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时代的日本,朝廷与幕府相互侵攻,处处狼烟处处刀兵,几无宁日。其战火最盛,一个是畿内五国的连天烽火,再一个就是九州西海的血海飘香。
看罢了打生打死的京畿争夺战,让我们转换视角,去探寻一下西线战场冰与火交织的传世歌谣。
南北朝之九州,笼统而言便是幕府一方的九州探提、南朝一方的征西将军府以及当地豪强少贰氏之间互较长短的三国演义。
九州少贰氏是平安时代镇压平将门之乱的下野押领使藤原秀乡的后人。其始祖武藤资赖原本是平知盛的家臣,一之谷战役后投靠了源氏。平家灭亡,武藤资赖在中原亲能的荐举下取代天野远景出任镇西奉行,从此在九州扎下了根基。
武藤资赖与东部的大友氏、南部的岛津氏并称九州御家人三人众。武藤后人世代接受朝廷任命,就任太宰少贰,故而改称少贰氏。少贰一族同时还兼任了筑后、筑前、丰前、肥前、对马、壹岐四国两岛的守护职务,拥有九州全境地头、御家人诉讼的裁决权和御家人军事动员的权力,此外还有着对外贸易和外交交涉的部分权力,可谓是天高皇帝远,西海我独尊。
然而少贰氏在九州的超然地位因为蒙古袭来发生了根本改变。借着异国入侵的契机,关东镰仓把触角伸进了之前难以企及的九州西海道。幕府先是剥夺了少贰氏的诉讼裁判权,改授六波罗探提,稍后由外戚安达氏受命裁决西国的诉讼。等到霜月骚动安达垮台,幕府在博多设立镇西探提府,派出北条一门前往九州总括军政事务。非但如此,镰仓幕府还以备战蒙古为由,大幅更替了西国众多守护的人选,少贰、大友、岛津三人众的势力削割过半。自此以后少贰氏满门的心志就成了“驱逐东夷,光复九州”这八字真言。
后醍醐御谋反,足利尊氏叛乱,九州三人众毫无意外地一同兴兵讨伐北条阵营的镇西探提。等到北条跌倒,后醍醐拍脑袋想出来的“建武新政”一心要重建律令制下的君主独裁体制,哪里容得下九州土著割地自肥。足利尊氏反叛,叫朝廷的三巨头北畠显家、楠木正成、新田义贞联手赶到九州。少贰赖尚投靠足利,多多良滨战役协战击败支持朝廷的菊池武敏。而后少贰赖尚率领两千军兵自领先锋,在凑川战役里面颇有表现,功勋卓著。
战后,足利尊氏派遣同族的一色范氏担任九州探提,承袭镰仓时代的镇西探提,统领西海道的幕府事务。这一任命背弃了尊氏对九州三人众的承诺,所谓“九州是九州人的九州”,这种说法落在试图建立武家天下的幕府眼里,是全然不可接受的无稽之谈。
少贰赖尚大失所望。对于少贰来说,朝廷也罢,幕府也罢,来自京都的探提职务便是安在九州头顶的悬梁之剑。无论是华贵有如高等精灵的京都殿上人,亦或是凶蛮好似燃烧军团的东国御家人,少贰心中唯有历久不息的一句咆哮:九州,永不为奴。
掉过头再来说说南朝的征西将军府和九州菊池氏。元弘三年(1333年),后醍醐天皇于伯耆船上山起兵倒幕。消息传到九州,菊池武时与少贰、大友合谋讨伐镰仓幕府的镇西探提北条英时。少贰、大友两家游移观望,只有菊池武时一人奋身捐躯。倒幕成功,楠木正成上奏请封菊池武时为功臣第一,得到后醍醐天皇的首肯与嘉赏。自此以后九州菊池一族便成为朝廷一方矢志不渝的铁杆支持者。
南朝将星楠木正成、北畠显家和新田义贞先后战亡,吉野的朝廷岌岌可危。后醍醐天皇派出诸位皇子,试图镇抚四方,廓清海内。延元三年(1338年),怀良亲王下向西国。起初,怀良据守四国,数年以后登陆九州萨摩。正平三年(1348年),菊池武光将怀良亲王迎入肥后的隈府城,设立征西将军府,开始九州经营。
观应扰乱,足利尊氏与弟弟足利直义相争,直义养子足利直冬逃奔九州,得到少贰赖尚的全力支持。九州形成幕府方的一色范氏,南朝方的怀良以及足利直冬为代表的三足鼎立。
