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绣岭_西安
父亲,刘承平,曾是商洛学院中文系教师。他执教42年,把毕生精力奉献给党的教育事业。父亲离开我们二十七个春秋,可我仍常梦见父亲,音容笑貌宛在,他永远活在我的心里。
青少年的父亲
父亲幼年丧母,青少年却品学兼优。1948年以优异成绩考入西北大学,学习中国文学专业。读大学二年级时,却因出身地主家庭,不能享受公费,又恰遇继母分家。他与奶奶另居,生活十分困难。孀居的曾祖母没有支付学费能力,父亲只好大学肄业,在家务农。
1950年,柞水县中学成立。柞水县的第一任县长闻知父亲境况(当时,柞水唯一的大学生却埋没于乡间)。于是,县长登门聘请我父亲为柞水中学教师。
父亲曾先后工作、任教于柞水县中学、洛南县中学、商洛师范学校、柞水凤镇中学、柞水县教育局教研室、商洛师专、商洛学院。曾参加过干部下乡劳动,在凤镇肖台党台锻炼了一年。
热爱教育,终生为师
父亲一生从事祟高的教育工作。他热爱教育,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育桃李,得意门生满商洛。父亲有许多学生是商洛地区的优秀教师和中学的校长。如,原商洛学院校长张兴华读高中时,就是父亲的得意门生。他后来又是父亲的领导,商洛学院的校长。此外,父亲有好多学生是商洛各级行政部门的领导,如县长、县委书记、县人大主任、乡、镇长等等。
父亲,1951年调往洛南县中学,在那里任教十四年,多年担任高中毕业班的语文教学。父亲任课班级每年高考,语文成绩都很优秀,升学率较高。父亲被公认为洛南中学语文权威、优秀教师。
1964年,父亲被调往商洛师范学校。担任语文教学并负责学校的语文教研工作。
八十年代初,成立了商洛师范专科学校,父亲就进入商洛师专、商洛学院任教,并担任中文科、中文系的文学课和古代汉语课的教学,长期兼任中文科、中文系的副科长、副系主任。他主持决策中文系工作20多年。1982年,父亲成为商洛师院最早的讲师。1987年父亲成为学院的首批副教授。
父亲学问精深,博学卓识;治学严谨,一丝不苟;深入钻研教材,常备课至深夜。父亲常寒、暑假在家备好一个学期的课程,写好教案。父亲讲课却不照本宣科,不看教案,因为,他把讲授的内容熟记于心,所以,讲课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深入浅出,言简意赅,没有废话;条理清晰,有吸引力,有趣味性。父亲经常批改作文至深夜。父亲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为子女树立榜样。
一位大专函授的学生回忆父亲讲课情景:“我在函大学习时,最难忘的是刘承平老师的一节文学课。那节课,刘老师讲授汉魏六朝诗作,一节课他充满激情,充满感染力。讲到回文诗时,他顺手在黑板上写下一段回文诗。当时我想,一般老师是不会把回文诗当回事的。然而,刘老师却写出例子,并郑重其事地讲解。他的教学态度是那么认真、严谨,工作热情是如此高涨,工作态度严谨,一丝不苟的精神,使我至今难忘!”
父亲重视教研教改,倡导教书与育人并重,德育与智育并重,言教与身教并重的教育理念。他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智力的开发,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原则。
父亲重视青年教师培养,他经常帮助青年教师备课,听青年教师讲课,并给予指导与肯定。常有中、青年教师来家里向父亲请教学问。父亲乐于帮助他们,研讨学问,答疑解惑。老教师称赞父亲是“商洛的活字典”。
父亲热爱学生,乐为人师。家里常有上门求学者。对于好学者,父亲总是有求必应、孜孜不倦、耐心细致地讲授辅导,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有位身体瘫痪的电大学员石惠英,曾常由丈夫推轮椅来我家求教,请父亲为她辅导课程。她身残志坚、勤奋好学精神感动了父亲。后来,父亲带病,每周末由母亲陪同,步行二、三里路,上门为她辅导课程一次。有一次,我回家了,我就陪父亲去给石惠英辅导课程了。石惠英感激地对我说:“刘老师患有重病,还经常跑远路来给我义务辅导,一讲就是几小时,我非常感动!”她说着流出了感激的热泪。
父亲安慰说:“我虽然有病,还能行走,你行动不便,出门很费力。我很高兴尽微薄之力,帮你解决学习困难”。
父亲日记中曾写到:“教师就是将生命转化为后代人的聪明才智,转化的愈多,生命价值愈大。”父亲就是不断把生命转化成后人的聪明才智的。他如同蜡烛,燃烧完自己,照亮了后人,父亲生命是有价值的!
