是赔了钱还丢了人?

再继续想:万一他觉得我找他要账,让他丢面子,他找人追杀我怎么办?这些答案与现实中经常出现的答案不同,发生的概率几乎为零,听起来也感觉新奇好笑,在人们的意料之外,所以能够产生幽默的效果。

答案2:如果别人跟我借2块钱买彩票,结果中了2个亿……顺着这个答案继续想,可能会有这样的结果:我天天想着那2个亿是我的2块钱换来的,我抑郁了怎么办?再想:想着那2个亿的本钱是我的,万一我想不开去他家抢钱,那岂不是把自己给毁了?再继续想:我要跟他分钱,他肯定不分,可是,看着他用我的2块钱中了2个亿,我却一分也得不到,万一我想不开,跳楼了怎么办?就着这个问题,你还可以继续想出更多的答案,产生更多的洞见。所以,洞见需要在独特视角的基础上,不断地深入思考。只有思考,才有洞见。

我每次坐飞机都觉得飞机会掉下来。我不知道你们,但我上飞机以后就会环顾一下飞机上的人,看到几个面相好的人,我就会自我安慰说:“这几个人看起来像命不该绝的样子,飞机不会掉下去的。”

关于飞行,当飞机到了平流层,飞行比较平稳、底下是厚厚的云层时,我就觉得比较安全。其实真掉下去,云朵也托不住啊,但我就是会有这种奇怪的感觉。

我建议你准备一个洞见本,想到段子或者洞见时立刻记录下来。有需要的时候,翻开本子,随时取用。除了要在生活中不断搜集洞见以外,想要成为一个可以自由运用幽默的人,我们还应该具备形成自己的洞见的能力。

答非所问,就是我们常说的打岔。在综艺节目里,常常可以看到艺人用这个技巧。提问的人得到的是一个与答案无关的回答,因此产生一种啼笑皆非的感觉。

在生活中,很多老年人听力不太好,跟他们说话时经常会出现所答非所问的情况。在电影《夏洛特烦恼》中,有一个经典的场景,沈腾饰演的夏洛到马丽饰演的马冬梅居住的小区找她,因为记不清确切的门牌号,所以就询问楼下的大爷。

通过这个典型的答非所问场景,我们不难看出,打岔可以营造出一种简单但荒诞有趣的对话环境。提问一方不断被打岔后的无奈、妥协与最后不得不放弃,都是笑点所在。

避重就轻,就是不顺着对方的话讲,故意曲解前一句话中的重点词语,把重点放到与人们日常理解不一样的词语上,怎么歪怎么来,让人们听到后产生意外感,从而具有幽默的效果。比如:冬天大雁为什么要飞到南方过冬?因为走过去太远了。

在这句话的前半句中,从正常的角度考虑,问题的重点应该是为什么到南方过冬,关键词是“南方”,但在后半句的回答中,却避开了这个关键词,把答案放到了“飞”这个字上。这就是避重就轻。

你:你的房子这么差,还要求押一付三?房东:因为押一付五不合法。从这几个例子可以看出,避重就轻这个技巧的关键,是把前一个句子中人们习惯了的关键词,换成另一个不常用的关键词,避开原来的重点,针对另一个不重点的关键词来说出后面的答案。日常训练的时候,只要记住不按常理回答就可以了。

这些成语和俗语,通过另一个逻辑解释出来的时候,一下子冲破了人们对这个词语原有的固定认知,产生出很强的意外感,幽默由此产生。

有一年我们商学院有同学毕业,我们做了个吐槽大会。对其中一位同学的吐槽是:“这是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他得意扬扬的样子就好像是刚刚发了双薪。”因为这位同学做设计工作,的确自带傲慢气质,所以,这种调侃一说出来,所有人都笑了。

躺枪就是前面你可以正经地批评一件事,义正词严。然后在结尾的地方一拐弯,把锅甩给一个毫无防备的人。

创始人一出事就会导致公司市值掉几百亿,这提醒我们企业做大做强之后,企业家本身的自我约束力也得提升,否则很容易对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你说是吧,孙总?大家可以记住这个躺枪的经典句型——“你说是吧”。

谐音梗用于故意制造误会,继而产生出幽默的效果。误会是喜剧中一个很常用的套路,无论是在相声中,还是网上的段子中,如果是误会套路的,很多都是用谐音梗创作出来的。

笑点这个东西,从来都不是单方面的,当一句幽默的话从你嘴里说出来,要等听众经过大脑反应之后,才会表现出好笑或者不好笑的状态。正因为如此,有些笑点不需要直接表述出来,可以利用暗示,给观众留下想象的余地。这种留白打造的含蓄笑点,总是能够令人会心一笑。

几个朋友聚会,聊到关于自己最讨厌的人或事,其中一个朋友开玩笑说:“我最讨厌比我还帅的人。”另一位补刀问他:“那我们这群人不都是你讨厌的对象?”这句话没有直接表达“我们都比你帅”这个意思,但通过信息的留白,大家都能很迅速地明白这句话的真实意思。

三段式的特点在于,经过一层一层的铺垫,可以激发听众的好奇心,让他们对最终的结果产生期待。同时,也可以通过前面两段的叙述,让听众对故事的结果形成一定的预期,然后我们再用第三段打破预期。

如果没有前面两段的铺垫,你只讲“创业者要2000万,但我们认为他只需要800万”,并不能达到引人发笑的目的。在很多喜剧作品中,也非常强调包袱的铺平垫稳,前面铺垫得越扎实,最后的包袱越响。

这些段子一般采用典故的前半句形成常规的期待,然后改写后半段,以出其不意的“歪理”来破坏听众的预期走向,从而形成笑点。因为典故深入人心,稍微改动一点点就会变得出人意料,带来好笑的效果。化用的典故一般语言仍然工整对仗,笑点和铺垫押韵,朗朗上口。

