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

从没想过,看一本书的序言,就能让自己对曾经小学时代的学习生活如此感触。

我看的是《如何阅读一本书》,作者在1972年再版的序言中提到:很多人的阅读水平都停留在小学六年级,之后就提升的很少了,所以阅读小说故事类文字不在话下,可当面对结构严谨的细致作品、精简扼要的论文,或是需要严密思考的章节,就没有办法了。

“他们可以改进,也需要改进,但他们就不这么做!”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学生生涯中阅读量较高、以及阅读态度最积极的时期———小学。

那个时候,电视节目不多,更别提手机了。爸爸妈妈也没空陪我,所以我最好的伙伴就是图书。

没错,就是图、书。因为那时候妈妈要做农活,爸爸在外上班,我就是自己一个人从最基础的图文书籍,看到拼音,再到全本文字的作文集锦。

那个时期的我,真的做到了书中所提到的“主动阅读”。我翻遍了爸爸买给我的书,实在无聊了,找堂姐拿她们高年级的语文课本来看。

再后来,有了《十万个为什么》,有了《故事会》,我真做到了“废寝忘食”,吃饭走路上厕所看书的地步。

回想起来,那时的读书目的,更多是在消遣、吸取资讯,然后无形中从量达到了一个理解能力的提升。

但用现在的眼光去回看,我发现我的主动阅读中,在“思考”这一块没有提升,大多只是囫囵吞枣,吸收、记住那些知识,然后引用到作文写作中,可并没有完完全全地达到理解启发的程度。

书中提到蒙田的那句:“初学者的无知在于未学,而学者的无知在于学后。”

一下就点到了我的痛处,只知道读书,却不懂思考理解应用,就是所谓的“书呆子”,“读死书”。

如今事隔多年,兜兜转转,我终于又感受了阅读的魅力,遇到《如何阅读一本书》,更让我找到了共鸣。

译者郝明义老师的序言中的这句话,也说出了我的心声:“如果没有经历这么多年的寻觅与颠簸,发现与失落,我读这本书的感受也不会这么深刻,收获也不会这么丰富!”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