足利直义死后,足利直冬离开九州,少贰赖尚的势力落了单,幕府的九州探提一色范氏趁机暴打少贰赖尚。少贰赖尚抵挡不住,只得投降南朝征西府,向菊池武光求援。针摺原一战,菊池武光大破一色范氏,幕府势力退出九州。战后一色范氏返回京都,他出任九州探提二十三年,至此终结。
由于幕方的退却,原本支持幕府的大友、岛津两家被迫投降征西将军府。九州一带佐幕的武家势力只剩下出身足利同族的日向守护畠山直显。正平十三年(1358年),菊池武光率军五千进兵日向,攻破畠山直显,南朝势力统一九州,一时风光无限。
然而这一局面却不是少贰、大友、岛津这九州三人众所乐意看到的。对于三人来说,在幕府与宫方之间摇摆,趁机博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才是上佳选择。征西将军府之壮大只会迫使三人众离心离德,生出背反之心。九州三人反抗征西府的根本原因其实还在于南朝势力在全国范围内的大幅衰败,征西府一地的刹那光辉遮掩不了吉野南朝枯藤老树昏鸦一般的日暮途穷。
日向讨伐未及收尾,菊池武光便收到军报称丰后大友据守高崎山城意图不轨。菊池大军来不及回军修整,直接自日向北上丰后,途中以征西府的名义征召少贰赖尚出兵协战。
正平十四年(1359年)三月,菊池武光率领的南朝军抵达丰后,开始攻略大友氏时。四月时候诸般噩耗纷至沓来,先是少贰赖尚在太宰府起兵反叛,自北面驰援大友。再是肥后的阿苏惟村(阿苏惟澄长子)叛变,堵塞了菊池西归隈府城的道路。菊池大军反而陷入了少贰、大友策划已久的十面埋伏。
菊池武光眼见情况紧急,当即撤围高崎山城,急攻驻守小国城寨的阿苏惟村。在支持南朝的大宫司阿苏惟澄指引下,菊池武光击溃阿苏惟村的叛军,跳出少贰、大友组织的包围网,归返隈府城的征西将军府。
少贰赖尚与南朝征西府扯破了脸,率军返回太宰府备战,同时向九州各地豪族势力发出催促状来集结军势,声称接受幕府军令讨伐宫方。当时京都的幕府任命细川繁氏接替一色范氏就任九州探提,细川繁氏驻军四国岛赞岐,等船只准备停当就将进发九州。少贰赖尚有此强援,这才有胆气挑战征西府的宫方势力。
只是人算不如天算。细川繁氏忽然暴病身亡,而室町幕府内部畠山国清、细川清氏和仁木义长的矛盾激化,已无可能派出强兵支援九州少贰。少贰赖尚只能硬着头皮独自面对南北朝时代不世出的将星菊池武光。
正平十四年(1359年)七月,筑前少贰赖尚集结九州豪族势力,总兵力六万有余,进军筑后。同时丰后大友氏时起兵一万五千,自高崎山城出发进军肥后。
征西府方面菊池武光留阿苏惟澄驻守肥后,抗击大友的侧翼打击,全力保障南朝军队的后路安全。菊池武光自任参谋,以怀良亲王为总大将,率领兵力约四万的主力大军进驻筑后国府。
先说二线战场。大友军侵入肥后以后,举步维艰。南朝的阿苏惟澄凭借坚城险途顽强抵抗,阻断了大友氏时抄底隈府城的企图。大友与阿苏无日不战,徒然抛洒血肉,却一无进展。
回到筑后的主战场,少贰与菊池于七月十五日各自抵达国府一带(今久留米市),两军隔筑后川相望。双方选定的战场为筑后川支流宝满川流经的一片沼泽地形,此地人称大保原。
阿苏惟澄在肥后抵御大友军的侵攻,日渐吃紧,发出战报急送菊池军中。菊池武光闻报决心先手逼少贰赖尚决战。七月十九日,南军抢渡筑后川。少贰军顺势北撤,退入大保原阵地,与南军隔宝满川对峙。
在少贰赖尚看来,时间是掌握在北军一方的。借助大保原沼泽地带的有利地形防御作战,消磨南军的锐气,坐等大友氏时攻破肥后,然后南北包抄,菊池武光再是战神下凡,一样要化成齑粉。