父亲的工作常受到各级教育部门表彰。任教40多年中,父亲曾多次被评为各级优秀工作者和模范教师。仅1978至1987年,在商洛师专任教的九年间,就有七年被评为地、县级和学校的模范教师和优秀工作者。其中,三年被评为地市级先进、模范教师。人们称父亲是“商洛教育界的楷模"。
父亲曾经是商洛地区教育理事会成员。
退休后,商洛学院古代汉语老师缺乏,父亲接受学院返聘,继续担任中文系古代汉语教学和顾问。
当选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父亲几十年来是民主人事。1982年当选商县政治协商会委员。
1983年父亲当选陕西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4月27,在西安市参加了陕西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在担任陕西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六年中,父亲多次视察商洛地区工农业生产,特别是教育工作,并及时向省人民代表大会提出议案,呼吁各级教育部门,解决山区教育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山区中、小学和幼儿教育问题、提高和解决中、小学教师待遇、尤其是民办教师工作及待遇问题。他的提议,引起各级教育部门的重视。1984年,商洛地区出台的为教师办的十件好事,其中就有几项,就是父亲提议的,解决了山区教育的实际问题,为广大教师办了实事,极大的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追求进步 热爱共产党
父亲读大学时,正值西安在全国率先解放。他积极接受党的教育,思想进步。1948年,就读西北大学的父亲,写信给家里,要求祖父将自己的全部土地及部分财产上交农会。祖父听取了他的建议,成为一名开明地主。
父亲青年时就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由于家庭成分高,父亲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漫长考验。 1984年,父亲终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父亲十分珍惜党员称号,病危时,他郑重其事地告诉儿女:“我是1984年10月25 日,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中国共产党英明、伟大,你们都要热爱党,听党的话!”。父亲把加入党组织,当作人生的一件大事!父亲临终前,不忘教育子女热爱中国共产党。
带病完成《康熙续修商志注》编纂任务。
1985年至1986年7月,父亲与牛树林老师共同接受商县地方志办公室邀请,欣然接受特殊、复杂而艰巨的《康熙续修商志注》的编写任务。这是对文言地方志《康熙续修商志》的校注本编纂。
《康熙续修商志》,是清朝王廷伊所著的商县志书。此书已在商洛和陕西遗失。全国仅上海图书馆有《康熙续修商志》一书,已是孤本。
这本志书,上海图书馆只可借阅不可借出。 商县地方志办公室派工作人员,前往上海借阅,并用相机对孤本页面进行拍照,带回了近千张胶片。
县志办公室把胶片作为恢复原著依据,把一堆杂乱无序胶片,交给我父亲和牛老师去完成恢复原著的工作。这堆胶片有很多缺页,就是有漏拍。缺页需要增补。还有许多胶片空白或字迹模糊不清,需要分辨修补,任务艰巨,工作量很大。
不仅要修补、恢复原著的编撰,他们还要为原著编写、增添注释(原文为文言,要增加注释)、给原著断句,添加标点符号,使原著更加完善易读。这就是一部《康熙续修商志》的校注本《康熙续修商志注》。
在编写过程中,对残缺的页面、不清晰的内容,需查找古籍,或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古迹、地理及人文历史变迁。他们手工书写了21万7千余字。父亲负责完成该书的第二卷、第三卷、第四卷、第五卷和第十卷(共五卷)的编辑。其余五卷,第一、六、七、八、九卷是牛树林老师编写的。他们夜以继日,用近一年时间写作,才完成了这艰巨而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工作。他们为商洛,为商州县志填补了志书空白。为恢复遗失的珍贵地方志著作,做出了重大贡献。
编写这部志注,正值父亲化疗期间,在输液间隙,父亲以顽强毅力征服病魔和化疗带来的痛苦,以渊博深厚的古代汉语知识和拼搏精神,在病床上进行编写。这种忘我精神,是我们的榜样。
1978年,教科书缺乏,父亲为学校组织教材的编写。父亲主编了教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他对教材所选的古代文学作品,篇篇作注、有简析、有译文。这本教材成为当时商洛、汉中、榆林等地师范院校的使用教材。
父亲经常编写教学论文。如《关于文言虚词使用规律》、《谈转注》、《古代汉语动宾结构的多义性》等等。
父亲在患病期间,创作了一部近四万字的中篇小说《林海轶事》,未修改完毕,父亲就与世长辞了。
父亲还是《红楼梦》爱好者。撰写过很多红学研究论文。
经常带病工作
1984年,父亲患胃癌做了切除手术。出院仅一周,他重返讲台。领导劝阻他在家修养一段时间。父亲感慨地说:“我是活第二世人了,是党和人民给我了第二次生命。我就应该为党多做一些工作!”,父亲坚持带病上课。1992年,父亲胃癌肝转移,病情恶化,他才离开三尺讲台。他顽强与病魔抗争,带病工作了八年,他生命不息,工作不止!
