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造“环形山”》教学反思

有位教育家说:“成功的教学需要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了解了月球地貌的最大特征是分布了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之后,我让孩子们猜一猜,月球上这么多的环形山是怎么来的。根据部分学生的己有经验和教材的介绍,学生知道了月球上环形山的成因学说主要为两类,一类为撞击说,一类为火山爆发说。

本课的教学重点不是让学生真正找到环形山的形成原因,而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用学生喜欢并且乐于参与的造“环形山”的活动来帮助学生认识环形山,在“造山”的过程中有所思,有所悟,并能做出合理的推理。让学生以模拟实验的方式来探究环形山的成因,教材上设计了两种方法:由内向外的喷射法和由外向内的撞击法。用两种方法造环形山,学生自然而然联想到了环形山的成因的两种学说一一火山喷发说和撞击说。

在模拟环形山的成因实验中,我出示了盘子,沙子,两个大小不一的小球,针筒,料软管,水等。在探究活动开始前,学生根据这些材料进行造环形山的思考,四人小组讨论如何去探究环形山是否会因为火山爆发及撞击而形成,又如何形成了大小,深浅不一的。通过小组讨论,确定了造环形山的设计方案。最终学生通过实验对两种学说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增强理解了环形山的成因。

反思整堂课的教学,学生能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学得扎实有效。但是同学们在造环形山的过程中,分工不是很明确,合作不够协调。科学教学不是以传授现成知识为目的,而应着眼于学生的认知过程,注重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和运用知识的实践活动,只有当兴趣成为学生打开科学殿堂的金钥匙,让他们亲历探究实践,才能享受到科学本身的神奇魅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们来造“环形山”》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