有次我惹了我妈,我妈在揍我之前说了一句:“你别叫我妈,我没有你这样的妈。”但我们这里说的口误是一种故意操作。在一些特定场合下故意制造无伤大雅的小口误,会成为调节气氛、引人一笑的有效途径。因为根据幽默的机理,口误调动了听众的优越感。

故意口误,当事人要表演出窘迫以及急于修正的急切,这些都能衬托出其他人的优越感,从而形成笑点。这也是简单易学的一个技巧。大家可以尝试有意说错一个小小的词,然后修正。

在段子的创作技巧中,有一种我称其为亦正亦邪的技巧。用这种技巧创作的段子混合了褒贬两种语义,让人因捉摸不透而产生笑。我们商学院的一个班在毕业典礼时,评了一个比较搞笑的奖叫“你最想与之共度春宵的男生”。结果是班长拿到了奖。颁奖时,点评语是:“班长拿到了这个奖,充分说明男人的魅力真的不是看脸。”“男人的魅力真的不是看脸”这句话,混合了两种信息,既是赞美班长有魅力,也是吐槽班长长得丑,怎么理解都行。这种混杂正面和负面评价的段子特别容易引起大笑。

自我介绍是给对方树立第一印象的最好时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每个人的潜意识里都有一种排他性,对不熟悉的人有一种警惕心理。幽默就是化解这种警惕心理,迅速拉近与陌生人关系的最好方法。

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自我介绍是:“我叫×××,来自哪里,从事什么职业。”这种自我介绍,既没有特点,也没有亮点,很难让别人记住。那么,怎样通过幽默让别人记住你,同时又能非常出彩呢?

借用名人的意思就是,通过某种方式,让自己与某位名人产生关联,比如自己与某位名人的长相、名字等有相似的地方,让别人通过名人联想到你的名字,从而记住你。

名人后面的低配地点,可以是你的家乡,也可以是你所在城市的某个地方,把地域缩小,比如“朝阳门彭于晏”“昌平罗玉凤”等。借用名人来做自我介绍的第二个思路叫“去能力”。比如我们脱口秀班有个同学,长得个子比较矮,有点胖,跟尹相杰有点像。他在介绍自己的时候,就用“我是不会唱歌的尹相杰”。同理,你可以介绍自己是“不会说相声的郭德纲”“没钱的王思聪”。也就是说,去掉了名人最擅长的那项能力。我们前面说过,自嘲可以给人带来好印象。当你这么介绍自己的时候,既让别人记住了你,又显得自己低姿态、好接近。

职业是一个人很重要的标签。自我介绍的时候,吐槽自己的职业,给听众一个新鲜的“局内人”的视点,是一种有趣的自我介绍的方法。比如,我的一位做自媒体的朋友是这么介绍自己的:大家可以叫我小猪,我是做自媒体的。我这个职业吧,就是不管多忙我妈都觉得我是无业游民。

大家好,我叫何铎。李白曾经在一首诗里写过这样两句:“酒有凌云志,何铎能上天。”他一不小心在一千多年前就预测了我的职业,我是一个开飞机的。不过,我想告诉大家,就算你认识了我也没什么用,第一,机票不能打折;第二,我不飞固定的航线;第三,我真的不认识空姐。何铎的这个自我介绍,有两个出彩的地方:第一,借用了名人;第二,借用“机票打折、飞固定航线、认识空姐”这三个对飞行员职业的“刻板印象”,抖出包袱。

利用人们对某一地域的成见,让人们把你和对这个地方的刻板印象联系在一起,然后通过夸张的方式,破除人们的成见。通过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让别人记住你,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人们对这个地域以及这个地域的人的成见。

在很多场合都需要介绍别人,如果可以在介绍的时候运用一些小幽默,既让被你介绍的人觉得舒服满意,又为现场营造一种轻松欢快的氛围,相当于帮助对方热场,对方一定会暗暗感谢你。你可能已经想到了,既然自我介绍的幽默方向是自黑自嘲,介绍别人的方向就应该是抬举、赞美、夸奖。

幽默地夸人是一件极其需要情商的事情,赤裸裸地夸人,有时会显得肉麻且尴尬。想幽默地介绍别人,可以抓住对方的特点,进行善意的吐槽,表面看起来是开玩笑,其实暗中抬举了对方,又烘托了气氛,对方会暗自开心。

找共同点,是指可以根据你了解到的双方的一些共同之处进行介绍,比如双方毕业于同一所院校,来自同一个城市,或者从事同一个行业的工作,这样既能够让气氛变得轻松,又能很快消除陌生感,拉近双方的距离。找不同点,就是让被介绍的两人彼此有一个深刻的记忆点。

小叶用同学和自己的老公“都是从事自媒体行业”这样的共同点,打破了两个人之间的陌生感;同时,用“斜杠青年”和“抬杠青年”说出了二人的不同。这种押韵的表达,制造出了幽默的效果,让氛围一下子轻松起来。

有些身份的人当众讲话时,一般都是被别人介绍到台上的。大多数情况下,为了显示尊重,别人在介绍你的时候会刻意把你的身份抬高一些。那么,你上台之后,可以先自嘲或自黑一下,把自己的身份降下来。这样,一方面可以降低台下听众的预期,为你的即兴发言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你的幽默还能增加听众的好感,让现场气氛变轻松。

面对主持人的夸赞,美女老师没有否认,不然显得不给介绍人面子,也没有大大咧咧地接受,而是把光芒的焦点落到了主持人身上,指出“真正的一姐在这里”,利用谦虚把自己的身份降了下来。

你作为演说嘉宾被邀请,大多是因为你是某个领域的成功人士或者权威人士。你不妨巧妙地把自己被抬高的身份降下来,这样既可以显示你的幽默感,让现场气氛轻松起来,也可以让台下观众增加对你的喜爱度。这样一来,当你开始正式发言时,大家对你的挑剔就会少一些,对你的接受程度也会高一些。