当年少贰赖尚遭到九州探提一色范氏攻打,被迫向菊池武光求援的时候,曾经写下血书,誓言“子孙生生世世,七世无叛菊池”。而今菊池武光见少贰赖尚避战不出,特意找出当年的誓书,挂在高杆之上,借以羞辱少贰,促其出战。少贰赖尚依然坚守不出。
相持一个月,肥后战场的战报益发急切。阿苏惟澄在大友氏时的攻击下咬牙坚守,已到了最后关头。菊池武光权衡再三,决定分兵夜袭,期待一战解决少贰赖尚。
菊池武光计划将全军一分为四,其子菊池武政率精兵三百,向北突进,趁着夜色间道潜行至北军后方,寻机掩杀混乱敌军。其侄菊池武信、菊池武明率领一万余人沿宝满川行至下游争渡,而后北向攻击北军右翼。岛津与涉谷率领的一万友军负责掩护与策应。菊池武光本人和总大将怀良亲王率领主力部队正面强袭大保原。
八月六日子夜,南朝各军开始游走行军,奔赴各自命定的各各他埋骨地。第二天凌晨两点,菊池武信、菊池武明的万人大军和菊池武光、怀良亲王的主力部队先后到达预定的位置。
八月七日凌晨五点,潜行北军后方的菊池武政发动奇袭。三百百战锐士分作三队,反复踹踏敌营,发声大喊,箭如雨下。毫无防备的少贰军兵多数尚在梦中,骤然遭遇袭击,皆昏昏不明所以。来回啸聚,少贰赖尚的大营自相攻击,死尸壅塞道路,陷入一片混乱。
见此良机,菊池武信、菊池武明破袭少贰赖尚之子少贰直资的阵营。少贰直资不能支持,返身想要靠拢少贰赖尚的本阵,却被菊池军一口吞没,少贰直资当场授首。而后北军自混乱当中恢复过来,开始凶狠反击,菊池武明战死。菊池武信率领骑兵队击穿少贰直资阵营,奔袭少贰赖尚本阵,殊死而战,斩获首级七百余枚。
战况最激烈的还是大保原一地南北两军主力精锐之龙与虎的撞击。怀良亲王亲率本军,一面负薪填壑,清理北军布置的各种障碍,一面躬蹈矢石,冒着对面密集的箭雨猛烈攻击。当面阻截怀良的乃是少贰赖尚亲自指挥的一族郎党,赖尚命令全军左右分开将怀良一军让入阵心,而后左右弓箭射击,四面军兵围杀。一时间怀良所率南军死伤相枕,血流漂杵。怀良亲王本人身被三创,中箭落马,情势危若累卵。情急之下五条赖元等多位朝官自后阵杀入,无视生死,慷慨捐躯,这才舍命救出重伤的怀良亲王。
电光火石之间,菊池武光已然率军突入少贰赖尚本阵与少贰直资残军中间的空隙。菊池武光身先士卒,奋勇鏖战。你看他好一似黄汉升猛如彪,好一似赵子龙胆大如斗,好一似马孟起是杀人的领袖,好一似莽张飞,虎牢关力战了十八路诸侯。瞅一瞅漫天尘土桥先断,喝一声拍岸惊涛水倒流。
北军认出菊池武光的甲胄旗靠,晓得是南朝的大将,纷纷围聚过来雨射斧斫。菊池武光马伤而跌倒,立刻换马再战,纵横突骑贯通敌阵共十七次之多,尸首积山高,鲜血滚波涛。
大保原合战自凌晨五点激斗至下午五点,苦战之下,少贰赖尚的北军终于不支,向北退却。菊池的南朝军伤亡亦是惊人,加上怀良亲王重伤,于是收束人马返还筑后国府,稍后撤回征西府。
此次合战,是蒙古袭来以后发生在九州最大规模的战役,被称作日本古代战争史上的三大合战之一,与川中岛、长篠两次战役齐名并肩。史称南军参战四万,伤亡三千余人,北军参战六万,伤亡两万一千余,如今福冈地区多有大将塚、千人塚、五万骑塚之地名,相传皆大保原战死者的遗迹。
大保原一战,奠定南朝征西将军府在九州独步十二年的荣耀,也成就了菊池武光不败战神的勇名。正平十六年(1361年),菊池武光出兵博多,再次击败少贰赖尚与大友氏时的联军,占据整个筑前。怀良亲王将征西将军府自肥后移至筑前太宰府,标志南朝势力在九州的实力达到了顶点。
(第四十五节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