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设计的原则、特点与任务

系统设计的原则

根据系统的“吞吐量、响应时间、可靠性、信息处理方式、企业地域范围、数据管理方式”有着不一样的设计
1.吞吐量与软硬件的选择有直接关系,吞吐量越大说明系统的处理能力越强
2.系统的响应时间
3.可靠性可以用连续工作时间表示,24小时不间断的工作就说明系统的可靠性很高。例如银行ATM机柜。
双机双工(两套机器间隔使用)和单机单工()
4.地域范围:根据地域范围决定采用局域网还是广域网
5.数据管理方式原则:方式是文件系统的话,则具备原则。如果是数据库管理方式,则系统应配备相应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1.系统性原则

2.适用性原则

3.通用性原则

4.可靠性原则

5.经济性原则

6.简单性原则

7.管理可接受原则

8.综合平衡性原则

系统设计的特点

1.设计性

2.具体化

3.复杂性

4.往复性(是经过多次的迭代反复才够完成)

一般采用自上而下的或自下而上的结构

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过程分为初步设计详细设计两个阶段。
初步设计:
详细设计:

采用结构化的设计(生命周期法)

中心思想是让系统模块化

系统设计的任务

任务是为实现信息系统逻辑模型所规划的功能和性能需求。
包括
1.系统功能及其结构设计、
2.系统处理模块设计(通过处理流程图的形式)、
3.数据库设计、
4.编码设计(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编码并将编码作为数据的一部分)、
5.输入输出设计、
6.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系统设计

在逻辑模型上进行合理的物理模型设计,
物理模型是解决系统“怎么做”的问题。
逻辑模型是解决系统“做什么”的问题。

系统=文档+程序

系统平台有:

1.系统硬件平台

2.系统网络配置

3.系统软件平台

设计依据

运行模式

1.客户服务器模式

反响速度很快,
但是只适用于局域网中

2.浏览器服务器模式

可以任何地方操作
但是服务器的负担很重
必须以HTML格式为主,不便于编辑

子系统划分原则

1.具有相对独立
2.
3.

********************************功能模块图

****************************************************************开学的时候老师要检查 功能模块图(应该是功能结构图)

p0是总系统
p1子系统分解为p1.1、p1.2、p1.3
p2子系统分解为p2.1、p2.2、p2.3

功能模块

将一个系统分解

模块化

就是把一个复杂的系统分解为单一功能的模块。
这样可以提高系统的可读性,可行性,可维护性增强,
模块增加接口成本增加,模块平均成本减少,因此有:总的成本在模块数量不多不少的时候。

系统功能结构设计原则

独立性原则

块间耦合
块内聚合:衡量元素结合的紧密程度。

重用性原则

无依赖性原则

*********************************模块结构图

刚才介绍的是由数据流程图得到的功能结构图
这里介绍的是模块结构图

模块结构图是用来表示系统的模块划分、层次关系、是结构化中重要的图标设计工具。
模块是具备有输入输出、逻辑功能、运行程序、内部属性4部分的一组代码

输入处理输出3个部分组成的。(任何一个模块都含有中这3个部分)
反应的是模块之间的相互调用关系。

模块结构图的主要成分包括模块调用数据、和控制信息(具体的符号表示自己上网查)
1.模块
2.调用:包括无条件调用、选择调用、循环调用
3.数据
4.控制信息

模块设计(划分)的度量标准

总原则:把密切相关的子问题归到同一个模块中,尽可能块间耦合 松散(这样模块的独立性会增强,可以更容易地编程和调试),高度的块内聚合

耦合:是考虑两个模块的关系有多大。影响有三个方面:联系方式(模块间的联系方式)、往来的信息的作用数量(模块间来往信息的多少)
1.联系方式:1.1有直接引用(一个模块直接存取另一个模块的某些信息)(降低耦合的办法是使用局部变量)、
***************1.2过程语句调用(所有的数据来往都是用参数或者是返回值的方式传递并使用)
2.信息来往的作用:2.1.数据耦合(两个模块之间只有数据在传递)
***********************2.2.控制耦合(两个模块间存在控制信息)
***********************2.3.公共耦合(通过一个公共的数据区域传递)
***********************2.4.内容耦合(一个模块需要涉及到另一个模块内部的信息)
3.数量
原则:模块间尽量使用数据耦合、
---------必要时候采用控制耦合
---------坚决不用内容耦合

来往信息

来往信息可以作为数据用
模块之间的数据数量应该尽量的少
模块间控制信息的数量也应该尽量的少

模块的内聚

内聚就是模块内部成分的联系程度(越紧密越好)
高内聚性的好处是可以提高程序的可靠性。
1.偶然内聚(相对来说最差)
2.逻辑内聚
3.时间内聚
4.步骤内聚
5.通信内聚
6.顺序内聚(某一个模块的输出是另一个模块的输入)
7.功能内聚(相对来说最好)

由上到下越来越强

3.模块的扇入和扇出

系统设计的原则、特点与任务_第1张图片

4.模块结构图的深度和宽度

系统设计的原则、特点与任务_第2张图片

总体设计原则

系统设计的原则、特点与任务_第3张图片

5.模块结构图的绘制图

例子:
系统设计的原则、特点与任务_第4张图片

系统设计的原则、特点与任务_第5张图片
系统设计的原则、特点与任务_第6张图片

模块流程图与数据流程图的区别

系统设计的原则、特点与任务_第7张图片

数据图着眼于现实世界,而结构图着眼于计算机世界

系统设计的原则、特点与任务_第8张图片
功能层次图和功能模块图是一样的。
系统设计的原则、特点与任务_第9张图片

数据流程图可以的到数据字典、功能模块图、初始结构图。
系统设计的原则、特点与任务_第10张图片
数据流程图分为变换型流程图和事务型流程图
1.变换分析方法
系统设计的原则、特点与任务_第11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管理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