当然,在另外一些场合,需要你用自吹自擂的方式幽默。比如李诞就经常用这招。我们之前说过他在一次采访中被问到女朋友到底看中了他的什么。他果断回答:“她贪图我的美貌。”也就是说,吹嘘一个你并不具备的特质,也能造成幽默的效果。

如果你吹嘘的地方确实是你擅长的地方,语气就需要浮夸一些,说完之后要点出自己在吹嘘。比如有一次学员赞扬我的小丑课特别有意思,问我是不是每堂小丑课都这么有趣。我想了想,就浮夸地说:“这也要看谁教呀!”然后我自己先哈哈笑起来。所以,自吹也是幽默方式的一种,你只要指出自己是在自吹就可以。

前面的颁奖嘉宾第一次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大家觉得这句话很有意思,第一个笑点出现了。在大家都还记得这个笑点的时候,我上去重复了这句话,与前面的笑点相呼应,就产生了幽默的效果。

第二,在一个场合下,笑点重提不可以重复太多次,一般来说两到三次就可以,如果超过三次,听众就容易产生反感,因为那个笑点已经没有那么好笑了。你可以这么理解,笑点每提一次就好像被稀释一次,到第四次时已经索然无味了。再用这个梗听众就会失去新鲜感,不仅惹人烦,还会被人认为没有创意。

“过去的一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那么,在亮明观点之后,你可以列出至少三条论据,来证明这个观点。比如,你在过去的一年里有什么明显的进步,公司在这一年中发生了什么转折性的变化,公司的项目取得了什么突破性的进展等。这三条论据,要具体,但不需要太长,只要简单列出来,支持你的观点就好,这样你的发言才比较完整。

呼吁行动是即兴发言的结尾,类似于一个口号或呼吁,也就是呼吁大家一起做出某一个行动。你的讲话最终需要一个落点,才是一个完整的演讲。

明白了当众发言的套路,即使你被临时叫起来发言,哪怕只有几秒钟的时间,你也可以飞快地在脑海中把以上几个步骤过一下,这样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你能把话说到点子上了。

“哎呀,拿这个第一没想到啊。不是我多厉害,是你们太弱了吧。哈哈哈!说正经的,这是我有史以来最差的一次投资,三个月才赚了1000元,不过也是我最好的一次投资,变瘦了,变美了,变年轻了。这种活动很好,我建议咱们以后再搞一次,就是把准入门槛提高到每人10万元。”

在这段即兴讲话中,这位同学很好地运用了前面讲的原理,先讲自己获得这个发言权的感受,接着提出“这是我最好的一次投资”的观点,举出“变瘦了,变美了,变年轻了”三个论据,最后提出以后再搞一次这个活动的行动建议。在这个基础上,还巧妙应用“最差的投资”和“最好的投资”形成对比和悬念,给听众留下“身体的健康是一个好的投资”的强烈记忆点。

游戏和玩耍似乎是儿童的专利,但是幽默其实是难得的社交规则允许的成人之间的游戏和玩耍。因此,只要两个人一起欢笑过,就能产生一种类似于孩童时共同玩耍过的玩伴的交情。

以每天上班8小时计,工作占据了我们人生1/3的时间。一个懂得幽默的同事,不仅能够处理好上下级关系,也能在同事之间制造欢乐的气氛,缓解职场压力,甚至能提升团队的生产力。所以,有一个善解人意并且幽默的同事简直就是工作的福利。如果这个人是你,毫无疑问,你会在同事中成为最受欢迎的人。

但是,我并不主张你在职场中任何时候都使用幽默,你的目的并不是树立自己的幽默形象,而是运用好幽默,帮助自己游刃有余地处理好复杂的职场关系,并且影响自己周围的小环境,实现快乐工作。

因为利益关系、竞争关系,同事之间容易有距离感和隔阂,而有幽默感的人,通过调侃、吐槽、讲段子等方式,让大家在一个共同的话题和段子中一起开心大笑,在哈哈大笑中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同事关系从陌生变得熟悉、从紧张转为放松。

公开批评很容易让员工感觉自己没面子,从而产生抵触情绪。但是,对一些小错如果放任不管,就容易引起大问题。用幽默的方式进行批评,可以把事情的严重性点出来,既能够让员工感受到你对他的善意和帮助,也不会让他下不来台,同时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对其他员工也是一个提醒。

领导确实可以从业务上、从职场的方方面面去帮助下属,辅导下属,甚至充当导师,帮助他成长,但这并不意味着领导要包容下属的一切错误。任何一段健康的关系,都应该允许彼此表达愤怒。如果下属实在是因为年轻没有经验,把工作搞糟了,造成了严重后果,或者他说的话欠考虑,让你生气了,那么为了你们关系的健康,你反而需要表达出来,而不是独自生闷气。

在聚会中,常常有一个人或几个人会成为聚会的焦点。能够成为焦点的人,大概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自带光环的,另一种就是通过自己的幽默和睿智的谈吐活跃气氛,借助自己的幽默感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

一般聚会的组织者或者群体中身份地位最高的人,很大可能就是聚会的焦点。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只能默默吃饭,你可以通过展现自己风趣幽默的谈吐,烘托气氛,引领话题,让宾主尽兴,成为受欢迎的聚会小王子。

聊天时,我称赞她说:“你看起来比大家年轻多了,一根白头发都没有,你再看看我,已经有好多白头发了!”她哈哈一乐,说:“像我这种猪脑子,怎么会有白头发!”酒桌上,同学们相互敬酒,这位同学说:“不要给我敬酒,把我灌醉了,就没有人买单了!”

