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我爱上了你 |《卡罗尔》

我觉得我爱上了你,也觉得现在应该是春天了。我希望阳光照在我头上,像音乐一样跳动。我想到像贝多芬的太阳,像德彪西的风,像斯特拉文斯基的鸟鸣,可是一切的节奏都是我的。



《卡罗尔》 [美] 帕特里夏·海史密斯 

“……所以你想谈恋爱吗?說不定你马上就要恋爱了,如果你真的要谈恋爱的話,那就好好享受恋爱吧。恋爱过后的日子比较辛苦。”

“爱上一个人比较难?”

“坠入爱河比较难。甚至是有做愛的欲望,都很难。我认为‘性’在我们所有人的身上,并不像我们认为的那么活跃,男人尤其是这样。爱情一开始的冒险历程,只不过是要满足好奇心而已,之后就只有重复同样的动作,想找到……什么呢?”

“找什么?“特芮丝问。

“该怎么形容呢?想要找到朋友、伴侶,甚至只是个分享者。這些字眼有什么用呢?我的意思是,我觉得人类好像要借着‘性’來找寻某些东西,但如果用別的方法來找,或许更容易的多。”

这是一个19岁的少女与一名少妇一见钟情的故事。

故事写于1952年,涉及性别、阶层和年龄,这些复杂的因素里包含着道德偏见和社会现状,然而这个故事又并不复杂:梦想成为舞台设计师的特芮丝,正在打离婚官司并有一个小女儿的卡罗尔,以及不愿意分手的男朋友和抢夺抚养权的前夫;她们开车去旅游,他们跟踪;最后她们决定在一起。你以为你可以从中瞥见风暴,感受到人性挣扎,但是它只是平静地描述了两个相爱的人恋爱之后常见的情况——前任的纠缠,偶尔的吃醋……

法兰根堡百货公司的时间像静止的,每个人都在重复前一天的生活。特芮丝站在法兰根堡的柜台内,仿佛就是为了卡罗尔的出现。她第一次见卡罗尔,就迫不及待地想要再见她。只是她已经有男友,而且对方是位富太太,她需要验证自己产生的这种感情究竟是不是所想像的“爱”。卡罗尔与她,年龄、身份地位以及经历都相差悬殊,她更需要确定卡罗尔对自己是怎样的感情。

她离‘爱上某人’最近的一次,是她对蒙特克莱尔的一个小镇上坐在校车里看到过几次的一个男孩的感觉,他有卷卷的黑色头发,很帅气,脸上表情很严肃,当时可能十二岁,比十岁的她要大,她记得那一段短暂的时光,她天天都在想着他。 但那什么都不是,完全不像她对Carol的感觉,她对Carol的感觉到底是不是爱呢?她连这都不知道该有多么荒唐啊,她听说过女孩之间爱上对方,她也知道她们都是什么样的人,也知道她们看起来如何,但她和Carol看起来都不像那一类人,然而她对Carol的感觉通过了一切爱的测试,符合一切对爱的描述。

在故事中,卡罗尔始终是卡罗尔,她清楚地知道自己喜欢同性,也知道自己要为了女儿斗争。特芮丝不同,她是个孤儿,没有什么说得上话的朋友,男友理查德也总是自以为是,和他在一起时的特芮丝看起来不真实,像个摆设。出于一种同情和愧疚,她不知道如何拒绝理查德。

经过这段关系的特芮丝却不再是最初的特芮丝。

卡罗尔用了“变了一个人”这个词,让她想到出生这件事,让她感到尴尬。对,她离开卡罗尔后就重生了,变了一个人了。她在图书馆看到那张画像的时候就重生了,她那时压抑住的哭泣,就像婴儿生下来之后的第一声啼哭,因为婴儿是在违背本身意志的情況下,降临到这个世界上来。

她在这段关系中获得了成长,她开始独立,和别人交朋友,像一个“新的人”。她没有说自己为什么会爱上卡罗尔,甚至她们的公路旅行在我看来有些无聊,在发现被私家侦探跟踪后更是紧张无措。回到纽约后,她短暂地将卡罗尔放在一边,只是最后她发现自己始终还是爱着卡罗尔。

卡罗尔慢慢举起手,把头发往后拢,还有一次是往两边 梳拢。特芮丝笑了,这就是卡罗尔会有的动作,就是她以前所深爱,以后也会一直深爱下去的卡罗尔。哦,现在爱她的方式不一样了,因为她已经是个新的人了,就像从头来过,重新再度首遇卡罗尔,但遇到的还是卡罗尔,不是别人。无论在千百个不同的城市中,在千百个不同的房子里,还是在遥远的异邦,她们都会携手在一起。在天堂,在地狱,都是一样。

有趣的是,作者曾经表示:她是五十年代第一个给同志大团圆结局的作者。在她之前小说里的同志要么是自杀,要么是死于非命。在当时的环境之下,同性恋意味着不道德。书中,理查德不止一次告诉特芮丝,她被卡罗尔骗了,这是鬼迷心窍。这让我想到了同样热门的同性故事《夏日终曲》也在奥利弗结婚的那个圣诞节画上句号。

《卡罗尔》原名《盐的代价》,这表明两人为了守护这段关系付出了相应的代价。《卡罗尔》这个标题似乎更为适合书中特芮丝的视角——从第一眼看到卡罗尔,就不断挣扎着走向她。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觉得我爱上了你 |《卡罗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