生活俭朴,廉洁正直、不谋私利。
身为副教授,父亲一生却家贫如洗。他宁肯过清贫生活,却不利用职权,为自己谋取任何好处,总带头响应国家政府的各项政策。单位有什么好事,父亲不是揽给自己,而总是推让给同事。
以提升工资为例,过去调升工资指标总是很少,尽管,校领导总是提出优先我父亲,但父亲几次都把调资指标推让给别的同事。他退休时,月薪才165元。
我们说父亲很傻。父亲却说:“小孩子懂啥?我是系领导,应该发扬风格,把好事让给他人!”
再如,1958年国家号召家属下放居民户口,下乡务农。父亲带头响应,踊跃报名参加了首批家属下放农村。母亲和孩子回乡下务农,使我们全家历经了几十年困苦。
父亲踊跃报名参加丁家属户口下放农村活动。母亲和孩子回乡下务农。以后,只寒暑假父亲才可回老家看望孩子们。那时不通车,完全是步行,单程都需走路两三天。他千里迢迢步行回家,历尽辛苦。他每次到家都拄着木棍,一走一瘸,双脚磨出好多大水泡,母亲用针挑破水泡,我看得十分疼心。
1979年春节,父亲由商州回柞水,大年夜还步行在途中。在离家三十多里的村子,正值吃年夜饭的时候。遇见熟人万医生,见我父亲离家还远,恳请他去家吃了年夜饭。父亲不肯留宿,坚持摸黑回家。他却是大年初一的凌晨4点多,才回到家里。原来,父亲爬山抄近路回家。谁知大年夜,没有月光,山上漆黑一片。父亲看不清山路,在高山上迷失方向,山上没人家,无人问路,他摸黑走夜路,找不到归路。天亮时分,才找到回家的路。父亲叙说他途中的经过,让我十分心酸。母亲哽咽着说:"深更半夜,在山上幸好没有遇到野兽,否则,家里人都知道你是咋回事!",这件事情让我们感到后怕,我和母亲都伤心地哭了起来。然而,父亲在家仅住了三天,过了正月初三,他就返回单位去参加教师会了。这样的辛苦,父亲经历何其多!
重视子女教育
父亲有八个子女。尽管工作很忙,但他不忘子女教育。我小时候,几乎每周都收到父亲的来信。父亲信中鼓励、教育我们,努力学习,学会做人,学会自理,‘帮助母亲干家务等等。父亲寄给我所有书信,至今保存完好。我常翻阅儿时父亲的来信,谆谆教诲就回响耳际,犹如父亲在遥远的地方,还惦记着我们。在父亲教育影响下,有四个子女选择了教师职业。孙子辈已有两位教师。
父亲曾经指导我们备课、传授教学经验、帮助我克服工作困难。我初任中专语文课教学时,很害怕教古文,把困难告诉父亲。暑假里,父亲专程指导我备课。他让我先熟悉整套教材,了解各章节的内容、重点及联系,帮我处理教材的难点。他编写了示范教案,让我模仿。我闯过了教学难关。父亲要求我们热爱教育,认真工作,做合格教师;要求我们爱学生;教导我们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文化素养;要言行一致,为人师表……。这些教导我们将永远铭记于心。
父亲离逝,他好友原商洛师院牛树林教授这样评价:“砥砺治学,皓首穷经。仰之弥高,精益求精。通谙古典,执教杏坛。谆谆不倦,化育群贤。誉满商洛,口碑载德。廉洁正直,高风亮节。白粉一手,清风两掖。与之交往,信义忠厚。诚以待人,鄙薄权术。积劳成疾,不泯壮心。抱病登台,气魄凌云。”这是对我父亲一生的概括!
父亲辛勤执教,为社会进步,文明传承,做出了贡献。 父亲是儿女的楷模,是儿女的骄傲! 我们永远缅怀父亲,父亲精神千古!
长女
2019.6.15
‘