聚会结束的时候,这位同学发现有人已经在她之前买过单了,就很伤心地对大家说:“你们知道吗?我刚遭遇了人生最大的打击,竟然有人跟我抢着买单,是谁抢了我的单?你站出来!”然后她嫣然一笑:“下次聚会我还叫你!”

感慨岁月催人老、拒绝敬酒、买单,这些都是同学聚会时容易发生的情况,也是一些比较让人尴尬的事。这些话题,通过我这位同学的幽默表达出来,非常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鸣,既愉悦了大家,也活跃了气氛,还避免了尴尬。

在整个聚会的过程中,这位同学一直在留意其他同学所聊的话题。如果遇到一些尴尬的场景,她就会利用自己的幽默随时加入聊天话题当中,调节现场的气氛,化解一些尴尬。

有时聚会上还会出现耍帅秀优越的人,你需要在他太过分、伤害到别人的时候,杀杀他的威风。同时也要在别人不方便、不愿意说某个话题的时候,帮别人化解一下尴尬,甚至可以牺牲自己,把火力引到自己身上。

生活中常常需要你临场应变,化解尴尬。比如两个同事说话的时候把话说僵了,你怎么打个圆场;或者是你一不留神,把私人的微信发到了群里,怎么挽回一下尴尬呢?

化解尴尬是我们作为一个社会人必须具备的技能,这正好是幽默所擅长的。在脱口秀的舞台上,演员每一秒都需要对临场情况进行快速应变。我们在训练演员快速应变之前,会首先训练两种心态,这也是我希望你去调整的。

第一种心态:出现尴尬、失误、意外,不要花时间震惊和纠结,要迅速接受失误。在生活当中发生意外时,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懊恼、愤怒、生气、不接受,然后花很长的时间去消化这些情绪。但如果在别人还在震惊的时候,你就已经接受了意外,那你的反应时间就比别人要短。

在即兴喜剧的舞台上,我们通常把意外或者失误理解为在常规的剧情当中引入一个新元素的机会。也就是说,如果演员能够在原来的叙事逻辑中合理化这个新元素,故事就会朝着更新鲜的方向发展。

这个世界上的智慧有两种:第一种是我们通过读书、思考学习到的;第二种是完全依靠直觉和本能,用我们自己身体的能量去激发创造出来的。

如果因为自己的错误行为把自己陷入了尴尬境地,首先就是不能否认!不能否认,不能否认,不能否认!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一旦你否认,说“我没有啊!”“不是啊!”,你就很难解套了。你需要做的就是立马接受这个举动,并且把这个举动解释为另有用意。

当我们遭遇他人的攻击,处于尴尬境地的时候,我们的本能是直接给予否定:“你说的不对!”而此时的否认无异于将双方都推到无路可退的境地,一个人的尴尬会变成两个人的窘迫,不但不能解决问题,甚至还会加深问题的严重程度。反过来,如果这时候我们选择先接受,再化解,那么事情还有回转的余地。

崔永元在采访易中天的时候,也发生过类似的情况:崔永元:“我特别尊重被采访者。您有什么问题不可以问,有什么问题不方便说,现在就告诉我。”易中天:“八卦问题别问,个人问题不说,家庭问题不问。这个我已经不堪其苦。”崔永元:“这些问题都不能问是吧?”易中天:“是的。”崔永元:“谢谢大家收看今天的节目。”

崔永元面对易中天对于采访的抗拒,并没有直接表达不同意见,也没有开始说服,而是先假装接受了对方的要求,然后告诉大家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暗示了易中天要求的不合理。这是一个很聪明的先接纳再解决的例子。很多时候,对方的语气来者不善,与其正面交锋,搞得不欢而散,不如避开锋芒,以退为进。

面对女朋友的质问,正面解释明显是一种不明智的选择,直接把加班和挣钱养家联系在一起,也不足以平息女朋友的怨气。所以,男生选择了在加班与更好地照顾女朋友的需求之间创建联系,把总是加班的原因归结为自己想要给女生朋友更好的生活。这种解释,既是化解之法,也是一种变相的情话,可以有效地降低女朋友的不满程度,巧妙解决棘手的情况。这种将责任归结于对方,把别人的球踢回去的技巧,能够有效地转移尴尬问题发生的场景,从而避免或者化解尴尬的情况。

以上面讲过的郭德纲的段子为例,在观众所说的“老郭你胖了”这句话里,主要的矛盾是“胖”,而导致“胖”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真的胖了,也可能是服装的问题。郭德纲从观众的角度出发,说自己变胖的原因是观众家里的电视有问题,这样球就被成功地踢回了观众的脚下。

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发现一个男生在偷偷玩手机,于是就点名让他站起来,问他:“你为什么在课堂上玩手机?”男生回答:“因为我的平板没电了。”其实所有人都清楚老师询问的重点是为什么要在课堂上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玩手机并不是重点。但这个同学却选择了将老师所说的话的重点进行偏移,从老师和其他同学意想不到的角度,回答了这个问题。虽然答非所问,却可以形成笑点,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平息老师的怒火,减轻或消除自己即将得到的惩罚。

央视记者:“你幸福吗?”路人:“我不姓福,我姓陈。”我们不去深究路人是故意还是无意,但他的回答无疑准确地制造了笑点,充分化解了这种直接询问相对私人化的问题所导致的尴尬。一般提问者收到答非所问的答案时,就知道对方可能不愿意回答这个问题,也就不追问了。可是,总有人在收到这种回答时,会因为受挫而恼怒,选择继续追问。这时候,尴尬的氛围非但没有降低,反而进一步加重了。

在一般人的逻辑看来,政府官员、领导坐在前排是一种按照地位和职位进行区分对待的不公平现象,易中天机警地把这个逻辑转变成了一种课堂学习的逻辑,将参加会议与学习建立了联系。这样一来,这种座位安排就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地位差异,反而和更好地学习、更好地服务于大众形成了因果关系,成功化解了尴尬。

