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渴望向上生长(1)—《向上生长》阅读笔记

前言

        吸引我读这本书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渴望做一个有思想的程序员,思想若是稍有些深度,那便更好。九边大佬恰好同时满足了我的这两点诉求。理所当然,我便拜读了他的作品。以下是一些笔记记录以及当下的感悟,虽不强求后来的我功成名就,但也希望不忘向上生长。

为什么要学习以及如何学习

摘录:

        外部的挑战,新的知识,新技能的学习,都是系统或者人的 “负熵流” ,只有那种有持续输入的系统或者个人才有活路。对于成年人来说,持续输入的信息就是知识。

        当一个人经历过一段时间痛苦的爬坡之后,就迅速进入稳定状态了,没有新信息摄入了。你没有新的负熵流摄入,你的这个系统就在加速衰退。这时候你就得想办法提升自己了。

        当一个人的知识大规模地积累,到一定程度以后,就会出现 “涌现” 效应。

        知识越多,涌现效应越明显。

        上班族怎么积累呢?我一般强迫自己看两页书。

        人的大脑是 “关系型数据库” ,也就是说你记住的所有东西都依赖我们大脑里已经有的东西。

        如果新知识连不到你的 “认知树” 上,很快就会忘了,就跟从来没出现过一样。

        学习本身依赖你积累的知识的规模。你对一件事了解得越多,学得越快。

感悟:

        我们知道,自然规律是熵增的,万物总是从有序走向混乱。好比我们从出生到死亡,如果说生命的开端是一颗受精卵的有序分裂、分化,那么死亡便是从一个有序的细胞集合体最终分解为无序的、混乱的分子。
        类比到我们的生活,抛开那些矿里有家的人生赢家,绝大多数普通人一生都在社会这个大泥沼里挣扎着向上爬。张大春在《寂寞的游戏》代序中提到:无数张杯盘狼藉的桌上,就摊着 “求偶”、“成名”、“谋生”、“创造” 以及 “寂寞” 这些词语。这精辟的总结让我忍不住拍案叫绝,甚至一度奉为至理名言。现在虽不至于以之蔽,但也是认为有道理的。
        那么作为一个普通的普通人,若是没有理想也就罢了。但是若有哪怕一丁点儿向上走的想法,痛苦的爬坡肯定不可避免。并且以我这个多年以来纯学渣的角度看,所有偷懒的办法,都是在绕远路,虽当下是挺舒服,但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所以,如果你是普通人,如果你不安于现状,那便老老实实的学习吧。“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的道理小时候就学过了,可有的人都要奔三的人了,可还是不懂。就是说你呢张小凡,你呀,认命吧,好好学习,努力提升自己,只有这样,你的碧瑶才会踏着七彩祥云来取你狗……(走错片场了,不好意思。)

当你毕业后,如何继续学习

摘录:

        为了克服懒惰的问题,制定学习计划的时候,关键就是每天目标一定要小,跟自己先妥协了。

        为了让自己坚持学习,你要奖励自己。

        大脑会给习惯性的动作修 “高速公路” 。神经学认为,经常重复某些动作会改变神经结构,变得更加熟练而且难以改掉。

        先把整体知识框架搭起来,然后再看专题方面的书。

        最好的学习方式就是看完什么东西之后就随手写点心得,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即可。

感悟:

        总的来说呢,请不要太瞧得起自己脑海中的那个 “他” ,为了照顾他的情绪,为了让他能舒舒服服的学习,请前期尽量给他安排轻松不累奖励还高的学习计划。然后再逐步增加难度。
        那就给十一国庆的自己定一个小目标吧:除了正常工作任务必须要完成外,职级考试考纲知识点总结完成30%,便奖励自己一套秋季套装(包括外套、卫衣、裤子),以及一瓶冰可乐。
        其次还需要记录的一点是,我目前稍稍有些沾沾自喜的 “高速公路” 是自己平均50WPM的打字速度以及相对标准的打字手法。这一优势带来的便利是让我印象深刻的,那么类推到学习中,重复性的学习是提高自己水平的又一重要途径。

厉害的人的工作和学习心得

摘录:

        奖励:奖励必须是反馈型的,有确定性的。

        练习:最好的学习方法是越学越难,但是在每个阶段都扎实练习。

        工具:一个人掌握了复杂工具,才真正具备了能力,如果仅仅掌握了简单的工具是没用的。

        时间:在学习的前期,一个人是没有方向、没有思路、没有全局感的,最重要的就是不断地投入时间,过一段时间就会 突然清晰了。

        运动:运动远远不是可以用来减肥这么简单。

感悟:

        目前最最最缺乏的就是练习,大量的练习。一百五十分的满分数学题,只需要保证120分的基础题不出错便是成功了。如果想成为一个大牛,大量的编码是必不可少的。其他的总结相对都比较有明确的方向了,那么加油吧少年(青年?)。

关于积累、精进、进阶

摘录:

        1.所有的我们以为的质量问题,大多本质是数量问题,因为数量不够,差几个数量级而已。
        2.数量就是最重要的质量。大部分质量问题,在微观上看,就是某个地方的数量不够。
        3.最大的误区是,明明是数量不够的问题,因为错误地以为瓶颈在于质量,幻想在不增加数量的前提下,用某种奇技淫巧,偷工减料达到目的。这时候玄学、迷信和各种无病呻吟就出现了。
        数量不够,底子不够厚时,很多事情时做不到的。即使有时看似有捷径,欠的帐迟早是要还的。

        在把课本和练习册上所有的题都做了之前,一道复杂的题都不做。

        简单动作确保不能出错,然后逐步迭代,越来越复杂。

        如果你没有别的好办法,不如把在某件事情上积累一定的量作为目标。

感悟:

        其实这里感受最大的便是九边对质量和数量的理解,无论是前文提到的 “涌现” 还是日常俗语说的 “量变引起质变” 都会下意识的认为这种变化是突然发生的。而如果换一种微观的角度,我是否可以这么理解:质变本质上是量变的完成体,质量一直伴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只不过前者是模糊不易察觉的,而后者清晰可见。

关于记忆、链接的一些思考

摘录:

        学习最重要的技能之一就是利用笔记的能力。

        冗余越多,记忆越牢固。

        人也依赖链接,链接越多,可能性就越多,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越多,会涌现出一些复杂的模式。

        提升大脑效率:
        1.常用链接高速公路化。
        2.激活更多链接,学习新东西会让人痛苦不堪,需要用意志力克服它。

感悟:

        链接就是知识网,触类旁通,举一反三都是这个道理。其实目前已经对 “链接越多,可能性就越多,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越多” 这一点有了初步的体会。当一种算法无法解决问题时,我可以迅速找到另外一种替代方案。有时还可以对现有算法进行改进,让它更加简洁、高效。 那么,以后继续发扬这一优势。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渴望向上生长(1)—《向上生长》阅读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