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孩子,家长们都会有诸如生活上的,学业上的, 行为上的,或精神上的等各种各样很具体的烦恼,而男孩真的走到了养育出现危机的境地了吗?了解男孩的养育现状才能施以行之有效的养育方法,《男孩危机》一书为我们揭示的养育烦恼背后的原因,值得男孩家长们对照或反思。
作者孙云晓,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家庭教育首席专家,长期从事儿童教育和研究。作者李文道,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一直致力于男孩教育、女孩教育、父亲教育、幼儿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两位专家为读者从宏观角度分析了造成养育危机的原因,也从微观角度给出了养育男孩的建议。著者认为这是一本男孩家长们的必读手册。
本书主要分析了在男孩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四大危机:学业危机、体质危机、心理危机和社会危机;以及造成相关危机的三大原因:教育危机、父母危机和流行文化危机。在此前提下呼吁“拯救男孩”,并提出“拯救”要“对症下药”,首先要了解男孩,要接受男孩成长发育过程中的生理与心理落后的现实,并耐心等待与学会欣赏男孩不一样的生理与心理。其次要“三方联动”,即父母、学校与社会都要切实关注男孩的成长危机问题,负起相应的责任,促进男孩健康成长,并最终培养出新时代男子汉。
本书书末还附有《给男孩父母的52条建议》及《男孩如何教养—— 李文道对话诸富祥彦》等文。诸富祥彦,日本育儿专家、明治大学文学部教授,有30多年的育儿咨询经验,著有《养育男孩的方法》与《养育女孩的方法》等著作。
在导言中,著者便提到了历届“两会”代表对男孩教育现状的关注与倡议:
2012年全国两会,上海代表呼吁关注中小学出现“女强男弱”现象,提出了在“因材施教”的基础上确立“因性施教”的教育平等观,并建议相关部门利用智库力量积极探索新的教育评价机制和教育模式,展现男生的特点与优势;也希望教育部门能采取措施改变教师性别比例;更倡议进行分性别教学。
2014年,山东两会上,又一次出现了“男孩危机”的议题,支持这一议题的两会代表杨玉华认为男孩学业与体质、气质等方面都陷入困境,长此下去恐会影响整体素质。
2016年全国两会,政协委员朱晓进特别提出了一个建议:男生推迟到8岁入学。
而在教育实践方面,上海八中开设了“男生班”,实行了性别教学,同时也引发大量社会争议。
走进上海八中男生班:课程很男人 重塑男生自信
本书第一章用了大量的数据说明了当下男孩面临的四大危机现状。
学业危机:从对中小学生学业的多区域调查可知,男生的学业整体上落后于女生;从对历年全国高考状元人数、国家奖学金的获得的人数、以及大学男女生数量比例、硕士与博士生数量比例等几个方面统计,女生各项调查指标呈现显著优势,而男生日趋处于劣势。学业落后伴随而来的后果即是落差造成的心灵伤害与学业不成受到歧视,进而边缘化,或与不良青年接触,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又或者面临将来进入社会后与好工作无缘,与低收入相伴的残酷现实。
体质危机:当代中小学生体质呈现肌肉越来越软,关节韧带越来越硬,小肌肉群不灵活,前庭器官发育不好,平衡能力不好等糟糕状况。从2002年开始全国健康状况监测结果表明:中国男孩的体质总体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并有数据显示中国男孩比日本男孩要矮0.8厘米。而肺活量、肥胖率与超重率,视力等身体素质等各项指标均不容乐观,严重危及男孩将来的发展,更危机国防安全。