其实在这场演出的过程中,无论是演员还是观众,都清楚地感知到了节目的效果并不理想。但是作为演员,不可能自己拆自己的台,而观众面对辛苦表演的演员,也不好意思直接提出意见或看法,所以冷冷清清的节目就成了屋子里的大象。虽然表演的人以及观看表演的人都清楚地知道“大象”的存在,但谁都不愿意说出来,所以台上的人一直在尴尬地演,而台下的人也只能尴尬地看。直到主持人直接把导致尴尬的“罪魁祸首”摆上台面,并且进行了幽默化的加工之后,现场的尴尬才被打破,气氛才得以缓和。

有时候并不一定非要脑筋急转弯,审时度势、简单明了地点出情境中的真相,一样可以达到化解尴尬的目的。

下了飞机我那同事找人问路,我远远看着怎么手舞足蹈的,寻思可能是外语太好了,连老外说话的神态和手势都学会了,内心又多了一层敬佩。可是等了半天同事回来了,说问不到路,人家看不懂手语。我说你不是会英文吗?他这时才承认之前是吹牛的,就是想跟我出国来看看外面的世界。虽然我有心一脚把他踹到莱茵河底喂鱼,但是想想德国法律,还是压制了怒火,只能自认倒霉。接下来两个文盲加哑巴就在这座陌生的城市上演了《流浪德国》大型徒步纪录片,直到深夜才找到旅馆。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分别的时刻来临,我强行压制住对这个女孩的强烈好感,内心不断拷问自己,如果现在打电话跟老婆离婚,我会遭遇怎样惨绝人寰的酷刑?还好,最后我还是在理性的帮助下把爱藏在心底,和她告别。

平静的日子又过了两年,原以为这个姑娘跟我已经成为永远没有交集的平行线。这天我一进办公室就看到了桌上的结婚请柬,打开一看,我愤怒地冲进隔壁办公室,大吼我那个同事:“你是什么时候和她好上的?!”

当老师表演自己挥舞着请柬冲着同事咆哮的时候,所有听众都笑疯了。没有任何人预料到他的这个同事竟然是新郎!而且老师悲愤的表情实在是太可笑了,而我们只要一想到他竟然被同一个人坑了两回,简直就要笑背过气去了。

同时,这位老师还是制造观众优越感的高手,你可以细数一下他这一路经历了多少打击:不仅被信任的员工欺骗,还不得不深夜在两眼一抹黑的柏林徒步找旅馆;好不容易有一段美好的异乡情,却要痛斩情缘;好不容易才忘怀,结果发现好白菜被猪拱了,而且坏事的居然还是同一头“猪”。

另外,这个短短的故事中也充满了各种丰富的情绪:年轻有为的志得意满、异国旅行的焦虑不安、对同事绝对的信任和感激、发现被骗后的悲愤、深夜在柏林街头乱转的可怜、遇到美丽女孩的惊喜、想爱但因为有家室的胆怯和心乱如满、必须斩断情缘的沮丧、挥手告别的惆怅和伤心、发现秘密恋情的愤怒和尴尬。如果你还记得幽默需要负面情绪,那这里的情绪多得都要溢出来了,观众一直在一列高速运行的情绪过山车上,被强烈吸引。

展现脆弱讲的是要真实呈现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让观众开始跟你链接,跟你共情;呈现尴尬,讲的是要有能让观众辨识出来的熟悉的人生情境,让观众因为熟悉感和优越感发笑;敢于言败是要给观众更大的安全感和优越感。

要想幽默地讲故事,你需要先找准故事的素材。那些悲情的事儿、窘迫的事儿、你想想就觉得羞耻的事儿,正是绝佳的喜剧素材。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你讲述悲情的事儿时,不能用悲天悯人或者感慨人生的口气,否则会使气氛沉重起来,听完听众都不知道该怎么安慰你。

也就是说,当时间流逝,往日的悲痛你已经不再放在心上了,你才能拿出来讲述。所以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你仍用第一人称叙述,但是你用一个旁观者看笑话的立场说出来。这样才不会显得你的惨是真的惨,而是已经变成了一个笑料。

你仍然可以保留你的真情实感,但是应该用一种晒悲情甚至是比悲情的心态,把自己遭遇的苦难用一种轻描淡写、自我嘲讽又乐观积极的口吻叙述出来,甚至最后还不忘感恩一下在这段逆境中遇到的人或者事。这样不但能让人觉得你是一个真挚可爱的人,还显得你既宽容又有智慧,已经把灰暗的往事抛在了脑后且充满自信。这对提升你的个人品牌有相当积极的作用。

故事最忌讳的是情节波澜不惊,读起来就像白开水一样,毫无生气。只要故事情节一直不可预测,就能牢牢抓住听众的心。

一波三折能让情节保持足够的变化和趣味性,但是想要听众笑出声来,你需要“万万没想到”。什么是“万万没想到”呢?“万万没想到”就是情节的大反转,反转带来故事方向的巨大改变。

解决一个问题一般来说有多种方法,就像一个人要游到河对岸,可以选择仰泳、自由泳或者蛙泳,也可以被别人抱着游过去。相较于其他的游泳方式,显然“由别人抱着游过去”这个方式会使人发笑,因为它有点让人意想不到。所以为了让人感到意外,通过意外获得幽默感,从而达到使人发笑的目的,这个解决方案就要足够“奇葩”。

“奇葩解决方案”重点在“奇葩”二字。解决方案一定要达到荒诞甚至令人震惊的奇葩程度,才能产生幽默感。相信大家都很喜欢网络上流行的各种“神回复”,有一些“神回复”就为问题找到了奇葩的解决办法。问:如何才能走出人生的阴霾?神回复:多走几步。问:去哪里找最漂亮的中国姑娘?神回复:朋友圈里。问:怎么给自己设计高大上的墓志铭?神回复:没什么事我就先挂了。

你看,“神回复”的诀窍是要放下执念,不要真的试图解决提问者的问题。上面几个“神回复”能解决问题固然很好,解决不了,能让大家哈哈一乐也是很好的。生活中本来很多问题就无解,有些问题提得还很无厘头。不要有那么多原则问题,你就可以变轻松。

一个男人得了重病,他带着氧气面罩躺在病床上。突然男人开始抽搐,面色苍白,嘴角蠕动着。围在他旁边的亲属忙弯下腰问他是否想说些什么,男人肯定地点点头。众人便递给他笔和本子,让他把想说的写下来。男人挣扎着写了几个字,然后就去世了。众人很悲痛,为他做最后的祷告,然后将字条交给他的遗孀。遗孀含泪打开字条,读道:“快走开,你们踩到了我的氧气管。”

给故事设计一个出人意料的结局,利用意外的感觉来制造幽默。就像上面那个小故事中,病人留下字条去世了,我们很好奇字条里会写什么,大多数人都会猜测他写的是对自己的亲人说的话,但最后的结果却让所有人大跌眼镜,幽默便由此产生。

想要给人留下幽默的印象,不一定从头到尾每一秒都在努力搞笑,如果你能在故事的最后扔下一个幽默的深水炸弹,也能给人留下幽默的感觉。

反转也可能是解释一个秘密,还可能是主人公的一个巨大的损失。总之一个故事就像一个拼图游戏,当最后一块拼图完成的时候要扭转故事,原来我们一直以为拼的是独角兽,其实拼的是河马啊!

如果你能在你的故事中,把所有角色都淋漓尽致地表演出来,你就可以生动再现事件的场景,让观众在复杂的故事中跟随你,让你的故事更吸引人、更好笑。

三个视角的转换,我们也叫“跳进跳出”。叙述者视角是跳出事件陈述,有助于我们建立与观众的对话感,帮助听者快速、轻易地建构起场景,把事情讲得明白透彻。而“我”视角和“他”视角则是跳进角色表演,更容易带动听讲者的情绪,让听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听得津津有味。

这些段子,听起来都是带着情绪在讲述自己的故事,而且这些情绪是通过一种略带调侃的态度讲出来,让听众感觉很好笑,又有一种强烈的共鸣在里面。

其实,不只是讲笑话,即使是创作,也要跟态度和情绪联系起来,因为没有态度和情绪的笑话听起来太书面化,可能会幽默,但绝对不会有趣到让人捧腹大笑。态度如同调味剂,没有态度,写出来的笑话只能是一个有趣的想法,需要态度作为调味剂来腌制这些原始的素材。

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幽默的人本身自带情绪和态度,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郭德纲、沈腾等,这些人说话时,大多会带点儿调侃、嘲弄、讥讽的态度,或是故作轻描淡写,或是幽默地自贬,甚至有时装疯卖傻。一样的话题,一样的事情,经过他们的渲染,会变得更好笑、更有意思、更吸引人。

你也许觉得这些人都是幽默大师,天生就有幽默感,自己只能羡慕却无法企及。其实,只要你能够在生活中,经常在语言、故事中加入自己的态度,通过刻意练习,慢慢地你体内的幽默细胞就会增加,玩耍态度也会成为你的一部分。

“难、怪、蠢、怕”,这几个字是脱口秀演员常用的借以取得爆笑效果的工具。就是说,脱口秀演员在看到一个话题的时候,倾向于用这些态度,去找这个话题的讲述思路,形成段子或者故事。

当你想到一个词或有一个想法时,你分别用这几种态度演绎出来后,你会发现每一个话题都因为态度的加入而有了不同的趣味。加入态度,想法就有了能量。

幽默大师们之所以自带幽默态度,是因为他们在心理上没有拘束自己,而是给严肃的生活加上了一些轻松和调侃。

生活中并不总是严肃严谨,偶尔脱离严肃的日常,带一点玩耍的心态,花一点时间玩耍,往往更能表现出你的幽默感。

很多人都碰到过这样的情况,客户买东西的时候会说“你们这价格太贵了,便宜点吧!”遇到这样的情况,如果非常严肃地说:“我们已经给到很低的价格了,没有办法再低了!”这样双方可能就会陷入僵持状态。我有个客户也碰到过这样的情况,看他怎么说:“你们这价格太贵了,便宜点吧!”“便宜可以,便宜一块钱你也不干啊!”

然后大家就都笑起来,气氛也随之进入一种很轻松、很融洽的状态。当然,问题还是要解决,不然你再幽默也没有用。但是,你一个轻松的玩笑,至少让在谈判桌上彼此剑拔弩张的双方进入一个轻松友好的氛围,接下来的谈判也会融洽得多。

我给大家介绍了怎样幽默地讲好故事的四个核心技巧:1. 要讲自己悲情的故事。2. 故事要有反转才能引人入胜,让别人“万万没想到”,幽默就产生了。3. 跳进跳出,从不同的视角讲故事,可以让平淡的故事更精彩。4. 把你的情绪加到故事里,让别人感觉你是在讲自己的故事,这样的故事才有感染力和影响力,也才可能幽默。

老梗重提,讲别人的段子,给别人的印象就是这样。有些人喜欢当段子搬运工,为了显示自己的幽默,在任何场合都反复讲一些陈旧的老段子,结果常常是自己讲得很兴奋,听众却味同嚼蜡,毫无反应,让人很是尴尬。

幽默其实是一种说者和听者的互动,是真实情景下的交流,不是拿来秀智商的。你背了一大堆段子,拿出来跟别人讲,希望别人夸你幽默,但其实根本没有实现交流,对方当然只好敷衍一笑了。