心理危机:男生的学习障碍、行为障碍、社会适应障碍、品德缺陷和特种障碍中所存在的问题均多于女生。总体来讲男孩更容易陷入各种成瘾行为、心理疾病,情绪问题等心理层面的危机。
社会危机:男孩社会责任感缺失与更易卷入暴力与犯罪的泥潭。
本书第二、三、四、五章节从学校、社会和家长等三个方面关注男孩危机生成的原因与解决之道,倡导“三方联动”,各尽其能,共同造就有责任心、高学商、高体商、高情商与高逆商的新时代男子汉。
从学校方面来讲,目前学校无法应对造成男孩养育危机的现行政策短板和流行文化引导误区。长期以来教育的过程都是用统一的衡量尺度来要求每一位学生,如流水线上生产产品一样,不顾及男孩女孩不一样的成长规律,恰是忽视男孩子落后于女孩的事实表现。
有研究指出:5岁男孩的大脑语言区域发育水平只能达到3岁半女孩的水平;在11岁时,男生口语能力、读写能力和计算能力的发育水平分别比女生晚11个月、12个月和6个月。男孩更擅长手动与体验性的课程,但实践课程在学校课程安排中却是可有可无;男孩天生更容易接受图表、图像和运动物体的刺激,而不是来自于语言的刺激,因此在以语言为主的学习内容中,女孩更容易适应与接受,而男孩则成为了现行学习方式的牺牲品。再加上应试教育中的书本知识亦不适合长于运用操作的男生,这使得本就不具备天生优势的他们更是雪上加霜。另外,男教师在中小学校的缺乏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状况。基于此,学校方面更应该在尊重男女性别差异的具体情况出发,重视男孩的兴趣,发掘男孩的优点,设计切实可行的适合于男孩的学习方式,真正让课程动起来。或在无法男女同时兼顾的情况下实行分性别教学,科学地倡导男孩根据发育情况,晚一年上学。
从社会方面而言,主管教育的政府部门要发挥宏观调控的功能,引导符合性别发展的审美价值,正确解读双性论的内涵,避免走入无性论的误区。同时借鉴他国经验,研究相关解决男孩危机之道,此外,要采取有效政策提高男教师的比例,平衡中小学校男女比例失调问题,补全学校缺乏“阳刚教育”的短板。
在养育男孩所面临的危机当中,最应负起责任的是家长。书中尤其强调父亲在男孩成长中的重要影响:父教缺失对男孩成长有多方面的破坏作用,亦影响男孩性别化进程与心理健康。父亲的角色主要是男孩成长的引路人,再好的母亲也替代不了父亲的作用,父亲是儿子的第一个男子汉榜样,男孩对男性的认识是从父亲开始的。父子互为映射,父亲很容易从儿子身上发现自己的影子,儿子长大后会发现自己越来越像父亲,这是父亲对男孩性别社会化的关键作用。男孩通过观察与模仿父亲的的待人接物、行事风格等来成就性别的成长。男性研究专家大卫斯杜和斯坦分阿特伯恩认为:“经验告诉我们,今天最快乐、对自己性别角色最满意的男性,是有父亲在他们生命中倾注了大量时间和心血的男人。”由此可见,父亲的养育方式更符合男孩发展的需要,因为他们都属于男性,父亲在培育男孩的男子汉气概方面发挥着母亲无法比拟的作用。而作为母亲角色,需要克服养育男孩过程中的性别劣势与易溺爱孩子的弱点,做到关爱而不溺爱,积极配合父亲,维护父亲的正面形象,留出时间与空间让父亲融入儿子的生活。母亲应放手让儿子去接受现实的磨炼:该碰的钉子、该绕的弯路、该受的苦累、该动脑子、该受的批评都去经历过,才能培养出真正坚强、独立、负责任的男子汉。
作为家长,宏面层面的改变以我们微乎其微的力量短期很难改变;从个体成长来讲,我们也无法改变男孩发育相对缓慢的事实,我们不妨接受不能改变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男孩天生更脆弱的生命与情感,面对男孩身体、动作与神经系统都落后的生理特征,以及自制力与语言都相对落后的心理特征,我们要耐心等待,并学会欣赏这些不一样的生理与心理,帮助男孩更好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