网上的段子,对方可能也听过;如果听过,碍于面子,别人得忍着听你从前面冗长的铺垫讲起,这显然是一种折磨。如果碰到性子比较急的人,可能会直接把笑点说出来,让你下不来台。

网上有些段子很油腻,品位不高。如果你把这些段子背下来讲给别人听,很可能会拉低你的人设。本来讲段子的目的是想显示你的聪明,可这样一来,不但不能显示你的聪明,反而会让你看起来很没品位。

幽默的核心是情感真实,如果背别人的段子,连自己都无法打动,更不能指望别人捕捉到你的幽默点。幽默其实体现的是你即时即刻针对具体的人和事件的反应,是你的世界观的综合体现。

原创的段子有你的世界观,有你的精神状态和你看问题的独特视角。这样的段子因为传递着你的真情实感,所以,听的人才能感受到其中的幽默。

你习惯了搬运段子之后,还容易滋生懒惰的思维,不愿意动脑筋去制造属于自己的笑点,幽默思维会因此停滞不前,更难写出自己的段子了。

有些人在讲段子之前,喜欢提前兴致勃勃地告诉对方:“我给你讲个笑话。”他们原本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引起别人的注意,造成万众瞩目、平地惊雷的爆笑效果。但这样做的结果常常适得其反,因为有了过高的预期,再抖包袱的时候,听众就没有了感觉。我来具体分析一下。

让听者猝不及防,才能产生意外感,幽默的效果才能出来。如果你提前宣布这是个笑话,那么听者在心里提前就做好了准备,等待笑点的到来,真到包袱抖出来的时候,反而感觉不到那么好笑了。尤其是有的人在快要甩包袱时,声音还会变得特别大,特别浮夸,简直就是敲锣打鼓地宣布:“包袱就要来啦!”这样一来,原本好笑的段子也会变得没劲了。

讲笑话切忌高能预警。你一本正经地说,听的人也跟着你的表情和思路一本正经地听,突然之间,你扔出来一个包袱,在那里炸响,听的人在反应过来之后自然会哈哈大笑。这才是幽默需要达到的效果。

所以,如果你想讲笑话,应该在抖包袱之前压一压节奏,把氛围弄得紧张甚至低沉一些。比如“我最近碰到了一件非常苦恼的事情”,或者“今天有件事让我很困惑”等等,就在大家都等着听你述说苦恼和困惑的时候,你却讲出来一件非常可笑的事儿。人们在惊喜之余,自然会笑出来。

包袱应该在你讲的笑话的最后才出现,而且出现得越靠后越好笑。但有些人喜欢在讲完笑话之后,再补充几句,给别人解释一下笑话的笑点。其实,这个做法是多余的,是画蛇添足。

正确的做法是:抛出包袱后,静静地等着对方笑。如果对方没笑,你就让自己尴尬一秒,说句“好冷”就完事,千万不要画蛇添足,多做解释。

弗洛伊德认为,幽默是以社会允许的方式表达被压抑的思想。所以,幽默的段子经常会夹杂一些离经叛道的思想,甚至低俗的元素,以产生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效果。但是,幽默不应该无原则、随意挑战人们的底线,因为一旦过界就容易伤害到听众的感情,让讲述者显得很低俗。幽默冲击到底线,大体有这样几种情况:不雅,伤害,不合时宜。

我常用这个比喻:幽默就像女生的超短裙,越短越刺激;但是短到走光,露出底裤就不好了。幽默有一条底线,你的笑点离那条线越近,听的人就会越紧张。理想状态是包袱在触线前1毫米躲开,讲者毫发无伤,而听者感觉到的宣泄感越强烈,紧张解除的那一秒产生的幽默效果越好。

但是无限接近不等于越过,擦线走火已经是极限,过了线就是不雅。尤其在听众有女性的情况下,笑话讲得看似大胆刺激,实际上却只是在哗众取宠,冒犯了别人还不自知。

有些人讲笑话,喜欢用对方真正的痛点取乐,这一点也触碰了幽默的底线。我们所讲的冒犯,是一种假性冒犯,攻击的不能是对方无法改变的痛点,否则就会带来真正的伤害。

不能用对方身体的缺陷或者外貌等去制造笑点,这些都是对方最不愿意被提及,也无法改变的地方。另外,针对某个群体的攻击,比如对地域、性别、民族、人种的歧视,不但会让听者心里不爽,甚至还可能造成肢体冲突。

避免在某些敏感场合不合时宜地搞笑。举个例子,生与死虽然一直是很多段子的创作主题,但是你作为一个幽默新手,在葬礼上调侃死亡就真的是在“作死”。同样的道理,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你在婚礼上讲带有“分手”“离婚”等字眼的段子,在有女性和儿童的场合也不能讲黄段子。

予人伤害是违背幽默的本性的。注意幽默的底线,你可以优雅地在刀锋上起舞,而不是拔剑出鞘,打击一片。

人物真实,就是段子的包袱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基本情况,比如年龄、职业、性别、性格等,根据人物的身份设计,找到人物的经历、弱点、痛点,然后从弱点出发给他设置障碍,让他想办法克服这个短板来实现目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人物要经过种种挣扎,可能会出现各种雷人的、搞笑的行为。这个挣扎的过程,就是人物的笑点所在。

大多数的段子反映的都是日常场景中的人际关系。比如情景喜剧大多就发生在非常平淡,甚至非常无聊的地方。有一个情景喜剧就叫《办公室》。我喜欢一句话:“在极度无聊的地方,喜剧开始生长。”所以,场景不需要太刻意,多观察熟悉的情境里人们的非理性行为,这样吐槽老板、同事、家人时,听众反而容易代入。

你跟现任去吃饭,结果在饭店遇到了前任。因为饭店没有多余的餐桌,你们三人被安排到了一起拼桌。这是一个让人很尴尬的场景。这个场景本身就带有喜感,你不需要伪造什么东西,如实呈现,讲出你的真实感受已经足够好笑。幽默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所以,一切幽默都来源于生活的真实场景,保持真情实感,才是幽默的正解。

还有人为了博得大家的笑声,往往用尽浑身解数,刻意制造一些夸张的动作、搞怪的表情、另类的语言,调侃取笑别人,不顾形象地恶搞自己,让自己看起来好像很幽默。其实幽默这件事情就像追女孩,切勿用力过猛,大力出不了奇迹,反倒可能会被报警。幽默是通过个性化的表达,让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变得更顺畅、更愉快。幽默不是个人的表演。

通过个人过分的刻意渲染气氛,通过闹腾让人发笑,是一种表面的、浅层的笑。幽默的目的是给听众带来深层次的链接,所以你讲的内容是否能与听众同频,引起听众心理的共鸣和触动,才是重要的。单向的灌输永远没法产生幽默感,只有与听众同频联动才是正确的方式。

现实生活中,经常有朋友在讲段子的时候,还没讲到包袱,自己就先笑得停不下来,这就导致听笑话的人根本听不清他在说什么,让人莫名其妙,面面相觑。别人听到最多的就是他的“哈哈哈”,看着他笑得停不下来,你不知道自己是该笑还是不该笑。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讲笑话的人的关注点和注意力都在自己身上,只想到笑话的欢乐,完全忘记了讲这个笑话是为了娱乐他人。

用专业术语来说,讲笑话时你需要从平时你习惯的“观众状态”切换到“演员状态”。那怎么可以调整为演员状态呢?我给你一个建议:你要把注意力放在听众的反应上。你边讲边观察他们有没有听明白你的铺垫;句子有没有太长太啰唆,让人失去兴趣;你的表情是不是太平了(或者反之);语气、语调及节奏够不够稳,有没有暴露你讲笑话的意图。总之,你需要根据观众的反应调整自己的讲述,这样你就能一直保持“表演者”的状态,最后在恰当的时候抛出你的包袱,让包袱炸响。

1. 老梗重提,做段子搬运工,看似幽默,实则是一种懒惰的表现,给别人的感觉也是味同嚼蜡。2. 提前跟听众打好招呼,提升观众预期,不仅让笑果大打折扣,还容易引起听众的抵触心理。3. 包袱抖响,戛然而止,才能真正显示出幽默的效果。多说两句的解释,实属画蛇添足,反而让听众感受不到幽默。4. 幽默就像女生的超短裙,越接近底线越刺激。但是,过了线就是不雅,甚至会造成伤害。5. 真实是幽默的底色,没有真实的衬托,显现不出幽默的色彩。脱离真实的情景胡编乱造,只能贻笑大方。6. 幽默不是你的人有趣,而是内容有趣。哗众取宠的个人秀不是真正的幽默。要想真正幽默,要从内容上下功夫,从技巧上找窍门。7. 笑话是讲给别人听的,而不是自娱自乐。你在那里“哈哈哈”,听众给你的只能是“呵呵呵”。从“听众的角度”转换到“演员的角度”,把注意力放到听众的反应上,你的包袱才能炸响。

没有任何一项技能,仅仅通过学习就能彻底掌握,反复练习是必经的过程,幽默也是如此。所以,在你的幽默素材已经有一定的积累和储备之后,最重要的就是要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随时随地练习。

练习幽默是一件非常需要勇气的事情。练习幽默不能闭门造车,不要期待自己一个人默默练习就能够在重要场合一鸣惊人。幽默这件事就像小孩子蹒跚学步,必须得有观众,因为好不好笑,你需要对方的反馈。既然是蹒跚学步,你就会摔很多跤,可能会摔得很难看,而且是在众目睽睽之下。但是,只有经过这些尴尬的过程之后,你才有可能真正学会幽默。

我知道的很多知名脱口秀演员都曾在演出现场发生演出事故,比如激怒或者冒犯观众,观众拂袖而去,但是最后他们可以越来越好地把握分寸。

练习幽默,不应该只局限在熟悉的人身上,面对陌生人的时候,我们也可以随时练习。总之,一切可以展示自己幽默的机会都不要错过。有时候在面对陌生人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发挥得更好,因为我们会少一些顾忌,即使说错了,被人笑话了,也不会太在意。

除了要抓住机会进行练习以外,还要学会主动给自己创造机会练习。这可以让你得到更多的练习,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详细的规划,比如从易到难,一步一步进行练习。这样,你可以更自信,也更利于你提升能力。

第一步:面对熟悉的人进行练习。可以从身边的亲人和朋友入手,把你的幽默讲给你最熟悉的人。这样,即使讲得不好,你也不会觉得太丢人。第二步:面对不太熟悉的人进行练习。经过第一步的练习之后,你应该已经有了一点胆量,对幽默的技巧也熟悉了一些,这时候,就可以把练习的对象扩大到不太熟悉的人身上,比如一个小区的邻居,或者不太熟悉的同事,等等。做这个练习的时候,最好还是找一个单独的对象进行练习,这样可以让你更轻松一些,恐惧心理也会更小一些。第三步:参加开放麦。经过前面的两步练习,你心里的恐惧感会减轻很多,幽默的技巧和能力也会比之前有更大提高,这个时候,就可以增加练习的难度,在三五好友相聚,或者相对熟悉一些的人的小型聚会上进行练习。

第四步:在演说等重大场合进行练习。经过前面的三步练习,你的幽默技巧应该已经变得很娴熟了。但是正式的公众场合,尤其是一些重大的场合,对人的心理素质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所以这时候最大的难题或许已经不再是幽默技巧的掌握情况,而是你是否能够克服心理上的紧张感和恐惧感。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笔记:《幽默感》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